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分秘籍】万分之一谈语文学习那些事儿(一)

 长沙7喜 2018-08-31

“语文都是靠平时积淀,我家孩子就是不爱看书”“语文选择题比重越来越大,每次上考场都感觉靠天吃饭”......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选考的内容或者变得相对简单,或者相对难度集中,部分科目高分密集,而在语文成绩方面考生间却出现了较大差距,这给徘徊在均分甚至之下的高中生带来不小压力。2017高考结束后,“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

    那么接下来,“高分来敲门”将请到长郡中学1418班2017年高考语文133分作文60分的张书茗同学为我们分享她的语文学习经验。


张书茗

2017届 1418班学生

高考663分 

其中语文为133分 作文《蛙鸣伴驼铃》为满分


语文学习习惯的那些事儿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在先生的眼中,语文不仅是语言,更是工具,并且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非常荣幸能为大家在语文学习方面分享我的浅见,望能够为备考的各位带来帮助。
  平时不乏这样的说法:语文学科在高中考试中考察的更多是素养,很多考生靠的是先天对母语的敏锐的触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后天的努力无用”的论调可以大行其道。在如何付出并收获成效这方面,说有捷径也好,作为经验供大家借鉴也可以,我的确偶有心得——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即主要是
关于学习习惯和方法的。


1

   


字由心生,见字如面——关于练字



 “高中还谈什么练字,根本没时间,要练早就练了。”当语文老师还“喋喋不休”强调字迹的重要性时,不光是大家,我的身边也有不少好友发出这样的抱怨。诚然,进入高中,亟待消化的知识比以前更多更深,同学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称不上充裕。无论是争分夺秒的学习时间还是难得的休息日,都很难有人愿意真正坚持静下来练练字。这样的心态大概就是——道理我都懂,但依然没法继续,因为前路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在阻碍。

但正如人们所戏称的“颜值即是正义”,阅卷老师当然要看你卷面的“颜值”。尤其是在作文中,字迹会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甚至有可能因此定下档次(当然之后会视文笔和思想深度而调整),一旦让老师为你杂乱无章的字迹感到头疼、还需要其一个字一个字艰难辨认时,你的文采就已经大打折扣了。试想:如果“败絮其外,金玉其中”,被挖掘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 因此,不论是平时学习笔记、作业、习作,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重视字迹。最理想的状态是有辨识度、有自己风格的同时也能博得大家的欣赏,毕竟孤芳不能自赏。有困难的话,不求美观,至少也要清楚整洁


- 高一高二的话,时间总还是可以像海绵一样挤出来,这时候字帖依然比较有效,临摹、凹陷的都可以。

(以下为我用过的两种字帖,大家可以视自己的情况斟酌选择)







2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关于课本学习



无论在哪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忽视课本,大量刷题的现象都是常态。诚然,在各种花式大考小考中,试题的考查往往很灵活,而非紧扣教材文本——这导致一部分学生忽视课堂,忽视基础的语文学习(比如背诵课文、古诗文,思考课堂问题)。可是亲爱的同学们,“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语文更是如此。忽视老师的引导、放弃平时的思考,又如何在两个半小时里做到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


- 具体地说,课本内容最直接体现在古诗文默写上,大家也知道,并不是无脑背下来就万事大吉。虽然升级成理解性默写,难度有所增大,但其实并不难。就像游戏打怪刷副本一样,游戏本来就是让人通关的,题目也一样,默写时细致审题,抓住信息提示,在平时按老师节奏就好。可以准备两张活页纸,把自己所有默错过的整理到一起,时时注意记录,复习时更便于针对性地记忆。





3

   


归纳总结,常思常新——关于总结错题及各种题型



- 准备:语文错题本是必要的。摘录错题每周几次、每次多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不要一时兴起写上几页,然后又打入冷宫。


- 摘录:
按题型分类,错题的选择也有要注意的,答案明确的、错误典型的应该摘录、剪贴。偏、怪的题目就应该有目的性地选取,比如很新颖、特别想记下来并且有意义的题目就可以适当记录。最好做到有序、坚持,没必要一次性把错题都搬上去——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 利用:错题积累不要做无用功,每周应有固定的时间翻看上周完成的部分。每次大考前也尽量安排时间把薄弱部分看一遍,尽量有印象、有思考、有把握。






- 下面是一些个人习惯:把每一次做过的古诗文或剪或抄(当然这也要看各位的时间和兴趣),整理到一起,经常回看重要字词(比如双音节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 古诗客观题(各种阅读客观题同理)也可以用错题的方法积累,相信量变变成质变。






4

   


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关于不同的学习阶段




H
高一高二阶段:



宗旨学会学习

- 积累成语、病句、作文素材在这时都需要适当积累)

  个人在高一高二比较喜欢去学校的图书馆,顺便带上一个摘抄本。不一定要看最实用的书或者对考试看上去最有益的作文书,这个阶段按兴趣发展或广泛涉猎也很有益。最好不要雁过无痕,边看边学习和积累、遇到喜欢的句子用脑子或者笔记录都可以。(如果有情怀可以记录下来每天看的书,回过头再去看,会感叹没有荒芜自己的时间,也会有满足感。)

以下是我高一春节的记录
- 兴趣

越喜欢越容易,就是这个道理。即使不能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也不要潜意识去排斥。不断重复“语文好绕,攀爬之路不易”“反正语文一直拉后腿”这种想法,只会导致每次做语文题时,你都好像“见了仇人分外眼红”。 

-重视

高考新课改以后,语文只会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实际点说,高考里面,语文也可以做到很拉分。比如今年高考,我的语文也达到133分,有实力也有运气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很多同档能力的同学拉开了差距。



NaN
高三阶段:



宗旨:学会考试

- 抗压

  不管多少次考差,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失去信心。举个例子,C同学在高三上学期末统考中语文仅99.5分,相比当时年级第一的L同学的127分有27.5分的差距。但是她在高三的后半程没有放弃,后来的模考都达到了120分+。

- 技巧

  充分利用以前的基础,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自己和他人的考试技巧。考试既然有规则,那就学会在规则之内舞蹈。(这部分之后的几次推送中会详细叙述)

- 心态

  心态是影响实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学会自我调节。操控情绪,勿让情绪去操控你。学会调控心态不仅是应对考试、高三,更是传说中的成熟、成长。只会神神道道、无休无止地对自己重复“不要紧张”完全是给自己添堵,高三的考试会多得让你麻木——小考的时候敲敲自己,别让自己松懈;大考时放松心态,当作练习。有些东西,总是熟能生巧。每次考试或许都会让你添一分怀疑和不确定性,但是化学反应也许就是在无休止的怀疑中发生——直到你充满信心迎接挑战。听起来很玄乎,但不是画大饼,这是我,及身边好友共同面对高考的感悟——我们都有过迷茫、郁结,还经历了看不见的尽头夜色。

  但是同样地,我们也有勇气、无畏,还有战胜过后没心没肺的欢笑。










高分来敲门,和清北学长学姐面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