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車輪應用於浮游磯釣

 哈尼哥哥真好 2018-08-31

牛車輪的起源已經無法可考,然而在21世紀科技進步的東海岸牛車輪依然未被淘汰,是東海岸的釣友買不起捲線器?不可能吧!看他手拿的g牌釣竿一支少說也要上萬元.那麼是老鳥心態,手握牛車輪可以凸顯是磯釣老鳥?致極無聊!由東海岸釣協網站相片可以發現牛車輪應用於浮游磯釣在東海岸非常普遍,因此本人針對牛車輪的應用發表本篇看法及介紹.

<<<<<質輕>>>>>
我會選擇牛車輪作為浮游磯釣的捲線器,並非偶然.由於我的主要目標魚為設定四斤以上的白毛,而其拉力及難搞的程度不在話下,為了反應一在的失誤,釣竿及釣組由原來的二號竿4號母線,進化到四號竿8~10號母線,問題來了!一般的紡車式捲線器(力魯)搭配四號磯竿其重量跟本無法操作,更別說要在東北季風肆虐的冬季釣白毛.由於牛車輪的構造簡單,整體重心與釣竿較近,間接的彎曲力距較小(槓桿原理),持竿的平衡性會較佳.四號21尺磯竿搭配牛車輪其重量勉強可以接受,在強風及海象不佳的條件下,持續持竿作釣三至四小時不成問題.

<<<<<釣魚過程中操作的順暢性>>>>>
磯釣母線選擇因人而異,但母線材質的的特性不會因人不同而有所改變,一般而言最常見有浮水線,尼龍線,碳纖維線,布線...等,依據其拉力值,切水性,魚訊傳遞性,及操作時的順暢程度,其中"碳纖維線"條件最平均且最耐用,然而碳纖維線其硬直的材質特性無法以一般紡車式捲線器(力魯)搭配,所以僅把碳纖維線當子線使用,可是籍由牛車輪的大口徑集線轉輪搭配碳纖維線,所有的問題因此而獲得決解.經由牛車輪搭配碳纖維線後馬上在作釣的過程將反應出順暢的感覺.釣魚過程中的順暢性,將間接的影響當日的釣果,比如下雨天常發生的竿尾纏線(常發生於布線),及因母線材質的的特性切水性差而造成的釣組操控性不佳,或是母線掛底等...
 以釣白毛而言,天侯及海象的條件大家都知道風平浪靜釣況一定好不到那裡,且東海岸主要白毛釣點反撥潮的狀況大都相當發達,事實上如果以"力魯"操作,只有期待釣組尚未漂至定位時,魚不要就餌否則這時侯一般捲線器還處於放線的階段很難一下子反應.然而以牛車輪放線時隨時都處於等待魚訊戰備狀態一有魚訊馬上進入搏魚模式.

<<<<<增加就餌的機會>>>>>
起身換個位置,轉頭換個姿勢點根煙,即將收線換餌....在這時候傳來強烈魚訊.這種經驗我想大家都曾碰過,事實上這種狀況絕非意外,這是大部份魚類的本能反應.白毛的主食主要為藻類,因而一般認為白毛索餌的方式較不受魚餌的動作影響,可是依個人釣白毛十餘年的經驗得知,白毛索餌的方式受魚餌動作的影響非常強烈.講到這裡似乎偏離主題了?,"前打白毛"本篇文章重點不是要談這種全新的釣法.然而釣白毛的朋友都知道釣組流暢性及誘餌的重要.以牛車輪來操控釣組,不管是放線,晃餌,收線等動作將比力魯自然,而且釣組與誘餌的相對位置較為一致,自然流動的釣組,適時的晃餌,誘餌與釣組的相對位置.這些條件將關係著白毛就餌的機率

<<<<<降低搏魚時的失敗率>>>>>
磯釣朋友會把白毛設定為主要目標魚,其原因在於它的索餌時的龜毛,有一口像剪刀般的利嘴,最讓釣魚人愛恨交加的超猛拉力及速度.結合以上條件造就了磯釣搏魚時的超高失敗率.從白毛就餌的剎那間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以下來探究其高失敗率的成因及解決方案
 魚訊傳遞是否正確,大大魚小小魚訊.加上強風吹襲滯線延重.當魚訊傳到整支竿子時,往往為時已晚.不是吞肚要不然就是裂達ㄚ.以牛車輪操控將可改善滯線的狀況,更能掌握揚竿的時機.
出線力道難掌握及收線不及.揚竿後白毛將使出吃奶的力量狂崔.力魯出線力道不是太緊斷線,不然就是一去不回頭.當白毛感受危險仍舊,180度轉彎馬上掉頭往達腳一鑽,斷線的命運將無法避免.牛車輪出線與收線的方式為1:1因此搏魚時較能收放自如.減少控魚空窗的發生.

<<<<<牛車輪的選擇>>>>>
一般而言2~3號磯竿,所搭配的牛車輪口徑以6吋為主,母線5~6號六分滿.4號以上磯竿,所搭配的牛車輪口徑以6.5吋為主,母線8~10號六分滿.註:母線不要太飽,否則投擲時容易炒米粉.

<<<<<牛車輪的操作>>>>>
牛車輪的構造非常簡單,由一組軸承連結集線轉輪,就是它太簡單了所以操作起來會有些難度,主要問題就是投擲不易,投擲時的運作原理與力魯不同.它是籍由釣組的重量帶動轉輪-轉輪將母線推出-釣組再拉帶動已推出母線,當釣組落水時.要馬上煞車以免炒米粉.只有多練習才能順暢.順便一提使用牛車輪前,釣竿還要加裝一組導環俗稱土地公,它的作用是調整收線的位置.
另外須特別注意.中魚時出線的煞車與釣組落水時的煞車不同位置,中魚時的煞車是利用手掌和轉輪外側磨擦,而釣組落水時的煞車是利用母指食指無名指三指和轉輪內側軸心磨擦

牛車輪的應用相當廣泛,池釣.筏釣.灘釣甚至放長線,以上是本人對於牛車輪的應用心得與看法.發表本文章的本意是希望這一種古老傳統的釣魚技藝能再流傳下去.如有不同看法彧補充歡迎至發表園地討論及指教

圖文提供:海成 2006/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