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的缺陷

 昵称33542116 2018-08-30

个人的认知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由知识阅读加自身实践产生的认知经验的积累,也是缓慢发展的。很多时候,经验是由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而形成,而非单一的知识面的注入。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由各类知识、经验所累积而来的经验,至少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经验的适应性问题。即个人通过各个方面得到的经验,在适应环境或面对形势时,它只具备与之匹配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相适应的匹配性,罔顾外界条件的变化,只是一味的套用既有存在的经验,结局往往与预期相差很远。这个可能就是“事易时移”,而“事”中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的原因。

其次是经验与施予者的匹配性问题。即是说由某个人总结而出的面对事物或形势的经验,在自我面对同类事情的时候,两者的匹配性是最好的。同样的经验转移或传授到别人的身上,在面对类似的环境与事物时,它的应对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而不能一味的照搬。《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很小的时候都学过,它便是一个很好的个体不适应的例证。但反观我们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多少人在犯这个基本的错误,以我们已有的经验来指导甚至规范孩子的行为与应对,岂不知很多因素早已发生变化,产生的结果也千差万别。

第三个方面是个体经验的局限性问题。由上面的图可以看出,个体经验距离历史经验有很大的差异,而个体与历史经验同样与自然天道有无限的距离。为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个体的行为在自然天道面前是非常渺小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妄图以一已之力或个人的抗争来对抗自然天道那只可能是一个笑话。“摸着石头过河”,才可能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同样也说明在如此局限的范围内,任何个体的经验只能是在别人有需求时给出一个参考,无论这些经验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正确的做法是以现有的已知的经验的汇总,让其他个体充分参考,尽可能给予其自我探讨与思考的空间,在自由度较大的范围内扩充属于自己的个体经验,这种经验在面对社会时,才会是强适应性的。

而最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发展到目前阶段,人类积累的知识已经如此丰富,但这些知识却只占宇宙自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更何况个体这点小小的积累与自然天道相对应的比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追求知识的无限扩大来补充个体的经验与积累固然是一种求取的手段,但须知人力有限,目前的知识结构,一个人穷其一生已然不能完成,更何况其他?

那会不会有更好地途径来接近自然天道,让自己经验的小圈圈更加圆满呢?让我们心怀谦卑,降低身形,共同寻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