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星星的萌医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是由德国医学家热拉尔和霍夫曼发现的。其分子化学式为:C9H8O4,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 现在,大家对阿司匹林的了解更多的集中在心脑血管领域,对于心梗、脑梗、心绞痛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但是,不为人知的事,最初的阿司匹林其实就是作为解热镇痛消炎药出现的,热拉尔制备出阿司匹林就是为了缓解他父亲的风湿痛。 所以,阿司匹林是完全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的功效的;但是,阿司匹林的抗炎机理与抗生素完全不同! 抗生素的抗炎机制大都与细菌感染有关系,当细菌在人体内某个部位定殖时,抗生素一进入体内,就会迅速的杀灭细菌,或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或者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或者改变细菌的渗透压,总之,抗生素有1000种方法可以杀灭细菌。 阿司匹林则全然不一样,它所谓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针对无菌性炎症,比如风湿痛、痛风、类风关等等。这些无菌性炎症,会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当阿司匹林进入人体后,可以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从而减少局部的炎性渗出,发挥其抗炎镇痛的作用。 最后,小小的提一句,除了抗炎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用于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所以,阿司匹林,真不愧是一代神药!! 欢迎关注我的悟空号: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