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兰家村发现唐代及明清墓葬

 汐钰文艺范 2018-08-31

为了配合兰家村小学的建设,2016年7—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灞桥区新筑街道兰家村小学内西侧的11座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是在校区教学楼西南部待建餐厅基槽内进行的,其中2座唐代墓葬,9座明清墓葬。(图一、二)

图一 兰家小学墓地墓葬分布平面图



图二  兰家小学墓地(东北—西南)


一、唐代墓葬


墓地发掘唐代墓葬2座,编号M10和M11,分别位于发掘区域南部东、西两侧,两墓相距约11.6米。


M10


M10系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直背“刀”形,方向190度。墓葬水平长约6.72米,墓底距现地表深4.45米,由斜坡墓道、土坯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葬具应为木棺。(图三)


图三  兰家小学M10全景(北—南)


因墓室内填土淤积,墓主遗骸错乱地分布在各层淤土中,仅在墓室底中部偏东北位置保存有较完整的两具头骨,初步推测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出土有塔式罐1件,“开元通宝”1枚。(图四、五、六)


图四  兰家小学M10墓室与遗物遗骸(南—北)


图五  兰家小学M10:2塔式罐


图六  兰家小学M10:1开元通宝


M11


M11系斜坡墓道单天井土洞墓,平面呈直背“刀”形,方向190度。墓葬水平长约9.5米,墓底距现地表深5.4米,由斜坡墓道、1个过洞、1个天井、土坯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葬具应为木棺。(图七)


图七  兰家小学M11全景(南—北)


因墓室内填土淤积及盗扰破坏,墓主残骸分布凌乱,仅见墓底西北角一具头骨。


盗洞两个,开口于地表,D1平面呈东西向椭圆形,位于天井与甬道之间,长0.97、宽0.8米,将天井北端壁面及甬道南端破坏深及墓底,填土内包含一件塔式罐盖;D2近圆形,位于墓室中部偏西侧,直径约0.9米,深及墓底,将室内随葬器物盗掘殆尽,填土内包含有较多的灰陶塔式罐残件,初步推测应为近现代盗扰。经室内修复整理确认,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塔式罐2件、泥质红陶小冠俑1、鸡1、鸽1、狗1件,开元通宝2枚。(图八~十四)

 

图八  兰家小学M11:6塔式罐


图九  兰家小学M11:7塔式罐


图十  兰家小学M11:2小冠俑


图十一  兰家小学M11:3陶卧鸡


图十二  兰家小学M11:4陶卧鸽


图十三   兰家小学M11:5陶卧狗


图十四  兰家小学M11:1开元通宝


三、明清墓葬


发掘的9座明清时期墓葬中,单人葬墓5座,编号M1、M4、M5、M8和M9;夫妻合葬墓2座,编号M2和M3;多人葬墓2座,其中M6葬4人,M7葬3人,且伴有二次葬迹象。这9座明清时期土洞墓葬除M4为偏洞室墓外,其余均为直线型洞室墓,主要由墓道、封门和墓室组成。现以M2、M5、M7为例简述如下。


M2


M2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方向194°,水平长约4.5米,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为竖穴土圹式,平面呈梯形,北宽南窄,口底同大,底部呈北深南浅的缓坡状。东、西两壁距南壁长约0.32米处凿有半圆形脚窝。墓道长2.0、宽0.68~1.16、残深1.12~1.2米。墓室拱顶窑洞式,平面近长方形,北宽南窄。墓室进深2.5、宽1.4~1.7、洞高0.9米。(图十五)


图十五  兰家小学M2全景(北—南)


墓室内两副木棺南北向放置,两墓主人均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面向西。西棺墓主腹下部至股骨置墨符板瓦一块,外面墨画道教符箓,内面饰布纹。(图十六)


图十六  兰家小学M2:1墨符板瓦(符箓)


两墓主下腹部椎骨底各有两枚铜钱,分别为皇宋通宝、熙宁元宝、天圣元宝、正隆元宝。(图十七)


图十七  兰家小学M2铜钱


M5


M5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方向190°,水平长约3.9米,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为竖穴土圹式,平面呈梯形,北宽南窄,底部呈北深南浅的缓坡状。墓道现开口长1.71、宽0.6~0.74、底长1.6、残深1.0~1.06米。墓室拱顶窑洞式,平面近长方形,北宽南窄。墓室进深2.22、宽0.74~0.8、洞高0.8。(图十八)


图十八 兰家小学M5全景(南—北)


墓室中部置木棺一副,棺痕北宽南窄,长约1.82、宽0.36~0.46米。棺内底铺有厚约2~3厘米的青砖灰渣,砖渣之上置遗骸一具,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面向上,体长约1.7米。(图十九)


图十九  兰家小学M5墓主遗骸(南—北)


头骨下枕板瓦一块。(图二十)

图二十  兰家小学M5:4板瓦(墓主枕瓦)


该墓出土器物有铜簪饰2件。(图二十一、二十二)

图二十一   兰家小学M5:1铜簪


图二十二   兰家小学M5:2铜簪


五铢钱两枚。(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  兰家小学M5:3五铢(面)


M7


M7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方向198°,水平长约4.43米,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为竖穴土圹式,平面呈梯形,北宽南窄,底部呈北深南浅的缓坡状。墓道现开口长2.44、宽0.78~1.15、底宽0.78~1.08、残深0.6~0.8米。墓室拱顶窑洞式,平面呈长方形,发掘时顶部已完全坍塌。墓室进深1.92、宽1.08、直壁残高0.7米。(图二十四)


图二十四 兰家小学M7全景(南—北)


根据墓室填土内包含朽木残块、铁钉锈渣等可知,葬具应为木棺。墓室中部偏东侧南北向置遗骸三具,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图二十五)


图二十五  兰家小学M7墓主遗骸(东—西)


根据遗骸摆放情况推测为二次葬。墓室西南部出土黑釉瓷瓶1件。(图二十六)

图二十六  兰家小学M7:1黑釉瓷瓶


四、结语


兰家村墓地两2唐墓M10和M11平面呈直背“刀”形,此类墓葬出现于唐玄宗至代宗时期。两墓均为夫妻合葬墓,M10无天井,M11单天井,墓室面积在4~6平方米左右,墓主等级当较低。随葬品基本盗掘殆尽,但均残留有塔式罐,随葬塔式罐盖缘上翘,竹节状高纽,罐口沿圆唇外卷,最大腹径偏上,底座细高,整个器形显得修长,此型式塔式罐多见于开元、天宝时期墓葬中,因此这2座唐墓年代当在盛唐中后期。


9座明清时期墓葬形制和葬俗统一,以南北向直线型洞室墓为主,方向在180~198度之间,基本构成为竖穴斜坡底墓道、土坯砖封门及较规则的长方形墓室三大部分组成。在葬俗方面,以头北足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并伴有烧骨及二次葬迹象,单人葬、双人葬、多人合葬均有,面向上或向东、向西,头骨下多枕有板瓦。葬具均为木棺,个别墓葬棺内底平铺有砖灰渣。这些墓葬虽无被盗迹象,但出土遗物甚少,仅个别墓室(M2、M5和M7)出土有少量铜钱、铜簪饰及瓷瓶等,铜钱系汉五铢钱及宋金时期货币,作为墓主腹背及下身铺钱随葬。这批明清墓葬布局规整,不存在叠压打破关系,应当经过了专门规划,墓葬形制较小,墓主或为周边村落居民。




作者:苗轶飞、宋远茹、张锦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