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与花儿 | 落在《金瓶》和《红楼》里的桂花

 alayavijnana 2018-09-01

明代 《四季赏玩图》

园中秋色正当时,桂花和菊花争相开放,小童仕女赏花折花插花忙。

又是一年金秋之季悄然而至,赏花饮酒赏月便是中秋好时节的惯例习性了。 秋日里南方各城里被香甜的空气浸润,满树的金黄十字小花,便是与中秋明月相伴的桂花。中国人自古对月亮有无尽的哲学意义和审美意义。月亮相对于太阳又名太阴,盈满自亏,循环不息,犹如与这月宫中嫦娥相伴的桂花树,吴刚大人日夜砍伐,砍伐的旧伤立刻修复如初,从不曾将其砍伐倒下过,人间生命有限的的人儿们对这长生的渴望之心寄于两者。

齐白石 《桂花黑兔图》

南宋四大才女之一朱淑真的诗词“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秋清在一时”却是写在花好月圆合家团聚的另一面,月亏花残的人间沧桑。金秋落幕前的时节漫步杭州满觉陇,喜爱选择在清晨与深夜,两边商户都没有经营时,秋雨之后一地金黄,空气中满是香甜的桂花味,秋风吹过树间落下金银雨,经常肩头和头发上也会落了几朵,顺着上坡走到杨梅岭,在山腰处眺望一下山下城景,还未苏醒和临睡时的城景伴着花香,总是美的。

Lainmoon on Visual Hunt

桂花是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木樨科,古时多称为木樨,名岩桂, 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说到木樨,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道菜:木樨肉,其实是一道鸡蛋炒肉,取得如此美妙的名字,创作者的本意是想将鸡蛋炒制金黄细碎如落下的桂花一般吧。至于北京有地名木樨地,有记载说是明代那里种植马的草料苜蓿得名,我更愿意相信那里曾经一片桂花林。

古人对桂花的喜爱有很多佐证,尤其中国自古多是士大夫治国,文化的形成与推广与他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历代文人对桂花的喜爱程度从“蟾宫折桂”一词中可以看到,《晋史》记载:“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故而许多才子争攀折桂枝祈求功名第一。宋代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这里出现的三种颜色便是对应了桂花的三个代表品种,丹桂、银桂金桂。传说嫦娥也说: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亦是用桂花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能把功名利禄说得如此高雅,也只有这些士大夫了。

 从左至右依次为:丹桂、金桂、银桂

文学作品中关于“桂”有不同的所指,既有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木樨科的桂,也有樟木科的桂。而今日我们只趁着月色聊木樨桂,也唯有木樨桂才有此醉人芬香,桂花的甜美特质被制作成美味的调料,酿制桂花酒、还有桂花茶等被味觉所享用。

我们都读过《红楼梦》,而还有一部也许人人皆知但因为它主要描述了关于人类肉欲本能,鲜少被人们大肆鉴赏谈论。然而有很多学者认为正是有了这部著作才有后来的《红楼梦》,这便是明代名著《金瓶梅》。要说《红楼梦》里描述了清代贵族的生活面貌,那《金瓶梅》的著作里便处处是明代市井生活的百科。

明代朝对插花的审美要求更高一层, 明代注重品味,赏花与品茶兼得, 将插花与品茶相结合,谓之“茗赏”,这与唐代不同(唐多喜酒赏与香赏), 体味两者清香幽美的情趣和韵味 。 《金瓶梅》中关于桂花的描写最有趣的要数饮品,出现在茶中, 《金瓶梅》中描述的茶并非现代人熟悉的龙井、乌龙、碧螺春等,而是像“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这样的一口气念不完的“混搭茶”,还有盐笋芝麻木樨泡茶、木樨青豆泡茶、土豆泡茶、芫荽芝麻茶等等,有据可依的计数,此书中出现“木樨”(桂花)有18处,可见桂花在当时日常中的实用率很高了。对现代人而言,花果入茶尚可接受,用土豆、芫荽(香菜)泡杯茶,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土豆不炖个肉怎能有味道啊,这香菜只在日本见过拿它做冰淇淋的,当时看到时便眉头一阵紧锁,看来黑暗饮食我国古人早就有所涉猎。

明代的文化复兴,沿袭宋元的气质,插花以文人所推崇的理念花为主,认为插花不仅是消遣,而是以生命注入花卉中,例如梅代表人文清高松代表大丈夫等,通过自然之美的象征以人类社会中的规律之美、人格之美。

元代  钱选《吊篮式自由花》

花材:金桂银桂 丹桂

用桂花枝呈三折如意式,祥瑞的含义不言于表。

明代  孙克弘

花材:松、竹、梅、水仙、瑞香、月季、南天竺等

具有高雅情趣的花木为材,是明代理念花的代表之作。

《红楼梦》里关于茶的描写就正经多了,很多都是我们现代人熟悉的茶,茶也成了必备的待客文化,不论什么样的客人进了门,主人第一句话也大都是“上茶~”。而桂花则被用来做了“木樨露”“桂花糕”,也用于观赏与插花。第三十七回特意插进一则贾宝玉尽孝故事。文本写:秋文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玩,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那这花插得倒底如何我们也并不能知道,只有古人的绘本中窥探一下。

清代 孙温、孙允谟《红楼梦绘本》

图中大观园里秋季的丹桂盛开正当时

清代 孙温、孙允谟《红楼梦绘本》

贾宝玉折了两枝桂花插花赠予长辈表孝心,

花枝自然舒张,取自然的枝型构成平衡感的瓶花。

清代早期的宫廷插花样式多沿袭了明代的理念花、格花,后发展出崇尚自然景观的描摹的写景花。民间的插花亦是蓬勃发展,直至清中晚期,鸦片战争之后,国力衰落,中国插花文化渐渐衰败。而清末时日本花道开始在中国传播。有机会咱们再详谈中日插花的相互影响之道。

清代初期  插花集锦(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花型构图以三角型为主,典型的明代格花。

清代 陈书 《岁朝丽景》

花型:写景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将梅、南天竹、茶花、水仙冬季里祥瑞寓意的花草种植在盆器中,附上土与山石置景,营造出理想之景。

古籍中关于桂花插花的绘画作品较少,通过几个朝代的插花典范花型的比较理解,亦是可以将我们引入对桂花入瓶时的遐想和描摹,往下拉描绘它们的绘画作品还是可以欣赏一番的。

明末清初 恽寿平 桂花三兔图

清代 沈铨 桂花双雉

清代 沈铨 桂花双雉 (桂花局部)

通过两部名著体会到桂花的在明清两朝代的饮用与食用方式,而南唐进士韩熙载早已玩赏起了桂花的嗅觉之美,他在《五宜说》中写道:“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龙脑,酚糜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庸,桐葡宜檀。’要求插作不同花材时选用不同香料焚燃,形成花香相和的“香花”风格。这种鉴赏方式称为“香赏”。当然他的这种理论也被后人所排斥和摒弃,认为“酒赏”“香赏”均不如“茗赏”高雅。正如袁宏道在《瓶史》 中所言:“昔韩熙载谓木樨宜龙脑、酴糜宜沉水,一此无异笋中夹肉,官危排当所为,非雅士事也。”又云“茗赏者上也,香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闻香品茶还是吃酒也罢,插花既是助兴亦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既要赏它,那就先把花插好,将它们合时宜的使用配搭怡情,赏月时要插把桂花或着菊花;岁末时梅花或水仙;初春时节的茶花与桃花等等,它们会把你引入时宜的自然之中,平静的心才能见到风的温柔,听见花开的声音,嗅到茶酒的芬香。

栏目策划:三联·CREATIVE

责任编辑:牛牛

微信排版:王小懒

点击下图

一键了解「生活市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