分享

都匀归兰水族乡兴起学习水书热

 溪峒氓风 2018-08-30

  文隽永

  书法爱好者现场书写水书

  近日,在都柳江水系阳河河畔、巍峨险峻的归兰山下,100多名身着本民族服装的老中青幼水族同胞,放下手中的“活路”,每天坚持自觉坐在教室里,系统地学习老祖宗流传下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文化瑰宝——水书。

  据《水族简史》记载: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主要聚居珠江水系都柳江沿线的崇山峻岭中,都匀水族主要居住在归兰水族自治乡(原阳河、奉合、基场三个水族自治乡合并而造成),是水族的“内套”,如今,都匀成为黔南、贵州乃至“中国水族第一乡”。

  水书是水族同胞记载民间、民俗文化的文字符号(俗称水书),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自然形成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水族民俗民间文化,逐渐形成了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的水族文献。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是水族的百科全书,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由于主要靠民间手抄、口传的方式流传后世,因此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散落民间收集到的7000多册珍贵的水书原件进行潜心研究,已发现的从原有的400多个增加到有800多个文字,加上异体字,共有1400多个文字。2002年3月,水书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列为首批48件文献档案,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6月,水族的水书、马尾绣和端节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都匀市现存仅有韦佩君、蒙金昌、蒙家荣、吴佩君、胡仁远、韦国权、韩兴良等10多来位年事已高的水书先生,抢救、研习、传承水书习俗文化工作任重道远。

  为了及时抢救、保护及传承这濒临消失及断层的水族文化瑰宝。2018年6月2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第一次审议通过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书文化保护条例(草案)》,标志着黔南自治州立法保护水书文化取得新进展。目前,黔南自治州正在把水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都匀市教育和文化部门已将水族水书、剪纸、铜鼓等民间文化纳入归兰水族乡各学校教学教育内容。

  7月14日至7月20日,由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都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归兰水族乡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黔南州2018年《水书习俗》培训班在阳和中心学校开班。期间,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研究学院水书研究专家潘朝霖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水书文化研究院专家蒙耀远,还有韦佩君、蒙金昌、吴佩君、蒙家荣、蒙邦敏、蒙有才、蒙富春等省、州、市级“非遗”(水书)传承人等为学员授课,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水书基本知识教学,水书《正五卷》《阳和水书简读浅注》《端卷》《正七卷》《问夕腊的》、水书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及水书文化和民俗学等,还集中30多名书法爱好者进行广场现场书写水书展示。此次培训班分启蒙班和提高班,原计划招收60名学员,但是,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学习热情高涨,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路”,踊跃报名参加学习,最后参加学习的学员达100多人。主要有教师、干部、退休人员、农民、在校大中小学生等水书爱好者,年纪最大的80多岁,年纪最小的10多岁,还有20名女生,还打破了“水书传男不传女”的旧习俗。学员中还有从黔东南州、黔南州、贵阳市等易地慕名而来“旁听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