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糖尿病、过敏性鼻炎和甲状腺结节竟然是同一种病?

 zhihui2016 2018-08-31

记得在中学时,同年级有个同学长了很多痘痘(记得是个侨属)。大家都有些不解,为什么你会长痘痘?

 

上世纪就有人研究,为什么东方民族很少长粉刺。后来发现,这些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很少摄入奶和奶制品。

 

01

 

痘痘又叫粉刺或痤疮,是皮囊过于活跃,分泌太多皮脂,导致皮囊堵塞。最终油脂与死亡细胞堆积造成细菌生长,诱发炎症。


90%的西方人,在青春期都会长粉刺。即使过了25岁,长粉刺的几率仍然大于50%。

 

发表于2012年的一项中国研究收纳了太原、廊坊、海拉尔、淄博、西昌、和焦作市的17345未受试者,发现,一些中国人从10岁就开始长痘痘,直到50岁仍然有发作的。

 

痤疮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18-19岁。在这个年龄段,大约50%的中国青年会出现痤疮。


02

 

根据其发病年龄段,不难猜测,粉刺与性激素有关。但是为什么有人长,有人不长?

 

哈佛大学做了一项涉及4万7千人的研究,发现奶类、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粉别提高患粉刺的风险20%、10%、15%和40%。

 

这个结果不但把粉刺与牛奶关联了起来,还逆天地指出,被认为更健康的低脂和脱脂奶更容易导致粉刺!

 

这下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各种奶制品,用最严格的分析化学方法检验,希望发现奶制品中与性激素之间联系的蛛丝马迹。

 

果不其然,这些科学家从市面上的奶制品中发现了至少15种不同的固醇类激素(包括性激素)。而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随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依次上升。

 

很可能在牛奶降脂的过程中,牛奶在生产过程中残留下的固醇类激素被浓缩了。


03

 

对奶与粉刺的关系的关注持续发酵。带来了更多的科研成果。研究者发现,不尽粉刺与固醇类激素相关,还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

 

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有一个叫TORC的营养感受器,负责感知细胞环境中营养成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

 

西方式饮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饱和脂肪(动物制品),奶制品,和高甜品。这些饮食因素会提高细胞环境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糖、以及激素IGF-1和胰岛素。

 

这些成分的升高,传递给细胞一个“营养过剩”的信号。这些信号在TORC整合之后引发一连串的生化反应,最终提高了皮脂腺的油脂分泌。

 


04

 

让我们看一个通过饮食调整治愈粉刺的真实案例。这个案例是陕西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建琴医师提供的。

 

一位女中学生,15岁开始就长青春痘。之后5年时间中,用了各种祛痘产品,效果都不好,或者当时有效果但很快又复发。吃中药,效果也不明显,脸上痘痘痘印非常明显。

 

营养师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从小不吃肉,但吃鸡蛋喝牛奶,平素吃精白米面,吃饭油大。

 

之后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停用鸡蛋、牛奶,减少食物中的油量,不吃精白米面,改吃糙米、全麦粉等。

 

奇迹发生了:脸上的痘痘一天比一天少,皮肤一天比一天光,21天后,痘痘全部消失!而且原本很胖的她,21天后体重减轻,腰围变小,恢复标准体重。

 

05

除了粉刺,营养过剩还会导致性早熟、肥胖、糖尿病、癌症、和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


营养过剩是现代社会的通病。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上亏了,于是大量补充高蛋白的食物。实际上只要吃饱,获取足够的热量,很难造成蛋白质不足。这是因为谷类天然含有大约10%左右的蛋白质,摄入2000千卡热量的谷类就可以满足一个120斤体重的人一天的蛋白质需求。

 

现代人普遍缺乏的营养是微量营养素,比如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和植化素。

 

认知的改变是逆转健康问题的关键。当我们调整营养认知,我们会发现,曾经认为不重要的很可能至关重要;曾经认为对我们有营养的,我们不一定需要。

 

 

 

参考文献

J Am AcadDermatol. 2005 Feb;52(2):207-14.

Acta DermVenereol. 2012 Jan;92(1):40-4.

J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 2009 May 1;877(13):1327-34.

NielNedley “Proof Positive”1998

Arch Dermatol. 2002 Dec;138(12):1584-90.

Clin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5 Jul 15;8:371-88

记得在中学时,同年级有个同学长了很多痘痘(记得是个侨属)。大家都有些不解,为什么你会长痘痘?

 

上世纪就有人研究,为什么东方民族很少长粉刺。后来发现,这些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很少摄入奶和奶制品。

 

01

 

痘痘又叫粉刺或痤疮,是皮囊过于活跃,分泌太多皮脂,导致皮囊堵塞。最终油脂与死亡细胞堆积造成细菌生长,诱发炎症。


90%的西方人,在青春期都会长粉刺。即使过了25岁,长粉刺的几率仍然大于50%。

 

发表于2012年的一项中国研究收纳了太原、廊坊、海拉尔、淄博、西昌、和焦作市的17345未受试者,发现,一些中国人从10岁就开始长痘痘,直到50岁仍然有发作的。

 

痤疮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18-19岁。在这个年龄段,大约50%的中国青年会出现痤疮。


02

 

根据其发病年龄段,不难猜测,粉刺与性激素有关。但是为什么有人长,有人不长?

 

哈佛大学做了一项涉及4万7千人的研究,发现奶类、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粉别提高患粉刺的风险20%、10%、15%和40%。

 

这个结果不但把粉刺与牛奶关联了起来,还逆天地指出,被认为更健康的低脂和脱脂奶更容易导致粉刺!

 

这下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各种奶制品,用最严格的分析化学方法检验,希望发现奶制品中与性激素之间联系的蛛丝马迹。

 

果不其然,这些科学家从市面上的奶制品中发现了至少15种不同的固醇类激素(包括性激素)。而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随全奶、低脂奶和脱脂奶依次上升。

 

很可能在牛奶降脂的过程中,牛奶在生产过程中残留下的固醇类激素被浓缩了。


03

 

对奶与粉刺的关系的关注持续发酵。带来了更多的科研成果。研究者发现,不尽粉刺与固醇类激素相关,还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

 

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有一个叫TORC的营养感受器,负责感知细胞环境中营养成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

 

西方式饮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饱和脂肪(动物制品),奶制品,和高甜品。这些饮食因素会提高细胞环境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糖、以及激素IGF-1和胰岛素。

 

这些成分的升高,传递给细胞一个“营养过剩”的信号。这些信号在TORC整合之后引发一连串的生化反应,最终提高了皮脂腺的油脂分泌。

 


04

 

让我们看一个通过饮食调整治愈粉刺的真实案例。这个案例是陕西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建琴医师提供的。

 

一位女中学生,15岁开始就长青春痘。之后5年时间中,用了各种祛痘产品,效果都不好,或者当时有效果但很快又复发。吃中药,效果也不明显,脸上痘痘痘印非常明显。

 

营养师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从小不吃肉,但吃鸡蛋喝牛奶,平素吃精白米面,吃饭油大。

 

之后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停用鸡蛋、牛奶,减少食物中的油量,不吃精白米面,改吃糙米、全麦粉等。

 

奇迹发生了:脸上的痘痘一天比一天少,皮肤一天比一天光,21天后,痘痘全部消失!而且原本很胖的她,21天后体重减轻,腰围变小,恢复标准体重。

 

05

除了粉刺,营养过剩还会导致性早熟、肥胖、糖尿病、癌症、和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


营养过剩是现代社会的通病。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上亏了,于是大量补充高蛋白的食物。实际上只要吃饱,获取足够的热量,很难造成蛋白质不足。这是因为谷类天然含有大约10%左右的蛋白质,摄入2000千卡热量的谷类就可以满足一个120斤体重的人一天的蛋白质需求。

 

现代人普遍缺乏的营养是微量营养素,比如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和植化素。

 

认知的改变是逆转健康问题的关键。当我们调整营养认知,我们会发现,曾经认为不重要的很可能至关重要;曾经认为对我们有营养的,我们不一定需要。

 

 

 

参考文献

J Am AcadDermatol. 2005 Feb;52(2):207-14.

Acta DermVenereol. 2012 Jan;92(1):40-4.

J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 2009 May 1;877(13):1327-34.

NielNedley “Proof Positive”1998

Arch Dermatol. 2002 Dec;138(12):1584-90.

Clin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5 Jul 15;8:371-88


20年以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受试者进食鸡蛋和香肠等高脂食物,然后连续观测他们血管在血流状态下的收缩和舒张能力。


结果发现,餐后4个小时内,血管缩张能力持续下降。在第4个小时,血管缩张能力下降了一半!

 

血管缩张能力的下降意味着血管壁正在变得僵直,肿胀发炎。

 

在随后的两个小时,血管缩张能力慢慢回升,但是没有回到试验开始时的状态。

 

不幸的是,一餐的时间已经到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餐都摄入这种饮食的话,我们的血管会长期处于慢性炎症之中。

 

后来的实验发现,造成血管壁炎症的食物基本都是动物性食物和高脂肪的食物。

 

为什么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呢?这要从我们的肠道菌群讲起。

 

01

 

我们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大约3-4斤的细菌。按功能这些细菌大致可以分为益生菌非益生菌两大类。


益生菌的生长需要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非益生菌的生长则依赖脂肪和动物蛋白。

 

有一种非益生菌叫做沃氏嗜胆菌(Bilophila wadsworthia)。当消化道内的胆汁浓度高的时候,这种细菌迅速生长。

 

胆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最难消化的脂肪是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奶酪、棕榈油、氢化植物油等)。在饱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中,我们的肝脏要分泌更多的胆汁。于是导致更多的沃氏嗜胆菌生长。

 

肝脏在分泌胆汁时,还会同时排出一种特殊的氨基酸– 牛磺酸。这种含硫的氨基酸也存在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

 

牛磺酸在沃氏嗜胆菌的作用下会生成有毒的气体– 硫化氢。硫化氢出现在肠道里会诱发和促进肠道炎症,使肠壁通透性增加。


肠壁通透性增加即肠漏(leaky gut)。

 

肠漏的实质是肠壁细胞之间的紧密联接被破坏,在肠壁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使得不该进入身体内部(血液)的物质得以进入。

图片来源:draxe.com


摄入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是肠漏的根源。

 

02

 

中医有一句话,“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这里的粪毒指的就是肠道里的毒素。重要的肠内毒素有两种:内毒素和蛋白质抗原。

 

内毒素是肠道内某些细菌破坏后释放出来的多糖类物质。内毒素入血后会诱发炎症应激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细菌性休克。

 

绝大多数的免疫反应是较轻的,但是是全身性的,也就是系统性的血管壁炎症。这就是本文开始介绍的实验中人们看到的。

 

慢性血管壁炎症会诱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减敏(II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


另一类毒素是未消化的蛋白质碎片。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被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

 

如果总是在肠漏的情况下吃含有某种蛋白质的食物时,我们可能产生对这种食物的过敏。多半过敏症或食物不耐受都是这么发展出来的。

 

比较严重的情况是自身免疫疾病。这类疾病的根源也是不该进入身体的物质进来了。但是这些抗原的形态结构和我们身体细胞的某种抗原相似。这种相似性造成交叉反应,使得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攻击外来抗原的同时,错误地攻击了自身的细胞。

 

自身免疫就好比自己的军队打自己的老百姓,是一种内耗性的疾病。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病变、I型糖尿病、风湿、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强制性脊柱炎,干燥症等等。

 

血管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都是肠漏导致的,因此又叫“肠漏综合症”。



03

 

预防和逆转肠漏综合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和逆转肠漏。当肠漏停止了,导致这些疾病的源头就被切断了,我们就停止了“自我伤害”,自愈就从此开始了。


我们不需要知道身体是如何自愈的,我们只需要停止自我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