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和佩斯,曾经分列而治
摘要:这里不是你们上海,没有浦东浦西,是左岸和右岸。再后来,有更高辨识度的特点:右岸布达,是起伏的山地,左岸佩斯,是直阔的平原。等我将多瑙河两岸的地理方位搞清,才悟出:布达和佩斯,其实这样的一目了然——右高左低嘛。
多瑙河夜景
附和声众。于是下马,圈地,造房。这个四处游荡的游牧民族,便在此长久安营扎寨了。
一条著名的河流,总有一个或几个民族在她身边崛起。 白天的链子桥
这条河流,叫多瑙河。那依傍她的一个民族,是来自亚欧两大洲交界的乌拉尔山的马扎尔族人。定居的故事发生在1100多年前。之后衍生起来的国家,叫匈牙利。
那天,我们赶去乘船,在夕阳落下前,要看多瑙河及两岸夜景。我们跑得气喘吁吁,觉着有点赶不及,最后还是提前10分钟到达。
那是一艘两层高的游船,约五十米长,四、五米宽。选择底下一层座位,头便枕着多瑙河的水流,谛听汩汩水声,发思古之幽情。上二层来,水便已在你脚下,两岸阔大的景,你可以想象成黄浦江夜景来临前的浦西和浦东,华灯初上,建筑渐渐亮起来。而在这里,右岸是布达,左岸是佩斯。布达和佩斯加一起,是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的全称。 夜晚的多瑙河
初到布达佩斯,匈牙利的朋友就向我解释:布达佩斯早年不是一个地方,是两个各自发展的城市,一个叫布达,一个叫佩斯,在多瑙河两岸分立。因为舟楫,因为桥梁,两地相通连接,互视兄弟,彼此握手,心心相印,遂有了统一的称谓:布达佩斯。
一开始我有点错乱,哪一个地方该叫布达,哪一个叫佩斯?左顾右盼,指西道东。有人再指点:弃东西,看左右,这里不是你们上海,没有浦东浦西,是左岸和右岸。再后来,有更高辨识度的特点:右岸布达,是起伏的山地,左岸佩斯,是直阔的平原。等我将多瑙河两岸的地理方位搞清,才悟出:布达和佩斯,其实这样的一目了然——右高左低嘛。
高处俯视,历史的河流起伏流淌
刚上船的一段时间,我的心还在白天的布达佩斯。
白天我在多瑙河岸边,主要在右岸的布达。右岸多丘陵山地,山顶有布达皇宫,有布达城堡区,城堡区内有两个著名于世的建筑:一处为历代匈牙利国王的加冕地马加什教堂,一处是因下里巴人集聚而兴起的渔人堡。
建筑特点而言,马加什教堂属新哥特式教堂,又蕴含了匈牙利民俗、新艺术风格和土耳其风格等元素,并独具匠心地将高高的钟楼分列而出,安放于教堂一角,使整座建筑一下多变与轻盈,教堂内部则有灿烂的彩绘玻璃窗和顶棚画。如此蕴含丰富格局异稟,故被法国作家雨果赞:彩色的石头交响曲。 夜晚的多瑙河
紧靠马加什教堂的渔人堡,曾是个蕞尔鱼市,渔民为保护自己利益修建此堡,以防御之用。现在是个新哥特式和新罗曼风格观景台。观景台上十分宽敞,两侧筑有半人高的护墙,城上四周建一座座烽火台似的圆塔楼,塔顶尖,好似一顶顶白色斗笠。站在渔人堡眺望,多瑙河从脚下静静流过,远处群山尽收眼底,使人豁然开朗。
白天,我在历史的古建筑上凭吊,遥想匈牙利这个民族的曲折成长:一个坚毅强悍的民族,却在某时间段被张牙舞爪的异族人攻占,霸凌,再走过艰难抵抗之路,将占领者驱尽,在一片混乱废墟上重建,塑造更为傲骄的历史——这样的经历匈牙利不止一次。
1541年,布达佩斯沦陷,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在外族铁蹄下达145年。马加什教堂一度被改为清真寺,教堂内原来装饰墙壁的华丽壁画皆被清除。此期间为教堂最黑暗时。1681年,终于“驱除鞑虏”。但直到19世纪末期,此建筑才告完整恢复。而渔人堡在二战期间惨遭毁灭。不仅如此,德军为巩固在城堡山上的堡垒,还将建于多瑙河上连接布达和佩斯的桥梁悉数炸毁。
今日,在马加什教堂和修葺一新的渔人堡上,都能俯视布达佩斯标志性的桥梁:链子桥。链子桥两边的桥墩气势雄伟,极像两座凯旋门。桥的拉锁如放大的自行车车链,一节连一节,一节带一节,桥上,驶往右岸和左岸的车辆交互流动,极富动感,独具滋味。那链子桥,是在初建成的整整一百年后,即1949年方再次建成通行通车,再度将布达和佩斯两个兄弟的手紧紧挽起。
船行多瑙河,伴随难忘的情
天色暗下来。我们的船往前行。看两岸的布达和佩斯,看夜色中的多瑙河,好看极了的景致。欧洲最美的匈牙利国会大厦,古皇宫,马加什教堂,渔人堡,再加上横跨多瑙河上的一座座桥,都在璀璨的灯光秀中次第登场。自然的山影,水上的桥,美轮美奂的建筑,一一倒映入深蓝的水中。不一样的光影,不一样的繁华形态,有老牌之上的现代,有新派之上的张扬。
听到了音乐声——是钢琴曲,在船上。有一架宽大的电视机,在船厅里播映。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谁在演奏?让我惊奇,屏幕上竟是中国钢琴家朗朗。因为船上的游者多是中国人,船家故意为之?那高难度演奏的钢琴曲,奔腾呼啸,跌宕起伏,从朗朗充满力度和澎湃热情的指尖中喷涌而出。
这一刻,让我生出感动。除了看难忘的景色,更伴随充满民族情感的美妙绝伦的音乐,鼓胀着爱国和战斗情怀。李斯特一生追求音乐艺术的最高殿堂,但他所作的乐曲,几乎都与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相联。他的主要音乐作品,就是有吉普赛风格的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这些作品以吉普赛人的民歌、民间舞蹈为基础,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曲调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倾吐澎湃的激情。
爱国和战斗的情怀,还让人想到十九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在匈牙利这片山水土地,壮怀激烈一生,满地情诗飞舞。这个让他深爱的国破山河,催生了他的《爱国者之歌》:“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颗心,我的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看美景中的多瑙河,想裴多菲一生。他当年牺牲于沙俄入侵者之手,年龄仅26岁,并留下了决绝昂扬的箴言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留下了热爱生命钟情爱人的滚烫动人的诗:“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有人指着前面一座穿越多瑙河上璀璨亮灯的桥,声音充满崇敬:“这就是裴多菲桥。”船慢慢驶过,我向她长久瞩目,她是横跨多瑙河上的9座桥之一,连接起右岸和左岸。及至1918年,匈牙利终于实现完全独立建国。而那时,许多英雄已远行,如裴多菲,如李斯特。
右岸布达,左岸佩斯,簇拥着多瑙河。布达佩斯的多瑙河两岸和布达城堡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获得她的独立,为了不愧于她的壮美,匈牙利出了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人,他们的个性是不屈,他们总在斗争的征途。
今日,我要致敬多瑙河,致敬右岸布达左岸佩斯,致敬匈牙利,致敬他们的崇高艺术和不屈战斗的英雄。
(本文编辑朱蕊;内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