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自“乐山乐水”的网易博客】中西文化古今的比较

 流沙河 2018-08-31

中西文化古今比较

——读钱穆先生的《晚学盲言》

(整理中……)

 【原创】中西文化古今的比较 - 乐山乐水 - 生命本色

 

 

《晚学盲言》(钱穆著 三联书店 20101月北京第1 20123月北京第2次印刷)读书笔记:

1、中国人言心,不指头脑言,亦不指心肺言,乃指一总体心,实即是生命P4

2、中国人所谓人格,即人之生命,自动自发,自立自在,非由任何外力来支配使用。P4

3、只从整体中选择其部分,此是商人观念。P5

4、中国人称政治,政者正也,合四隅成一方为正。治指水流,众水滴依道流行。P7

5、中国政治亦有争,所争在道义之是非,而不在多少数。多数有不是,少数有是。部分间亦有是非,而主要所争则在总体上。P7

6、道即人之总体生命所在。P8

7、君者,群也。必通于群道,通于人生总全体之大道,乃得为一君子,一大人。P8

8、《诗》言人心,《书》言人事。专尚理智,不求之喜怒哀乐之情感,何以知人心。P39

9、空间具体而有垠,须分别独占。倘求扩张,则必相碍。而物质人生则必依附于空间,向外寻求,常趋于动而争。时间抽象,绵延无已,前后一贯,可以共容,相互融通,互不相碍。精神人生则必依著于时间,故常趋于静而和。P40

10、《易*系辞》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指时间,地指空间,时间尊于空间,中国人观念即如此。P41

11、心分仁智两型。仁属情感,动而易变。智属理智,静而不变。中国观念,情感先起,属天。理智后起,属地。P48

12、孔子言仁智两型,一情感,一理智,则各反之己心而可得。仁中必有智,智中亦必有仁。仁而不智,陷于不仁。智而不仁,便是不智。P48

13、中国古人,于生命与聪明之上,更好言德性。德性亦只是生命与聪明之总和,若有变,但其实也并无变。P69

14、人之病,在用于此又想用于彼,求多用,转反成无用。P71

15、物世界在人生之外面,共同公有,比较简单相同。心世界在人生之内里,各自私有,比较复杂多异。人生绝不能脱离物世界,但更重要则在心世界。P96

16、人生正如一番旅行,个人投生到此同一物世界,而个人之生命旅程,所取所得,则千差万异。旅行只是一外形,旅行者之心境,乃是此番旅行之真实内容,有意义,有价值。换一人,便一切都换,绝不相同。P96-97

17、心之所需于物者,在求能心定心安心乐。种种需求,要恰好,不要过分。P97

18、急忙快速,并不比从容缓慢心境更好些。遥远的旅行,也并不比近程的旅行,心境更好些。旅行在求心乐,并不争快与远。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在外十四年,其对人生种种感触启悟,有意义有价值之内心境界,不仅对自心然,对千百世以下之心世界,仍还有影响,有贡献。P98

19、心不专不一,不安不定,随便翻阅,反会损人神智,成为近代人生一大病。P98

20、人生主要目标,在自求心乐。躯体所需简单有限。P99

21、古人居宅在右,祠堂庙宇在左,死生同居一宅。P103

22、西方人生观,始可称为唯物观,人亦即物,求加利用。P106

23、西方惟言权利,中国则言德性。天之生人,生其性,生其德。德性之表现为道,非为权利,此为中国观念。P107

24、既仁且智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P107

2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P107

26、养心贵能养其情,不在养其知。P108

27、生命开始重在其有家,家庭教育乃以教其情。P108

28、目欲视,耳欲听,此之谓欲。视听而心乐,此之谓情。人生真处乃在情,不在欲。西方人重知不重行,重别不重通,重争不重和,重欲不重情,其生乃不安不乐,则何贵有此生。P109

29、群字从羊,因羊最能群。善字亦从羊,则惟能群始为善。能群而友善,则人与人相通。P113-114

30、功利事业必随时而变,道义事业则千古长传。P117

31、心有机,斯心亦失其真,非心之德矣。宗教家亦分灵魂与躯体为二,是亦心物两分,故西方有唯心论唯物论之别。而中国则谓心物同体,心物一原。凡物各有其德其性,即其心。宇宙同体,则互显己德以为他用,非毁他德以供己用。心为物役,故非中国古人所喜。而物供心用,亦非中国古人所主。P161

32、庄子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普通人以家乡为之环。大圣大贤以天下古今为之环。P173

33、风气即此时代之生命所在,文化所在。P195

34、物质高压在精神之上,精神亦终将窒息而死。P197

3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外无声色,耳目何闻何见。但闻见在心,不在耳目。故聪明乃属生命,非属耳目。觉亦属生命,不属口舌。P198

36、修心所以养性。心属人,性属天,修心以养性,不啻谓修人以养天。此乃修其小生命,以养其大生命。P200

37、然生命之真实而重要者,乃情,非欲。亦如饮食,不经消化无营养,反滋疾病,转至死亡。故物质建设,仅以供人之欲,以今语言,当称文明,不称文化。物质文明愈发展,人欲日增,人情日减。欲日浓,情日薄。近代人类文化大患即在此。P201

38、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德即性情。违性非情,更何有德。孔子又曰:“志于道,据于德。”根据人性乃见大道,生命大道即在性,在情,在德,而一本于自然。故曰天命。P201

39、鲁叔孙豹已先孔子言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复活与不朽不同。耶稣之复活,则指躯体复活。德、功、言乃在大生命中不朽,非指物体之不朽。P202

40、中国人于七情中最戒怒,因怒近杀。P205

41、中国诗人屡咏怨妇怨女,女性多情,有哀而不能泄,斯有怨。凡有情不能伸,则有怨。P205

42文化乃指人生之总全体言,文化不同,其人生之各部分亦必不同。P260

43、五代时有冯道,自称长乐老。当时亦受称慕,宋儒乃始非之。冯道为人,亦儒亦道亦释,但求自安自乐。P276

44、顾亭林言:“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P293

45、中国文化渊源,非宗教,非科学,又非哲学,乃是性情。P322

46、古人言:“黄金满籯,不如贻子一经。”经学传家,必待其子女之自努力。财富传家,则易传不易守。中国人言诗礼传家,孝弟传家。P328

47、道有曲直,曲处亦有道,非尽在直处。P333

48、中国古代,有出妻之俗,《礼疏》有七出之文。七出者,一不顺父母,二无子,三淫,四妒,五恶疾,六多言,七窃盗。七出之外又有三不去。一、有所取,无所归。二、与更三年之丧。三、前贫贱,后富贵。P340-341

49、世之论交,或择权势,或慕名位,或附财富,或从种种便利,此皆所谓市道交。皆是以物易物,不能以心交心。故曰:“道不同不相为谋。”P348

50、朋友一伦,其义亦通于父子兄弟之两伦。中国人又称,父母在不许友以死。则朋友不仅通财,即生命亦相通。P359-360

51、父子属天伦,而夫妇则属人伦。非有人伦,即天伦亦不立。P362

52忠有人己之别,信则心心相印,彼我一心。P365

53、顾亭林有言:“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言天下兴亡,乃指人伦大道,风俗民情,即人生之总全体,近人谓之文化。P389

54、人生之礼最大者有二,一曰婚礼,一曰丧礼。夫妇人伦之始,无夫妇即无人生,即堕退为禽兽生。P418

55、西方女性美,则具体言三围,中国则曰窈窕淑女,言其德性,乃在抽象。又或言其动态之美,如西施之颦,而东施效之。又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笑一盼,皆属动态人文,非具体物质。P420

56、就中国传统言,教育在教人如何做人,知识属其次。P425

57、西方教育以知识为教,故尚专家。中国教育以人道为教,故必尚通德。P428

58、中国人常连言德性,性是生命的。生命同,性与德亦同。故曰同德,使人心服,乃是一种无形之力,乃一种有机力。P455

59、柏拉图榜其门曰,“非通几何学,勿入吾室。”孔子曰:“过吾门而不入吾室,我无憾焉者,其惟乡愿乎。”P455-456

60、人心之主要生命即在情,故人心即人情。中国人言修身,实乃修此情。先之曰齐家,即修其对家人之情。扩之曰治国,即修其对国人之情。又扩之曰平天下,即修对天下人之情。家国天下,皆就空间言,谓之行道。又有传道,则加入时间言。P461

61、中国人之为学,乃学其人,非学其人之事业与作为。西方人为学乃学其人之所学,而非学其为学之人。P462

62、孟子曰:“大匠与人以规矩,不能与人以巧。”规矩实即生命之本质,道家称之曰自然,儒家谓之是天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即是知此规矩。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乃始是生命全在规矩中。大巧若拙,孔子晚年,乃到达此境界。P467

63、夫妇和合,何必争独立。父慈子孝,何必争平等。P488

64、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P495

65、苏州以园林名,狮子林创自元代,拙政园创自明代,留园在城外创自晚清。P509

66、中国学术思想凡成家言,乃亦一集体共创之大业。P512

67、中国政治风气之败坏,莫过于三国时代之曹操与司马懿。社会风气之败坏,则莫过于唐末与五代。P525

68、东汉以下,中国始正式有文学一名目。P548

69、《庄子*秋水》篇所谓:“井蛙不可以语海,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冰,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道,束于教也。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将可与语大理。”P551

70、雅取共同一致,俗则各取所好。P552

71、雅必通于古今,俗则限于当世。尚俗则惟知当世,前无古,后无来,惟知变,不知常。中国人亦常言儒雅。因儒学贵通古今以求常,故荀子有雅儒俗儒之分,其实俗儒即不得为真儒。P554

72、中国古代家宅其西偏为生人所居,东偏为死者神位所藏。P576

73、周濂溪言:“主静立人极,静者无欲之谓。”寡欲无欲,非寡情无情。P579

74、人各自爱其生而畏死,则其世易治。人不爱其生,轻生而不畏死,则其世易乱难治。P583

75、性与命之分别,性在己在内,而命则在天在外。P587

76人文修养有两大原则,一曰尽性,一曰安命P588

77、不失其真,中国古人谓之全其性命。安常处顺,治世则易,乱世则难。P597

78、中国人非不喜爱桃李。桃李有待于春风之吹嘘,梅则先春开花。从师为弟子亦称桃李,此乃赞师道之如春风。师之为教,亦犹文王之为治,而一世庸俗,尽成桃李,岂不亦人群一理想。P603

79、以人为学,学之前人,所学不离于性命。P604

80生活求之外,性命求之内。求之外则成为事业,求之内则成其为德性。德行多求亲近人,而事业多求突出人。P605

81、死生乃宇宙生命大自然一体之两端,人生亦然。P620

82文帝说,久不见贾生,自谓进步了。再见贾生,乃知仍不如。P626

83、“西方有个人主义,又有集体主义,主要皆在权。集体主义实即个人主义之变相,则人与人间自无情感可言。权力则为人欲,中国则重情轻欲。但情中必有欲,欲中亦必有情。大体言之,对物则欲多于情,对人则情多于欲。对未得则有欲,对已得始有情。故男女恋爱多在欲,夫妇结合乃见情。果有情则欲自淡,至于无,斯见情之纯。夫妇之百年偕老是矣。父母子女乃天伦,父母非欲谁某之为其子女,子女非欲谁某之为其父母,非欲故其情纯。夫妇结合,亦求其不本于欲而纯于情,故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为病。则夫妇虽人伦亦如天伦,乃得成为佳耦。以道义相处,则情深而可久。以利欲相结,则情不深不可久。虽男女之爱亦如此。情发乎己心,故可自由。欲起于外物,故不应有自由。内自足则生情,内不足始生欲。饥欲食,此欲即是性。食求美,乃欲非情。情以礼节,欲以法制,两者之别,实有深意之存在。”P647

84尊亲为孝,尊君为忠,尊师为重道。P648

85、儒家言爱敬,道家言和乐,皆人情。墨家自苦以兼爱,亦非无人情。P649

86、人生必有耦,最大者有二。一曰生与死,一曰彼与我。P650

87、欲必以外物为满足。物无穷,则欲亦无穷。情则相通互足,相爱相敬,至和且乐,乃始为人生康庄大道所在。P651

88、惟传统则必有其内在精神,以心传心,始有传统。P659

89、信则必能忠,忠则必能信。忠信便是爱,不忠不信便无爱。P673

90、西方哲学重思维,科学重证验,宗教一本信仰,故其内容亦各自独立。P676

91、中国人言性又言心。心由性来,性相通始见心,心相通始见性。一身五官四肢皆物,和合相通始见心。P677

92、道即此生命之大全体,德即此道之得而存于己,仁即此道之通而达于人。据德依仁,是为道德人生。艺即此心兼及物,使此诸物亦能会通和合而纳入人群之大生命中,与之俱化始为艺。文学亦一艺。人生不能离此物世界,又何得无艺。实则道德乃艺术之至高,而艺术乃道德之至精。P680

93、孔子心,言其近,可以通于七十门弟子之心。言其远,可以历两千五百年而通于今。故孔子之心,亦即孔子之性命,亦即孔子之德之天。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是也。P681

94、个性群性只通于人与人之间,惟艺术心则超于群而通于物。P681

95、闭门读书,上友古人,则千百世上人皆如宾客,可以自由接对。而诸宾客皆静默无言动,尽待主人之心领而神会。P682

96真实人生乃情感,非理智P687

97、中国圣贤,皆在其性情,不在其事业。P691

98、物品精美乃是一种艺术,而人品精美,则更属一种艺术,为人生中一最高艺术。P694

99、故西方学贵专,而中国学贵通。不仅贵通之人人,又贵能通之世世,此则惟心性之学为可能。故中国之学,内主心,外主行,而知识特其次。P694

100、哲学教人一思想方法,即逻辑或辩证法。而中国则教人一行为方法,亦称规矩。近人称道德,然则道德当分别言之。德者其心性,道则其行为。行为必本于心性,而外面遭遇仍不同。故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即心之相通处,艺即行之所由得成之一种艺术。P695

101、仅好知,仅乐知,而不务于行,则非学之正规矣。P699

102、中国人讲求做人之道,其最理想最高等者,谓之圣。P700

103、西方之学贵于多统而相争,中国之学则贵于一统而同道。西方人贵求真理,中国人贵明大道。P700

104、生在寒带,人易怒而少喜。生在热带,人易喜少怒。生在温带,人乃能兼喜怒而得其中。可见天地大自然亦有性情,人的性情则从天地大自然中生。天地大自然性情易见者曰风曰水。和风柔水,易令人喜。狂风湍水,易令人怒。P711

105中国古人分人生为两大部分,一内在之性,人身五官四肢各有性。一则外在之遭遇,是为命,因其非我所能主。P746

106、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P989

107以心学心,不限于器物,如此则为之灵。又得通于天,通于地,通于大自然,而谓之神。故曰神通广大,出神入化。P772

108、西方人如倡平等自由独立三口号,正为在唯物中,深感人生之不平等不自由不独立而来。中国则心心相通,大德敦化,小德川流,生命绝非器物,故于平等中求加品第,自由中求加规矩,独立中求加会通。P773

109、孔门四科,德行为首。德行最是大器,亦是不器。有当于德行之科者,不仅备世用,亦知如何用世以淑世。P749

110“人文化成”。文即指道言,学求以道化其时代,则有伊尹之任。坚守其道,不惜违反其时代,则有伯夷之清。不违时,不失道,则有柳下惠之和。惟孔子亦任亦清亦和,能随时而变其三态度,但终不失其为己,亦不失其于道。中国文化二字,兼人事与田野,亦不尽于人事与田野,更要当在大群政治上,又要则在每一人之德性修养上。依中国字义说之,文化即人道。P809

111、西方人重知,重空间。中国人重情,重时间。西方人重扩张,中国人重绵延。P868

112佛在教人思,耶稣在教人信,孔子则教人修教人养。惟修养中仍有思有信。P878

113、中国传统政治奠于学,而学者必先修己以道,故可进亦可退。其退而在野,则有家可亲,有师可尊,而兼有朋友之交,故五伦中尚得其四,亦可乐以终身。P891

114、退让而有背于道义乃懦弱,非退让。中国教人做圣贤,不教人以富贵。富贵途上必多争,不重富贵始能让。P895

115、治乱兴亡,鉴古知今,此为史学。历史本是人事之怀念。P899

116、人心重视从政,但不看重做官。从政乃以行道,做官则以求贵。能以做官与从政分作两项看,此亦中国儒家修身养心一大要端。P904-905

117、耶教则教人各自在死后灵魂进天堂,至于人生问题,暂让凯撒去管,留待上帝来作末日审判。P926

118生命平安快乐,即是生命进步。此非哲理乃事实。P930

119欲之正面即爱,反面则恶。惟性乃存藏于内,欲则必发于外。故性可常,而欲必变。P934-935

120饥思食,寒思衣,亦属性。温饱后,更求多余,则谓欲P960

121色在外,好之乃成欲。德在内,好之乃为情。情可好,欲不可好。P962

122、西方人分别真善美三者皆在外。但依中国人观念,人生向外皆为欲。人欲之所向,则不真不善不美。又中国人以真善美为一,天人内外,同此一体。此心此德,即真善美之存在。P962

123、西方人绘画但求其与外物近似,如画山水,即坐山水前临摹,谓之写真。中国人五日一山,十日一水,提笔作画,乃画我心中之山水,故曰写意。写真即科学,写意乃人文。P984

124、西方人谓文化自闲暇来,中国则文化自勤劳来。文化即人生,人生乃勤劳,非闲暇。P985

125、人乃生命一本体,事则生命一表现。P992

126道德在心,深处难求。功利在事,浅处易见。P998

127、西方重个人主义,乃重法。中国重群体主义,则重礼。P1015

128、西方科学亦以数学为基础,一切科学脱离不了数学。中国科学则以时为重,不以数为重。时乃富生命性,数则无生命性。P1016

129、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P1028

130、道不行而仍必以行道为己任,此又谁知之。故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知我者其天乎”。然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孟子则四十不动心,是亦即知命矣。P1032

131、只知求同于人,而不知有己,则为乡愿。P1032

132、才智足以供人用,德则学以自成其己,而非以供人用。P10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