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简单 纯粹 专一

 流沙河 2018-08-31

简单 纯粹 专一

——读《掬水月在手》

【原创】简单 纯粹 专一 - 乐山乐水 - 生命本色

  

十几年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的走上了由书读人的这样一条读书道路,这是一个有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尤其近些年来,无论阅读什么类的书籍,都喜欢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想象作者的生命状态,这是近些年养成的读书思考习惯。

年初的一段时间,读书的兴趣集中在了佛学禅们的教育思想中,对“心”学颇感兴趣,遂在网上搜索相关书籍,看到一本《把心安住》的书籍,阅读后感慨良多,进一步寻找作者的相关信息,才知道作者是著作颇丰的大学教授。直觉告诉我,作者这个人是一位典型的学者,是我敬仰的哪一种真正的学者。

《掬水月在手》是作者早期的出版的散文集,市面之上已经很难寻到。翻检网络在孔夫子旧书网见到了这本书,犹疑再三拍下了这本书。一是因为自己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还有她的文字确实吸引了我,如果不把我这个机会恐再难寻到。

还有一个原因在我读大学的女儿,小女今年高考时曾有心于经济类专业,因为阅读陈老师的书便认定她是值得信赖和追随的一位老师,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想法并未达成。在此前读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部书时,意识到受教育的人得遇良师极为重要。以我的判断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问题已不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而是文化的问题会逐渐受到重视。所以,孩子未来学问的发展,应该从事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专业更好。陈老师的研究正好符合了这个条件。

言为心声,由文字而见人。透视陈春花老师的文字,我看到的是:

陈春花老师是一位丰富的人。她的丰富来自于她的学识,来自于她的阅历和经验。她本人不单是一位纯粹的教授,也是企业总裁和CEO,还是一位情感丰富有灵性的作家。她将阅历、经验和学识融于一体,成为一个全面丰富的学者。

陈春花老师是一位性情中人。我始终认为性情中人才是一位真正的人。冷漠理性并非是人的本质。在陈老师的骨子里是浪漫的,这种浪漫生出了灵性,而灵性又升华了知识带来的理性。很多时候,我在思考女性的美,女性的美不在外表,而在骨子里散发的那种历久弥新的气质,在于感性但不乏于理性的思考。很多时候,陈老师不断提及青少年时代自己的老师给她的深刻影响,她感恩自己的老师,她感恩华工给她的机会。

陈春花老师也是一位善良的人。她不但钟情于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专研自己的学问。她还能善待自己的学生、周围的同事,善待她所遇的生命。

陈老师更是好学的人,她从不止步于学问的追求,不止步于自己的做人,即便是自己成了学界的教授也不断思考自己该承担的使命。

如果能够用简单的文字概括陈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几个字只能是“简单、纯粹、专一”。

以往我认识到当一个人的生命融入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之中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会显现。在这本书的文字里,从陈老师这里我意识到人把自己融入自然中同样会显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她说“对外界事物的体验,是人的一种觉悟”,意味着一个人要对外在的世界施以真情和行动。我始终认为人的觉悟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向内的反省。看来向内向外都需要人的真实情感,有了情感与体验,都是觉悟和收获。

【原创】简单 纯粹 专一 - 乐山乐水 - 生命本色

 

《掬水月在手》(陈春花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4月第1版第1次印刷)读书笔记:

1、“既然看命需要看掌纹,应该就意味着命运在自己的手上。”P38

2、对于她而言,我几乎是她的期望,对于我而言,她就是我的偶像。P43

3、每天早晨醒来,都会感到一种细微如水又涌动如潮的感伤,正是这些感伤,使我懂得了应该注重人生许多事,也领悟了许多书房之外的心情,让我体验着自己的心灵是否还在鲜活地成长,思维的细胞是否还敏锐地感受,眼睛是否还可以体察到生活无所不至的波澜,灵魂深处是否收藏和积淀了那些笔纸难言的人生况味,当然这又绝不仅仅是一种验证。P46

4、的确,平静是最美的,特别是心灵的平静,因为心的平静来自于长期的、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事物规律的新的领悟P51

5、现代人最大的苦恼是机会太多,欲望太多,能力也太强,但是精力有限。P54

6、距离是一种美,这是一个自然法则,因为距离可以产生浪漫,烂漫可以有绚丽的光环。P57

7、对外界事物有体验,其实正是人的一种觉悟。P62

8、人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P64

9、一生中遇到一位英才卓识的师长,给予正确的指教和及时的纠正,成长的路就会大有不同。P91

10、《各用各的语言》,作者是W.H.卡拉思。其中一节如下:卫兵为职守而冻僵,母亲为孩子而饥寒,苏格拉底为真理而饮下毒药,耶稣为世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还有千千万万无名无姓的人,在崎岖的正直路上奔走。有人叫这作牺牲成圣,有人叫这作上主。P97-98

11、可是当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够放开“我”,而成就“别人”的时候,你又怎么能够成就你自己。P103

12、人只有在把自己融入自然的时候才知道自身的价值……P112

13、当你克服了恐惧和痛,你也就获得了超越和重生了P113

14、萨特一生以自由和正义为准则,敢爱敢恨,思考与行动并行不悖。萨特从来没有接受过“自我”以外的其他外来标准,包括法国荣誉团勋位和诺贝尔文学奖之类代表官方或主流社会价值的荣誉。P122

15、“三种单纯却又极强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感到无法忍受的怜悯之情。”(罗素)P123

16、一个目标的实现,恐怕需要三个条件:环境、方法、自我认知。不理解环境、不设计环境,就会让目标变成奢望;不寻找合适的方法、不给出解决方案,就会让目标称为空谈;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就会让目标变成可笑的梦而最终失去目标。P131

17、人有时是很渺小的,一个人的生命用历史去做标尺的时候,除了生命走过的痕迹之外,剩下的只是历史的脉络。P147

18、不错,唐朝,唐风,那是强国之风。那时,中国科学家数量和科技成果数量都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那时,不是中国梦想赶超世界,而是整个世界都梦想赶上中国。P148

19、“自卑”也是自尊的另一个侧面。所以自己也以为,自卑未必是坏事,它会在促使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比旁的人走得更快一些。P149

20、强大才能包容。P150

21、“上高人为峰”,历史的高度也是一样,历史不仅仅是具备宽度的,它同样具有高度,如果只有宽度,没有高度,历史只是一个记录事件的流水账而已,不会有质感,不会有生命,不会有鲜活的脉络。P150

22、闲暇的时候,一个人会呆在回忆里,呆在情绪里,不要人打扰,习惯、自在。P153

23、在孤单、独立面对生活的日子,知道有爱女为我明亮起一扇窗,这扇窗已经让我彻骨地感到生活的意义,女儿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情感的支柱,更是生活的支点……P157

2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远古与未来,不是太阳与月亮,是你站在人群里,却不知道你能够与谁相知。P159

25品格与境界是由内心的思想而丰满的。P164

26、当“无”成为常态的时候人们才会对“有”感到无上的满足和感激,而“有”成为常态的时候,人们不会对“无”产生不满足感,也就决不会在内心涌动对于“无”的感激之情。P166

27、对于人生来说,能够在物欲之外求得心灵的丰富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总是为现实世界的诱惑所困惑,并不知道,在这些诱惑之外还有一个心灵的归属,还有一个倾听心灵的要求。P168

28当物质的极限一再被打破的时候,如果人的心灵不能够放开,超越于物质独立存在,再多的物质激励都不会有效P169

29、欲望太多反而没有了接受能力,欲望太多使得人对于外在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看不到自己的渺小,看不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P169-170

30、管理者做经营也应该不是基于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是基于对变化和生命的恐惧,才具备做管理者的资格。P170

31、我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总是希望一切回归到纯粹的方式,所以对于我来说能够单纯地思考,简单地做事就是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我一直没有离开学校的原因,因为学生可以单纯,因为学习可以纯粹,因为研究可以专一。只是我很幸运,一直可以再简单的生活中得到欣赏和支持。P1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