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这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乍一听有点违背常情,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久住令人贱朋友之间,多年不见。乍一见面,相谈甚欢。甚至会留宿对方,促膝长谈。前几天会觉得话说不完,恨不得啥也不干,就在那聊天。如同初中同学一二十年不见,忽然间建立了联系,组成一个微信群。前几日,群里一定异常热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渐渐的就没人说话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或亲人来访,主人家都会热情招待,好吃好喝自然少不了,即使委屈自己或家人,也要把客人住的安排得妥妥贴贴。 客人初来乍到,少不了“忆以往,聊家常,东家长李家短、天南地北阔论一翻”。随着客人住的时间变化,新鲜感淡去,话题也变得会越来越少,关系也趋于平淡,甚至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主人将就多了也会心生厌烦,一不小心将会引来矛盾冲突。 朋友杨君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她家小姑子到城里找工作,说暂借住她家,结果工作没认真去找,就赖在她家蹭吃蹭住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碍于情分,同学又不好意思开口赶她,唯有将就着相处。两个家庭约10口人挤在不到一百平米的房子里,先不说住的舒适度如便,单单是日常开销就已经令工薪族的她头疼。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或者投靠亲戚这无可厚非。但尽量别去人家那住,非要住的话也尽量快速撤离,除非人家邀你去渡假。 很多热情的主人会说:“你把这当自己家就好,随便住。”权利上,千万别把主人的客套话当真,在别人家的行为不要太随便,更不要随意翻弄别人的东西;义务上,应该要当自家一样,分担一些家务,不要觉得自己是客人,就心安理得地让人伺候着吃喝。 在朋友家住久了就是这样,初见的热情一旦消散,后面就由热情变平淡,由平淡变尴尬,由尴尬到不方便,最后徒增讨厌了。 频来亲也疏朋友间小聚,亲人间串门是沟通感情的必要途径,否则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变成陌生人。但如果度的把握不好,来往过于频繁,感情变味,关系也会疏远。 小兰和小花的关系很要好,工作上的最佳拍档,生活上的挚友。有一段时间,单位的人都感觉到她们的关系变了,有意疏远对方。 原来小兰住单位宿舍时,下班后有事没事都爱粘着挚友小花,打破了小花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能享受独处的自由,甚至都不能够与男友甜蜜地聊天了。 小花不好直说就自己忍着将就她,但是小兰却不解风情天天粘着,小花为了获得自由的时间,只好闭门谢客。 每个人都有自己隐私和私人空间,或学习、或减压,不管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应该把这个空间留给对方。 偶尔的交集,产生的是亲和力、吸引力。若是往来频繁,一来无话可说会引起尴尬,二来会剥夺了他人的自由,给他人造成困扰的人。 亲戚之间如果长时间不来往,感情一定会慢慢淡化。但如果来往过于频繁,同样也会疏远关系。 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频繁的来往会影响别人的生活。刚开始的交集,产生的是亲和力。到后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出现了,就像放久了的馒头,霉变发馊,感情也会渐渐变质。 关系也讲“度”。过犹不及。自然界如此,社会关系也是这样。凡事都要把握个度。偏左偏右都不好,黄金分割点最好。 距离产生美。这个距离一定是合适的距离,既不远,也不近。是一个让大家都舒服的距离。 与朋友亲戚之间的相处,同样要掌握好距离。过年过节时常常走动,需要帮忙时当仁不让,偶尔周末小聚一下。但每日见面,频频联系,知道对方太多的家丑,和不为人知的坏习惯。你说,会不会让人讨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