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蠹如斯,如是书蠹

 书蠹之家315 2018-08-31

读书人应该可以分很多种,至于具体如何去划分或分别,我不是很清楚,也从来不想将其搞清楚。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归属于读书人。如果马马虎虎可以算是读书人的话,那顶多也只能归类于“书蠹”,也就是俗称的“书虫”。

不要以为“书虫”或“书蠹”只是一种虚构出来的生物,它们可是实实在在地和我们人类一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当然,它们的生活环境并不如人类那么丰富多彩,适合它们的环境只有纸质书籍尤其是旧书多的地方,比如图书馆、藏书楼,故纸堆越厚重,它们的生活越惬意。

书蠹也叫蠹鱼、书鱼,《尔雅》中也称“覃鱼”,有人还因其颜色称之为银鱼、衣鱼。说是鱼,可和任何鱼类都八竿子打不着,鲸鱼非鱼却名鱼,至少其形还如鱼,它们怎么看都是爬虫,一种小小的泛着银色的存在于生物链最底端的小虫子。这种小虫子,可恨可怜又有点可爱。说它们可恨,是因为只要它们一出现,书籍的保存就会面临考验,一旦大量繁殖,书们就遭殃了,小则千疮百孔,大则化为一抔麸灰。说它们可怜,我想也不难理解,成天穿梭于阴森森、密层层的叠礨之间,不见天日,且唯有口味单一的纸片儿果腹,这小日子真是无法想像的难挨。更可怜的是,虽然书中好像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但应该与它们无关,谁让它们是文盲呢。至于说书蠹还有点可爱,那就是每当藏书人发现书中出现它们时,必然要将书籍晾晒一番,有书蠹的书在曝晒后会散发出隐隐的焦香味。一些穷极无聊的读书人以为这正是“书香”,却不知书蠹是一种“见光死”的脆弱家伙,烈日下很难逃脱曝毙的命运。这或也是另一可怜之处。

我之所以说自己是“书蠹”,绝无半分谦虚的意思,更没有任何自得的快乐,只是因为想到了书蠹的可恨可怜还有点可爱的时候,竟不由得产生了一点兔狐之间的悲悯联系而已。

细细回嚼这几十年来与书籍打过的交道,我竟十分惶然。一直以来,我都是打着“爱书”和“爱读书”的旗号在破坏着各种书籍。这种种罪孽无需一一例举,看看满柜的破损,多年来一直任之由之,不采取任何葺缮行动,已是很能说明问题之深重。何况,满心欢喜地将各种书们请进家门后,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就是任其逸散流失。就在昨晚,我回顾并查验一下自己的书柜,发现这几年间请进来的书籍,俨然有近百本未好好阅读,还有逾百本不知踪影。如我最喜欢的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四种版本竟只剩下一个缩影版(估计“借”书的人都是和我一样的老花眼),两个不同版本的《明朝哪些事儿》连个封皮也没剩下。还是孩子们厚道,全套《哈里波特》总算还剩下《混血王子》和《密室》,让我看到它们就能心肝儿颤颤地想到它们的兄弟姐妹。

我不好责诘那些借了书不及时归还的人,因为孔乙己先生都已经认为读书人借书不还不算偷了,我还能怎么办?我只能回过手指头来骂骂自己:“你这个书蠹,甚是可恨,连个喜爱的书都顾不了,还有何用?”不过,这样骂自己就又显得有点傲娇啦,古人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个“书蠹”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书生?所以,只能在心里默念三遍:“还我书来!我还我书!还我书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后不知是否灵验,但听上去又有点像枉死鬼在苦索:“还我命来!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样默念确实有点瘆人,但可恨和可怜总是相依相伴,“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本非我愿,可正是自己的不恭态度才会却使短暂拥有之后黯然离场。

幸好,作为一名“书蠹”的我,好像也有点自以为是的“可爱”之处。入芝兰之室久焉,受琼香熏陶,心性多少还算是清醇。如有一日,离逝焚躯,臭皮囊中飘曳而出的,或许还有那么一点“书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