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协第六届主席张海论书

 wps0321 2018-09-01

中国书协第六届主席张海论书

1天前来源:华夏博学苑

张海

□唐孙过庭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可知通会乃书之至高境界。所谓“通会”者,包括诸多方面,四体之通会当亦在其中矣。盖书之四体,体势虽殊,其理一也。苟能融会贯通,庶几知书之妙谛矣。

□四体兼擅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从各种书体用笔、结体的异同变化中去把握书法创作的规律,不失为学书的一条有效途径。当然也要有所侧重,就我而言,于行草、隶书下的工夫较多,楷书、篆书相对用功较少,然而各种书体都力求写出个人面目,不甘于步趋前人。

□我之习楷,从魏碑入手,盖生之于魏碑故乡,自幼浸淫习染之故也。魏碑之用笔大率沉厚猛利,方折峻整,然我于魏碑中独取《张猛龙》一路之轻灵峭拔、方圆并用者,参以唐楷,于是写成现在这种样子。

□近年的楷书,亦有一些变化,少一些经营布置的巧算,多一些生拙厚重的稚趣。清刘熙载认为,书法并无别的技巧,只要笔笔还其本分,横平竖直而已。横平竖直四个字虽然简单,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譬如文章,年轻时力求绚烂,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于今老矣,绚烂之后复归于平淡。故楷书的变化也是自己心境的写照。

□书家无论精于何体,小楷总要写的。因为小楷笔画精微,结体精巧,对书家用笔、结体的能力无疑都是一种考验。观古来书家,多有小楷作品传世,想来古人是把它作为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何况小楷本身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楷书有多种体式,大小一理。我之小楷,取碑版及钟繇、索靖一路,参以赵之谦、吴昌硕,力求活泼厚重,用笔稳健沉着,结体宽博灵透,不斤斤于一点一画之得失。然于章法、布白,则力求气息通贯,浑然一体。

□我之行书用笔取法,不拘碑帖,不避流派,广采博收,唯用是取。关于用笔,按刘熙载所说,无非两种,一曰中锋,一曰侧锋。中锋用以取劲,侧锋用以取妍;中锋劲健而圆通,侧锋姿媚而方折;中锋内敛而守身如玉,侧锋放纵而变化多端。中锋、侧锋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创作中缺一不可。

□东汉蔡邕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之为用在于把握其软硬的关系,一味求软,则笔画媚若无骨,气格难成;倘一味用硬,则如枯槎架险,索然无韵。善用笔者制软而用硬,制硬而用软,硬以立骨,软以取媚,始能软硬得宜,遒媚并见。

□对一笔书,前人曾有过探索,但多限于笔画的连绵通贯,而我的一笔草,则侧重于墨色的干湿浓枯变化。

□书法者,无非用笔、用墨、结体、布白而已。笔施使转之巧而墨见挥运之迹。书者虽以用笔为先,然无墨者何以见笔?墨之浓枯燥润、干湿显晦,又适足见笔之轻重疾徐、提按顿挫。故善用笔者,必先重乎墨,方能笔墨相发,相得益彰。

□所谓一笔草者,一次濡染挥洒全篇,使由润而燥,将浓遂枯。画面变化丰富,对比强烈,要在浓处不滞,枯处不泯,字迹若显若晦,自有一番情趣。或谓墨戏,实则对书写者把握笔墨纸性、掌握速度节奏不啻一种特别的考验。

□书展不似画展,形象生动,五彩缤纷。然能于黑白之中多一些变化,亦能新人耳目。拙诗云:“一笔充盈了一篇,毫枯锋破到轻烟。凭人褒贬说墨戏,自谓悉心参墨禅。”

□或曰字草难认。书法是笔墨的艺术,内容难认与否不是主要标准。北宋苏轼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追求笔墨意境,才是书法艺术的高要求。当然,草书也要遵守文字规范,汉字毕竟是书法艺术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的隶书风格形成很早,然早年作品,总觉笔沉墨实,着意太甚,似乎在“形”上下的工夫多,近年来有一些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和对隶书理解的深入,在创作中逐渐化繁为简,举重若轻,避实就虚,遗貌取神。这样一来,自己感觉着墨虽少而意蕴更深。

□传世经典隶书很少墨迹,大都是刀刻的,清人写隶,模仿刀刻效果,谓之“金石气”。这可以看作写隶书的一种形式。而现在隶书都是手写的,二者之间肯定会有差异。隶书既然是写出来而不是刻出来的,就应该追求表现书写意味,使之更为鲜活。

□我平时写篆书不多,相对其他书体而言,自己在篆书上下的工夫较少。古人留下来的篆书,多是刻铸的遗迹,而如何使篆书表现笔墨意趣,经多年思考,大体想法是遗貌取神,重在体现用笔和用墨的变化,章法上有行无列,参差错落,自然率意。

□对联的书写有它特殊的要求,一方面,既是对联,就要求工整、对称、贯气、呼应;另一方面,又须根据书体和内容的不同,在创作中尽可能地表现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打破均衡对称,表现一种不齐之齐、不工之工,追求流动的气息、动态的呼应。

□当今书展册页投稿者甚多,大约以为册页有装饰之形式,较未装裱作品更为可观。其实册页亦有其局限,因幅式形制所限,不能任情挥洒,驰骋笔墨;且以横式为限,行气难于变化出新,尤以大字,收放纵敛之间,每觉掣肘而不能酣畅。

□我比较喜欢以大字写册页,因为这对作者结体和章法意识,以及把握纵敛收放的关系、变化平衡的技巧都是一种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创作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能写好册页,写大幅作品应该没有太多问题。

□我之写大字册页,注意笔墨的浓淡枯润,结体的纵敛卷舒,体现行气的变化通贯,或累累乎端如贯珠,或浩浩乎泄如江河。其实前人已经给我们创造出了很多艺术手法,就看我们对书法传统掌握多少。各种手法的搭配调剂,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也是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

□艺术创作究竟是不经意的过程,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我的回答是后者。不论是诗文还是绘画,无不是精心构思、反复锤炼,不可能信手挥洒、咳唾成珠。书法虽有“无意于佳乃佳”之说,那乃是指创作中一种放松的心态,得自然之趣而不要刻意求工。而这与精心构思、精心创作并不矛盾。

□书法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对立统一,生与熟也是一对矛盾范畴。生而易出新意,然易失之粗疏;熟则易落窠臼,然易得于谨严。书家当避免熟而入俗,力求熟后能生,境界自能高远。

张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