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宝档案:九龙藻井
2018-08-31 | 阅:  转:  |  分享 
  
庄之闲语国宝档案:九龙藻井,探究木龙显灵的“真相”庄和刚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于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6年05月31日央视4台,《国宝档案》专题播放了《普陀古韵——千里运来九龙殿》,讲述了中国建筑规格最高的
寺院法雨寺九龙殿的故事。据《普陀山山志》记载:法雨寺俗称后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名“海潮庵”。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朝
廷赐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经康熙帝赐帑金续建,拆金陵(南京)明故宫移此,建圆通宝殿(九龙殿),专供观音
佛像,御笔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遂改“镇海禅寺”为“法雨禅寺”,故说九龙殿是目前国内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
“法雨”,佛教语,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能滋潤眾生的菩提道業,就像雨能滋潤草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普雨法雨潤一
切,是佛第一上方便。”,《法华经.化城喻品》:“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妙法莲花经·普门品》:“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
官处,怖畏军阵中。”当年康熙赐名“天华法雨”大概也源自于佛教用语吧,表示康熙大帝皇恩浩荡、恩泽四海,皇家的恩德能够传播到每一个地
方,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就连远在海岛的普陀山也有恩典普及。当然不必再去揣摸皇上的恩典浩荡,但在“海天佛国”,你所见到的每一
块碑刻、每一方匾额、每一对楹联都渗透着历史的沧桑与古人的智慧。康熙三十八年3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见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发了"拆
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从南京明朝宫殿中拆下12万张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当时住持别庵性统一和尚等历经艰难,将南京明故宫琉璃瓦、九龙藻井
等物运至法雨禅寺,建成了颇具皇家气派的九龙殿。法雨寺有天王殿、玉佛殿、圆通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宏
大高远,气象超凡。殿中供高6.6米毗卢观音坐像,后壁大型海岛观音及善财五十三参群像。两边十八罗汉,殿外石栏间“二十四孝图”浮雕,
所琢人物,神态奕然,别具匠心,为明代石刻珍品。还有参天古树、黄琉璃瓦、九龙藻井、九龙壁照,堪称建筑史上一绝,成为名闻江南的一代名刹
。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当年康有为在普陀山隐居时,携同夫人情游佛国
,曾题联曰“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赞美法雨寺的山海之胜。九龙殿“宏制巧构,甲于东南”,殿中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
九龙殿内艺术价值极高、最具特色的,当数普陀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且还真是明代留存下来的文物。藻井就是一种高级天花,是室内顶棚装
饰,呈向上隆起的井状,藻井在古建筑中起到装饰作用,有着重要的功能。它既是地位的象征,又是文化的记录,更承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建筑
观。九龙藻井现存于普陀山法雨禅寺大圆通殿,即九龙殿顶部中间。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九条木雕金龙栩栩如生,气势不凡,
一条龙盘顶,四周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
体图案,造型优美,刀法粗犷,古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九龙藻井甚为珍贵,精工巧作、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普陀山除了法雨寺九龙殿筑有
九龙藻井外,普济寺、慧济寺等大的寺庵主殿顶部都筑有藻井,但规格没有法雨寺九龙殿高。据传,九龙藻井原是放在朱元璋金銮宝殿之中的,明太
祖朱元璋曾经在此登过位,故有九条金龙之说,所以其规格自然要比别的寺院藻井高了。法雨寺曾多次发生过火灾和海寇,造成无可估计的损失。
而“九龙藻井”历经磨难,保留的如此完好。尤其在“文革”期间没被毁坏,真是奇迹。这里不得不说,民间传闻的“九龙殿木龙‘显灵’的故事了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并很快蔓延到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广阔农村,边远海岛的舟山也未能幸免,佛教圣地普
陀山更是成为“重灾区”之一。据普陀山山志记载:1966年8—11月,红卫兵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全山各寺、
院、庵堂1.7万多尊大小佛像尽毁,3.4万余卷藏经大多被焚。历代摩崖石刻大多被凿毁,寺院匾额、楹联被砸,多宝塔浮雕佛像被铲。据民
间故事记载:在横扫“四旧”时,一群无知的“造反派”,把普陀山寺庙里的佛像、法器统统一扫而光,就连一支支美丽神圣的紫竹,也被一伙红卫
兵唱着红歌,毫不留情地砍光了。但他们还是不肯罢休,仍然找寻着他们打砸的对象。一天傍晚,有个戴红袖章的头头,带着十多个帮手,闯进了九
龙殿。他抬头看见九条木龙盘在大殿顶上,气呼呼地喊道:“把木龙砸掉!”。手下人一听,忙开了,赶紧拿木棍,竹杆来敲。可是,木棍、竹杆
太短了,敲不着。他们又七手八脚地抬来了三张八仙桌,把桌子迭起来,人站在桌子上,可还是不够高。只见“头头”转身从外面抱来五六个民兵练
习用的无药手榴弹,叫手下人使劲地向木龙掷去。真怪,练习弹往上掷多高,大殿顶就会升多高,怎么也砸不着木龙。头头一看,火啦!他把衣袖一
捋说:“全是笨蛋!闪开,看我的。”说罢拿过练习弹猛地往上掷去。但听得“轰”的一声,练习弹爆炸了,一道白光把九条木龙照得透亮,中间那
条盘龙张牙舞爪,直向那“头头”扑去。同时,殿内兴起一阵狂风,木龙掠过头顶,腾空翻滚,夺门而去。那“头头”正看傻了眼,却不料又是“轰
隆隆”巨响,不知是什么东西“劈哩啪啦”地掉下来,砸得那“头头”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他只觉得眼前一黑,跌倒在地,什么也不知道了。手下
人见状,慌了神,抬着“头头”就往外逃窜。这时,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那些“闯将”们一个个抱头鼠窜,大叫大嚷:“啊呀呀,不得了呀!
神龙飞上天,显灵作法了!”旁人听了,也都信以为真,事情就这样传开了。九龙殿木龙“显灵”的真相如何?原来,当年那“头头”掷出的练习弹
根本没有爆炸,而只是击中了龙珠。龙珠的玻璃碎片,正好不偏不倚地弹在那个“头头”的头上。真是无巧不成书,在龙珠被砸碎的时候,老天突然
下起暴雨,一时间雷鸣电闪。“头头”本已心虚,就以为是木龙“显灵”了,吓得落荒而逃,才使文物幸存。当普陀山人民政府决定在普陀山修复庙
宇,一检查,发现九条木龙完好无缺,只敲碎了一颗斗大龙珠。正如普陀山法雨寺的楹联:“护我正法,一剑横空寒鬼胆;开兹方便,千花拥座仰
佛光。”而今,法雨寺整体氛围比普济寺宁静,色彩以红黄为主,环境幽静,有禅房客堂,是修生养性的好地方。而寺中树影婆娑,梵音缭绕,更增添了一丝佛国静谧的感觉。漫说当前一寺红,凌云楼阁两相同。九龙殿已偕山老,五凤门尤对海雄。佛古尚能施法雨,僧勤竟少出家风。廊回栏绕疑无路,只听钟声打半空。——清·金士奎《法雨寺》
献花(0)
+1
(本文系读书zhg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