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频中医认为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 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常见疾病可能是患有感染、寄生虫病、结石或存在异物等,如尿频并伴有大量尿液,需当心小儿尿崩症。 小儿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作用发生障碍,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除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尿崩症小儿尿频是怎么回事?小儿尿崩症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肾脏不能保留水分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多饮多尿为特征,患儿男多于女,起病多突然,呈持续性多尿,每日尿量常在4升以上,遗尿和夜尿增多;烦渴多饮,饮水量大致和尿量相等。
尿崩症在中医中无特定病名,在《金匮要略》中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的条文,很贴近尿崩症症候的描述,故一般认为可归属于“消渴”病范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