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在中国∣先人的智慧,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昵称21399464 2018-08-31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在中国》系列推广第一话

青城山——都江堰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水为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

水为这里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水为这里带来了天地的灵气和永恒的凝聚力


“水”来自成都西北部的岷江

一座修建于2260年前的水利工程

将丰富的岷江水引进了平原


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

充满着东方哲学和智慧色彩

直到今天还在源源不断地

为成都平原创造着奇迹和世代富饶

都江堰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郡担任郡守,并为秦国统一天下建立战略基地,因此修建了以战略航运为目的水利工城——都江堰。将岷江改道引水经过成都,使其真正成为一条战争补给线。

       经过勘察,李冰选择在山丘和平原的分界点上建造都江堰,以锁住岷江的咽喉。

       历经四年,岷江江心建起了似大鱼之嘴的分水堤,当江水流入鱼嘴时自然分成内外两江,其中内江为饮水河,即岷江改道通往成都的工程。

       随后八年,通过热胀冷缩和岩石崩裂疏松之后的凿打,江水流入平原必经之路上的天然屏障湔山虎头岩的山体被分开了一条宽二十米的水路,航道入水口建成(即宝瓶口),使岷江水成功进入平原。

       都江堰工程对水进行处理,分为三大部分:鱼嘴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首尾呼应互相配合,成功做到防洪排沙。

分流防洪问题                             

       鱼嘴分水堤把江水分为内外两江。

       平时六成江水分入内江以保证成都平原航运灌溉。夏季洪水到来时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将六成江水泄入外江主流汇入长江,以避免成都平原洪涝。

       同时,宝瓶口亦控制着多余江水无法进入平原,使其从飞沙堰溢入外江,做到二次分洪。

泥沙排放问题                              

       鱼嘴分水堤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于凸地。表层水水流向凹地,底层水水流向凸地。

       随洪水而下的砂石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对于部分流向内江的泥沙,江水直冲水底崖壁所产生的漩流冲力可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出,洪水越大砂石的排除率越高(最高可达98%)。

青城山

       公元143年,一位百岁老人长途跋涉来到都江堰西南侧的青城山麓,在山林溪涧之中,将毕生学习修行的黄老之学吐故纳新之后,在当地传播创立了天师道,即中国唯一的自创宗教——道教。这位相传最后羽化山中的老人就是道教开山鼻祖张陵。

       青城山的道观完全依照自然地理环境而建造,上下重叠错落有致,以三为建筑构思,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乾坤观念。历代许多著名道士在青城山隐居修行、传宗开派,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道教文化。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延年长寿,为寻找长生不老之法,道士们经常采集各种药材放在炼丹炉中焚烧。唐太宗时代道士孙思邈来到青城山,在这里采集了大量药材并研究其药性,撰写了医学著作《千金方》。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同时改造自然

都江堰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

李冰建堰的科学精神

都与道教思想不谋而合


岷江江水旷古不变的穿梭在山水之间

道教的气息亦在都江堰与青城山一直延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