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学考、选考知识条目解析(必修二)

 heitudi 2018-09-01

1.分离定律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必考b  加试b

   首先,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第二,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第三,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   必考b  加试b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结果:无论正交反交F1都是紫花,即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紫花(显性性状)。F2出现了性状分离,即出现了两个亲本性状:紫花和白花,且紫花与白花之比接近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对分离假设的验证:

测交的概念:F1(Cc)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测交的过程:见书上图。

测交的意义: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出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从而也可以测定亲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3)分离定律的实质   必考b  加试b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随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另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种。

4)显性的相对性    必考a 加试a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完全显性: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红花ⅹ白花→红花

不完全显性:F1显现中间类型。  红花ⅹ白花→   粉红花

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如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其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这说明IAIB这两个基因之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表现为共显性。如:红花ⅹ白花→红白条纹花。

5)分离定律的应用   必考c  加试c

杂交育种

①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只要选出后代隐性类型即可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小麦抗锈病性状的选育(AA)

让显性个体连续自交,在后代中淘汰由于性状分离出现的隐性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

医学上的应用------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推断

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等

正常:AA Aa (携带者);患者:aa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等

患者:AA Aa 正常:aa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科学方法   必考c  加试c

过程:提出问题→假说解释→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结果:得出分离定律

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2.   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   必考b  加试b

遗传实验及结果

①亲本:纯种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

②F1的表现型:黄色圆形

③F2的表现型:黄圆、绿圆、黄皱、绿皱;比例为9:3:3:1

实验结果:

①不论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都为黄色圆形,证明两对状中黄色对绿色显性,圆形对皱形显性。

②F2出现相对性状分离、不同形状之间自由组合,且亲本类型/重组类型=10:6。

③每一对相对性状之间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④两对相对形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不同对性状之间的重组是自由的。

F2的表现型分析

①两对相对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a.黄色:绿色=3:1

b.圆形:皱形=3:1

②两对状的组合是随机的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两对相对性状

  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

粒形:圆形和皱形(由R和r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各自分别产生YR和yr一种配子

③F1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形

④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即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分别是YR、Yr、yR、yr,比例为1:1:1:1

⑤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基因型为9种,决定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F2的基因型分析

纯合子: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

a.双杂合子:4/16YyRr

b.单杂合子:2/16YYRr2/16 YyRR2/16 YyRR2/16 yyRr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法

目的:验证子一代(F1)是否产生了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

方法:让子一代黄圆(YyRr)与双隐性植株绿皱(yyrr)测交

预期结果:测交结果应为1/4黄圆(YyRr)、1/4黄皱(Yyrr)、1/4绿圆(yyRr)、1/4绿皱(yyrr

孟德尔实验结果:黄圆55、黄皱49、绿圆51、绿皱52

结论: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说明F1黄圆(YyRr)确实产生了4种基因组成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必考b  加试b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也可参考教材P18最后一段)

3)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必考c  加试c

自由组合定律与育种

在育种实践中,可依据不同性状间的自由组合原理,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具备双亲优良性状的品种(即杂交育种)

自由组合定律与遗传病

     自由组合定律可预测不同表现型的夫妇双方其子代中各性状的重组类型及其出现的比例。如夫妇双方一方为多指患者,另一方为白化病患者,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可预测该夫妇所生子代中患多指、患白化或两病兼患或两病均不患的出现概率。

(4)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必考b  加试b

能将实验过程中的材料用具、操作步骤、比例等与生物体的器官、细胞、减数分裂、受精过程等相对应。(参考教材P13-15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3.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必考加试a

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线状或棒状的小体即为染色体,它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的三种类型:端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2)减数分裂及其意义   必考加试b

减数分裂:

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意义:首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第二,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必考加试b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场所

精巢/睾丸

卵巢

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变形

结果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1、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细胞都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性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减半。

2、染色体行为相同:复制、配对、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分裂。

3、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生物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n为非同染色体的对数)。

4)受精作用   必考加试b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成为受精。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5)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必考加试b

(教材P28)

4.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必考加试a

①基因与染色体都作为独立的遗传单位,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各期中也保持着一定的形态特征。

②基因(即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而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也成对存在,同样是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③在形成配子,等位基因互相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中也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④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同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也是随机地进入配子。

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必考加试b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必考加试a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是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  必考加试a

性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在雌雄性个体中不相同。

常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无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在雌雄性个体中是相同的。

雌雄异体的生物中,才有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分。

3XY型性别决定方式   必考加试b

♀:n对常染色体+1对XX染色体(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n对常染色体+1对XY染色体(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4)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必考加试b

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类型和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实例:血友病、人类红绿色盲、果蝇的白眼

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②患者男多女少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

⑤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特点:①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

②患者女多男少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为患者。

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⑤女性患者的父母至少一方患病。

伴Y染色体遗传

          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特点:①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

②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6)伴性遗传的应用  必考加试c

人类遗传系谱的判断

   第一步:确定或排除Y染色体遗传;

   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与常染色体相对,发病率的特点

①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

②伴X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不同。

③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发病于男性。

④近亲结婚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6.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1)噬菌体既然细菌的实验    必考加试b

噬菌体: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结构如右图

由头部和尾部组成蛋白质外壳,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增殖

时合成蛋白质,DNA复制的原料来自细菌,模板为亲代噬菌体的DNA

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S,DNA分子不含S

32P标记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P,DNA分子含P

本实验中一个噬菌体不能同时标记35S32P

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32P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有放射性32P

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注意:本实验并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必考加试b

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

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以上实验中DNA的纯度越高,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效率就越高。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必考加试a

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一条RNA链组成。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核酸分子的组成   必考加试a

核酸包括DNARNA,其组成元素为CHONP,其基本单位:核苷酸。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通过2个氢键相连,GC通过3个氢键相连

相关计算(画图标已知,碱基互补配对出答案)

在双链DNA分子中

A=T   C=G     A+ C / T+G = 1A+G / T+C = 1

DNA分子的互补链中

A1=T2   T1=A C1=G2   G1=C2

判断核酸种类

如有UT,则此核酸为RNA

如有TA=T   C=G,则为双链DNA

如有TA≠ T   C≠ G,则为单链DNA

U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DNA分子特性:

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3)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   必考加试b

根据DNA分子的结构图示,注意分子的数量关系和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教材P5657

8.遗传信息的传递

1DNA复制的概念   必考加试b

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的过程。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特点、意义   必考加试b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复制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

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复制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c、形成新的DNA分子: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

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准确复制的原因: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DNA分子不管复制几次,含原DNA母链的子代DNA始终是2个。

3)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必考加试c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9.遗传信息的表达

1DNA的功能   必考加试a

携带遗传信息(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表达遗传信息(根据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

2DNARNA的异同  必考加试b

       核酸

项目

DNA

RNA

结构

通常是双螺旋结构

通常是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GCT

AGCU

产生途径

DNA复制、逆转录

转录、RNA复制

存在部位

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极少数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功能

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

mRNA: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tRNA:运输特定氨基酸

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④核酶:催化

⑤遗传物质: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细胞生物(如人、水稻、细菌)内含:2种核酸、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病毒含:1种核酸、4种碱基、4种核苷酸

3)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必考加试b

转录的概念: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的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转录的条件:(1)模板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2)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

3)能量

4RNA聚合酶(解旋、聚合)

转录的产物:RNA

转录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AUCGTAGC

            前面碱基为DNA中,后面碱基为RNA

转录的过程:

   RNA的合成(转录)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催化,并且转录不是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的。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时,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游离的核苷酸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配对,并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与该片段DNA相对应的RNA分子。

翻译的概念: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条件: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能量;相关酶。

翻译的产物: 多肽链(蛋白质)

翻译的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翻译的过程:见课本图

核糖体认读mRNA上的密码子,tRNA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一个mRNA分子上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大大增加了翻译的效率

4)遗传密码、中心法则   必考加试b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密码子)

概念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特定的三个相邻碱基

作用

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直接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种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64

61种:能翻译出氨基酸

(大部分氨基酸有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3种: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联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mRNA中碱基序列与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互补

基因是合成蛋白质的最终模板,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

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

转录时,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生一条单链mRNA,则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一半。

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约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约是双链DNA碱基数目的 1/6

中心法则:

最先是由克里克命名,指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5)基因的概念    必考加试b

基因是一段包含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在细胞生物和DNA病毒中是一段DNARNA病毒中是一段RNA

与核酸的关系:每个核酸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

与染色体的关系:①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

与核苷酸的关系:①核苷酸是构成基因的单位。②基因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

6)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见笔记】 必考b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10生物变异的来源


1)基因重组   必考加试a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

来源: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的性状组合,不产生新的性状。

意义: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2)基因突变    必考加试b

概念: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意义:产生了新基因,因此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类型:形态突变:生物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生化突变:生物的代谢过程改变           如人类的苯丙酮尿症

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如人类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任何突都是生化突变。

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基因突变称为自发突变,人工诱发发生的基因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机理: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者替换,使DNA分子中放入核苷酸顺序发生改变,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顺序也随之发生改变,导致mRNA翻译的蛋白质出现异常,性状改变。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症状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镰刀型,

严重时红细胞破裂(溶血),造成贫血。

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染色体畸变   必考加试a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缺失:染色体片段丢失,基因随之丢失 如猫叫综合征。

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个相同的片段,基因数目随之增加 如果蝇的棒眼。

倒位: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了180°颠倒,基因的排列顺序随之颠倒。

易位: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了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随之移接。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整倍体变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者减少,如单倍体、多倍体。

非整倍体变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或减少,如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特纳氏综合征)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先天愚型(唐纳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征):21号染色体多一条。

4)染色体组    必考加试a

概念: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特点: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均有两组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一组染色体。

5)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必考加试a

①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如:哺乳类和人类、水稻、玉米是二倍体;香蕉是三倍体,花生、大豆、马铃薯是四倍体,小麦是六倍体。

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如:雄蜂、雄蚁是卵细胞不受精直接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11.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必考加试a

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过程: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


诱变育种的概念、原理、方法、特点:

概念: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原理: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方法:辐射诱变:各种射线  化学诱变:化学药剂

特点:提高突变的频率短时间内有效的改良生物性状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单倍体育种的概念、过程、特点及实例:

概念:利用单倍体作为中间环节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可育纯合子的育种方法


原理:染色体畸变

特点:缩短育种年限;能排除显隐性的干扰,提高效率。

实例:宽叶抗病烟草新品种的培育


多倍体育种的方法、特点及实例:

多倍体的特点:植物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抗逆性强。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必考加试b

杂交育种实例: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的培育


优点:技术要求简单 缺点;育种年限长,工作量大

诱变育种实例:


动物:家蚕 利用辐射的方法将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ZW卵和不带卵色的ZZ卵有所区别。原理:染色体畸变

优点:提高突变的频率短时间内有效的改良生物性状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缺点:突变不定向,育种的盲目性大。

3)转基因技术    必考加试a


4)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加试c

杂交育种实例: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的培育

诱变育种实例:

植物:太辐一号小麦 用辐射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原因:有丝分裂旺盛,DNA正在复制),提高突变频率,培育成功。

微生物:高产的青霉菌株

动物:家蚕 利用辐射的方法将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ZW卵和不带卵色的ZZ卵有所区别。

5)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加试b

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和多肽的研究喜人;

转基因技术可为作物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和降低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作出贡献;

但也可能带来如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等潜在危害。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12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1)生物多样性及统一性的实例   必考加试a

多样性实例:生物界包括了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各自的特点。

统一性的实例:

生物体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基本特征相同;人和大猩猩的骨骼种类相同;

脊椎动物(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的某些器官存在统一性。如,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蝙蝠的翼手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但结构相似,来源相同。

细胞层次: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细胞结构相似。

分子层次:所有生物有着相同类型的分子组成。如,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相同,基本单位的连接方式相同;大分子的作用相似;蛋白质的合成方式相似;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必考加试b

统一性:不同的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遗传的作用使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

多样性:                                  

13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必考加试b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必考加试b


两者联系: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4)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加试a

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5)自然选择和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    加试b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蛾群体,灰色的野生型占绝对优势。后来,工业污染使森林中大部分地衣消失,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色。这时,黑色桦尺蠖蛾被保护起来,灰色蛾子在深暗的背景上显现出来,容易被鸟捕食。两种蛾子的存活概率发生了逆转,黑色蛾子的存活概率超过灰色蛾子一半以上。

6)异地和同地物种形成过程及实例   加试a

物种的概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一群生物。

(一个物种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分成若干个种群)

生殖隔离:不能交配或交配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生物间存在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异地物种形成过程:种群地理障碍小种群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变异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

同地物种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障碍,可能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14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概念及其实例 必考加试a

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 

染色体上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种类多,发病率低)


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 

涉及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遗传病(相对其他遗传病,发病率高),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 

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种类少)


2)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必考加试a

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0%以上自发流传不会出生;新生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都很低;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单基因遗传病会新发但频率不高,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

3)常见遗传病的家系分析   加试c

15.遗传咨询与优生

1)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   必考加试a

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预防措施。

2)优生的主要措施   必考加试a

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

16.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1)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实例    必考加试a

蚕豆病(进食蚕豆后会引起急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有缺陷,患者进食蚕豆就会发病,然而,蚕豆并不是非吃不可,若不将它归入“正常”的环境因素,则不能说明蚕豆病基因是有害基因。

2)“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必考加试a

随着医学和科学的发展,遗传病患者得存活和生育后代,对遗传病“选择放松”,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增加。但是遗传病基因频率一般都很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很低,经过遗传病基因诊断和治疗,患者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都能一样产生后代,基因频率随着世代相传而保持不变。因此,“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