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遂宁金鱼村窖藏——宋人的香炉(一)

 RK588 2018-09-01


早早就知道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瓷器展,可这个博物馆的路程实在是太远了一点。。。但对真心喜爱高古青瓷的小主们,就算在别处看过N次,那也是必看展!于是,某一天早早起床,换了四趟地铁,一趟专线公交。。。好吧,我来了。


三个小时之后从展厅出来,确实除了博物馆路远之外,没有别的毛病!


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瓷器展

中国园林博物馆

2018年7月6日——2018年9月9日(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15号,4号临展厅(二楼)

费用:免费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邻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德阳,北靠绵阳。金鱼村位于遂宁城东南2公里的南坝南强镇,分别于1991(一号窖藏)年和2003年(二号窖藏),先后发现两处窖藏遗迹。


遂宁地理位置《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


敲黑板!!!


什么是窖藏?窖藏分为几种形式?


窖藏是指在地窖中贮藏和储存财物。


共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挖掘土坑后直接放入陶瓷器、金银器和铜器等埋藏方式。

第二种:挖成的土坑中放入瓷罐,然后在罐中放入财宝的埋藏方式;

第三种:土坑的四壁用石板等石材围成天井状的龛,再盖上石板或木板的埋藏方式。


为什么南宋晚期会在川峡四路范围内会出现窖藏?


北宋中期开始川峡四路经济繁荣,金鱼村窖藏所在的遂宁市,从唐末、五代开始便是遂州的州治所在,到了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升为遂宁府,是武信军节度使驻地,领有青石、小溪、长江、遂宁四县,属潼川府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遂宁成为全国盛产蔗糖的五郡之首,邑人王灼《糖霜谱》七卷,总结了制糖的经验。同时农业、丝织业和盐业的生产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印刷业、矿治业和造船业等都使遂宁积聚了丰富的财力,成为新兴的商业城市,导致各级商品流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因为其所在嘉陵江流域上通潼川府、川西平原,下通合州、重庆府,经长江水道远达两湖,江浙,南宋时期的交通十分非常便利,素有 “东川巨邑” 之称。所以能出现当时龙泉窑、景德镇窑的精美瓷器也就不奇怪了。不过从考古出土发现上看,这些高级的瓷器大多都出土于窖藏,墓葬和城市遗址中出土最多的生活类饮食器具还是以四川本土的邛窑、磁峰窑等产品为主。


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这些窖藏的形成与长达52年的宋蒙战争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这场战争中,川峡四路地区是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场,战事频繁,激烈而复杂。《遂宁县志》《四川郡县志·宋代疆域考》《宋史·地理志》均记载:“理宗端平三年,兵乱,遂宁府治权徙蓬溪寨。” “ 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经历了惨烈的战火,昔日富足的天府之国顿时凋蔽破落,满目疮痍,大量人口死亡或散逃。而从遂宁金鱼村窖藏土坑埋置方式观察,地点的选择事先并未有准备,没有修砌规整的窖穴,窖坑周边也不太规整,属于仓促,匆忙的情况下埋置,这样的现象和战争的背景相吻合。并且以金鱼村为中心的南坝地区地表多见废弃的建筑石构件,地表以下0.6—1米中见大量瓦砾,这一区域应该为南宋时期遂宁府治所在,这两处窖藏形成的年代最可能在端平三年(1236年)至淳祐元年(1241年)的战争中。


遂宁金鱼村窖藏的归属者?


窖藏出土的器物大多精美,为南宋后期产品。也引发了对这些物品的归属问题。这些器物以平常日用器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陈设器皿,但在器物组合上不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既不是成组、大型、祭祀用的礼器,所以排除了作为特殊仪式进行掩埋的可能性,也不具备官府或社团公共器的特征,应当属于私家用器。


虽然在铜钟身上有  “凤翔楼钱鑫”  5字铭文保留下弧证的文字材料,但没有旁证表明其具体含义,所以目前还不能断定该窖藏的主人是否为 “钱鑫” 。但关于拥有者的身份专家们一至认为并非是普通平民,而是在当地有一定身份的官僚贵族,或者是文人士大夫。日本学者弓场纪知认为其是与经营陶瓷器商业有关的商人,这一批瓷器为购进待售的商品瓷器。


金鱼村窖藏位置示意图《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


一号窖藏器物堆积于地表1.1米,处理掉黑褐色的表土层,可见一层厚约0.3米的五花土,夹杂瓦砾,碎石及红烧土块。第三层为灰色的细沙土,土质纯净细腻,厚约0.1米,椭圆形土坑窖穴的开口即在此层。


窖穴内的器物堆放紧密而有序,大致可以分为4层。梅瓶,梅瓶盖,铜器与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炉、石琮等位于第一层;第二、三、四层均为瓷器,平面形成多层椭圆形的器物圈。每层之间用灰色沙土分隔,器物之间的空隙充填也用灰色沙土。


从一号窖藏出土的器物包括瓷器、铜器和石器,共计1296件。


一号窖藏平面图及窖坑剖面图《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


二号窖藏出土地点位于一号窖藏出土地点200米。一施工队在此使用挖掘机开挖排水沟渠,挖到一处窖藏,可惜器物大多破损,并被施工人员及围观群众哄抢一空。虽然依法追回流散的部分出土文物,并对现场散土中的瓷器残片进行清理,但遗迹现场遭到彻底破坏,文化遗存现象不复存在。


遂宁金鱼村窖藏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南宋瓷器数量最多的窖藏,从数量和质量上看以南宋龙泉窑青瓷350余件、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近600件为大宗(这也是南宋时期主要的两大瓷窑),这次系列文章将其分为四篇,重点介绍。


————————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两宋时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地区是除京师和东南沿海以外香料等奢侈海外贸易品的最大消费地。燃焚香炉的大量出现,也更加印证频繁香事是川陕四路宋人燕居生活的真实反映。 “尘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 不局限于隆重、庄严的宗教、祭祀,也是文人、市民百姓的生活情趣。


《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香也。”  宋代日常的香料除了国内产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南亚等地带来了大量的进口香料(可以查看,我上个系列写的:国博 “无问西东”——繁华的海上丝路 )数量、种类超过前代。从本土的香木、香草,有兰、蕙、椒、芷、茅等,至西域外来香料,如沉香、白檀香、降真香、乳香、广霍香迷迭香、龙涎香,旃檀香等,至合香,至线香,并出现了洪刍《香谱》、陈敬《香谱》、叶庭珪《香录》等关于香的专著。焚香今人看来诗意风雅,在当日确是实实在在的平常。


香料(三块)

宋(960—1279年)

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海船出土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



明人·高濂《燕闲清赏笺》记载:“定窑之下,而龙泉窑次之。古宋龙泉窑器,土细质薄,色甚葱翠,妙者与官窑争艳,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然而器质厚实,极耐磨弄,不易茅蔑。但在昔,色以不同,有粉青,有深青,有淡青之别。”


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炉(残)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8.4CM  腹径21.5CM  高14.3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炉成为残器,就是在1991年(一号窖藏)遂宁金鱼村村民王世伦老先生在自家菜地里挖坑取土时,一锄头挖下将此炉的一耳凿掉,从而引发了这次轰动全国的南宋瓷器窖藏。



尽管两宋交臂,但审美差异极大。北宋瓷器造型延续唐、五代,受金银器、玻璃器影响极大。而南宋在瓷器造型上所受青铜器影响更多,传统式样多在此时完成最后的演变。究其根源,应该与地缘性与民族认知上的变化关系巨大。同时将它带入世俗生活,不仅仅只局限于茶、酒、食等日常盛器,更为之后陶瓷新创形制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基础。


遂宁金鱼村窖藏南宋龙泉窑取三代及秦汉铜鼎、铜簋、铜鬲等器型仿制,造型、尺寸均限定在最为合适的范围之内(宋人日用焚香求古朴典雅,高矮多在十厘米左右),集天工与人力合作而成。而工艺之道无论新旧都有其特定时代的审美和技艺承袭远观形韵,近看胎釉;时代之器,皆是唯一。


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9.1CM  腹径9.4CM  高7.1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 鬲 ” 始为陶,后为金,再为瓷。


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6.2CM  腹径17.2CM  高13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宋瓷之美,不尚奢华,未必炫耀,一定端庄;宋瓷之赏,见型、见色、见韵。在小不在大,在敛不在扬。光素雅器固无装饰,方可鉴其美在温厚含蓄,简单洗炼,天然冲夷。


然,简雅之美需极自由之情感,去品味;极丰富之内涵,去解读。尊重每一件你所见古器,源于来自内心本能的感动,更应珍惜每一次它们带给的愉悦。


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炉(残)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1.1CM  腹径10.9CM  高11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香篆:

炉灰筑实,印置灰上;

香末平正,手提香印;

打得完全。

发散而行缓,卷舒而飘渺。

篆印已尽去,留得一静花。


南宋陆放翁《焚香赋》曰:“ 。。。其少进也,绵绵如皋端之息;其上达了,蔼蔼如山穴之云。新鼻观之异境,散天葩之奇芬。既卷舒而飘渺,复聚散而轮囷。。。 


龙泉窑青釉刻划带状凸弦纹三如意兽足奁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6CM  腹径7.8CM  高7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宋人称酒樽式器型为 “大奁、小奁” 。南宋龙泉窑仿其炉,不求古雅,唯好活泼与生趣。


龙泉窑青釉缠枝花卉纹三足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3.5CM  腹径15.4CM  高9.6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焚香:

净一室,置一几。

几上置瓷炉一,器在小雅。

拨灰添炭,新换秋丸;

澄心闭目,远离是非;

 不言俗事,声不乱耳。

尘心顿洗,唯剩清妙。



——————————


明人·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古饶器:“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


景德镇窑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2.1CM  腹径13.1CM 高14.9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此香炉上部似铜鼎,下部三袋状足又似鬲,称之 “ 顶(鼎)天立(鬲)地炉 ”。



炉上折枝荷叶莲花、月季、萱草花纹《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



景德镇窑青白釉八棱鼎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9.4CM  腹径11.5CM  高15.1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隔火熏香

炉中置灰,香炭一饼,烧透入炉;

轻拨香灰,浅埋香炭,置隔玉片;

上置香饼,一缕烟袅,香韵悠长。


宋代·陈深《西江月》诗曰:“龙沫流芳旎旎,犀沈锯削霏霏。薇心玉露练香泥,压尽人间花气。银叶初温火缓,金猊静褭烟微,此时清赏只心知,难向人前举似。”


景德镇窑青白釉素面双立耳斜盘口兽足鼎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7.2CM  腹17.9CM  高20.6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明人·文震亨《长物志》曰:“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贴,挥尘闲吟,篝灯夜读,可以远辟睡魔。。。”  


器之所用关乎人之幽俗,不可不究心也。日常点滴,心怀清趣自与俗子当别。室中不可用二炉,不可挨于画桌,不可及瓶盒对列。如虽设一炉,不计新旧,满堆碎炭;或直贴画轴,日插线香,致画烧孔;或花时焚香,致烟火灭其芳韵。其俗气入于膏肓,不可医也。



景镇镇窑青白釉凸雕莲荷纹奁式炉

南宋(1127—1279年)

口径14.3CM  高16.5CM

遂宁市博物馆收藏


纹样展开图《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


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卷七香炉记载:“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成备赏鉴,非日用所宜。。。” 到了明代因其珍贵,两宋各式瓷炉多用来赏玩,已不太作为日常使用了。


下篇:遂宁金鱼村窖藏——宋人的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