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叔孺告诫陈巨来:不要学我,学我你永远不能超过我!

 脩心 2018-08-31


晚清至民国的上海印坛,主要是被吴昌硕和赵叔孺这两位泰斗级人物所统治。他们一个是写意印的代表,一个是工稳印的代表,门下都有很多弟子。两人在当时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不分上下,各有千秋。但从今天来看,赵叔的影响力明显不及吴昌硕(这个跟吴昌硕任西泠印社社长有所关系)。但奇怪的是,赵叔的弟子们个个成就斐然,享誉印坛,而吴昌硕的弟子们却成绩平平,甚至默默无闻。如赵叔孺的大弟子陈巨来,被称为近代元朱文第一人;另一弟子方介堪,鸟虫篆别开生面,一时无两,后来还担任西泠印社副社长;还有一个弟子张鲁庵,研制印泥、出版印谱,对印学贡献巨大。反观吴昌硕的弟子们,基本上都是在走吴的老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超出其师的成就,比如吴涵、徐新周、王个簃、诸乐三……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呢?区别就在这“师父”的格局上。吴昌硕让弟子学他,所以弟子终不能胜他,而赵叔却不让弟子学他,最后弟子反能胜他。


赵叔孺


最能体现赵叔孺这种别具一格教学理念的当属他对陈巨来的教导和培养。陈巨来是赵叔孺得意弟子,20岁便投在了赵叔孺的门下,在赵叔孺的建议下他专攻元朱文,并且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后人赞为“元朱文第一人”。


陈巨来,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篆刻初拜师嘉兴陶惕若,后来,偶仿吴昌硕“癖于斯”三字印。过年时,与吴缶翁齐名印坛的赵叔孺来给其父贺年,但是陈巨来未曾与这位将来的师父谋面,而是其父把他闭门造车期间所临所刻之物出示给赵叔孺,请他指正。赵叔孺只看一眼便开口:“令郎这字,还差火候。刻的印,大有工夫,将来必以此成名”。此言一语成懴,判了陈巨来一生的路。父亲让他练字,他却充耳不闻,反而对篆刻更加痴迷,第二日便跑去买了一堆印谱,无脑照刻。


陈巨来一家


1924年元旦,陈巨来同其父去赵叔孺家拜年,投帖拜门,行弟子礼。陈巨来成为赵叔孺的开门弟子。当时,商务书馆新印《十钟山房印举》,陈巨来立马买来献给赵叔孺请教。赵叔孺却对巨来说:“你最好多学汉印,不必学我,学我即像我,终不能胜我,还是徒然。”这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狠狠的浇在了陈巨来的头上,他心想:“本来兴致勃勃的来拜师,希望师父可以传授一些篆刻技艺,现在却是这般景象,我不会是拜了位'假师父'吧!”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他终于参透师父这番话的用意,恍然大悟,对于篆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自此以后更加刻苦学习,专仿汉印,并用汉印篆法,作元人朱文印,一生刻印逾三万方,凭着智慧、勇气、胆识,攀上了中国印章元朱文的峰巅。


陈巨来篆刻


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


格物致知


陵园延晖馆中山孙氏藏岭南二高书画


清雅


栩缘长寿


益崇堂跌打损伤寒湿灵膏筋骨疼痛活血良散


竹佛龛


 1.褚 2.保权之印


 策铭长乐


 但作小词


丁辅之印丁辅之印信


福德长寿


顾斋所得金石


画中有诗


嘉福


江郎


人间新词


尚业煌印


圣瑛书画


习贤堂


石研斋


徐伯郊藏书记


徐氏伯郊


燕子池塘黄离院落海棠庭户


依香阁


映松山庄


赵时棡 赵叔孺


真定王氏


自得云林雅趣


△鲁庵珍藏



思考问题

下图这方印是巨翁何时刻的?


下图这方朱文印“癖于斯”是陈巨来年轻时所刻,请问您知道具体是几岁时刻的吗?(知道答案您可能会吓一跳),另外,“癖于斯”到底是什么意思?



欢迎印友们留言解答,我们会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印友,赠送其一张金石印坊独家制作的刻印屏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