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三)语义批评

 王天神 2018-09-01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主讲 胡亚敏

第三讲 语义批评

与前两讲侧重社会、历史、作家这些外部因素不同,我们这一讲主要是立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别是语言意义的研究。

首先,我们给语义批评做一个界定

语义批评是一种研究文学作品语言意义的批评模式。它要求批评者致力于发掘文学语言的多义性,通过对词语的充分阐释,提示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语言丰富的内在含义。

本讲概要

·语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文学文本语义分析

·对语义批评的批评

一、语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语义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文本作为意义载体,是由词语组成的相对独立自足系统。

1、意义不等于作者

我们不可能从作者那里去寻找意义。这是因为:第一,因为并不是作者的所有资料都可以找到的。第二,意图不等于意义。伟大的作品往往冲破作家的束缚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第三,作家是受到惯例的约束的,有很多写作的成规和历史上流传的东西并不完全是作家独自创作出来的。

2、意义不等于读者

我们也不可能从读者那里去寻找意义。应该说,读者是可以发现意义的。但是因为读者的千差万别,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意义。到底以哪个意义为准呢?不好确定。

综上所述,意义只能从文本中去寻找。

(二)文学语言的特质

新批评的一个代表人物瑞恰兹,他认为语言有两种用途:科学用途和情感用途。科学用途追求的是准确性,情感用途特别是语言文字追求的是含蓄、有韵味。

·非指称性的伪陈述

语义批评中的语言的特质可以用“非指称性的伪陈述”这句话来进行表述,“非指称性”是指文学语言是一个自足的存在,它不是标签不是工具,不和现实世界相对立。因而它的叙述是不能被经验世界所证明的,所以又称之为“伪陈述”。

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用头发来写“愁”,头发不可能有三千丈,这就是“非指称性的伪陈述”。又如“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诗句都具有这种特质。

(三)语境理论

这是语义批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所有语义批评都必须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上。我们过去所说的语境主要是指作品的上下文,在上下文当中确定这句话这个词的涵义。而语义分析把语境理论扩展到历史的深处,形成一种互文的映照,也即互文性。

从一层面分析,语境理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作品的上下文和历史积淀。

如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城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中“李柳”一方面指“杨开慧和柳直荀”,也可以指更多的革命先烈。“伏虎”此处指革命胜利了,如果扩展到历史深处,内容(历史、宗教)就丰厚了。

因而新批评学者认为:一个词可能牵涉到整个文明史。文学语言语义的这种“先在性”和复义特征为批评家提供了驰骋的天地,充分理解文本语言的现场意义和历史含义遂成为语义批评的任务。

然而,语境固然可以使词语产生多种意义,但语境又具有制约作用即过滤作用。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多义并非有义必取,搜寻不妨广,取舍却须严。”

二、文学文本语义分析

这里列举五个来自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术语,现在成为了文学批评的常用术语,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看文本:含混、反讽、悖论、隐喻、张力。

(一)含混(Ambiguity)

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或者说对一个词句“可以允许有两个或更多的解释”。

如《红楼梦》里“女子是水做的骨肉”一句中的“水”除了表示与男性世界的“泥”的对立外,还可以有多种理解。既可以表示深闺里的少女像水一样的洁净,又可以体会出女性的柔情,还有着“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感叹。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理解为“水性杨花”呢?因为“搜寻不妨广,取舍却须严”。

(二)反讽(Irony)

“反讽”一词源于古希腊,其内涵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有所不同。

·第一种是“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它通过不断追问来揭露既有真理之不完善,实现对现有知识的颠覆和否定。这和我们现在的意义不一样。下面是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这里苏格拉底就采用追问的形式,对人们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进行颠覆,来说明任何知识都有它的不确定性。任何知识的内部都有反这种知识的东西。

·第二种是“罗马式反讽”,即字面意义与实指的内涵不符或相反,和现在的意义接近。下面这一例子来自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合唱队秋到俄狄浦斯跟前,称他是“万全的人主,聪慧的神明”。然而,俄狄浦斯本人却不知道他是怎样降生的,甚至对自己杀父娶母的行为浑然不觉。

·第三种是“新批评的反讽”,即“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如《红楼梦》中对宝玉的描述: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在《红楼梦》这个大语境中,贾宝玉不是这样的人,别人也不是这样看他的。

又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中的“春”给人春天的遐思,柳枝吐芽,生机盎然。“望”想必是对这片景色的眺望,但诗作却呈现的是山河破碎,表达的是乱离中对亲人的思念。一首寄托亡国哀思的词汇——春望,由此构成一种深刻的语义反讽。

(三)悖论(Paradox)

“悖论”是指表述上自相矛盾而深层次上富有哲理的诗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之中,我们一天天在生长,同时我们一天天也正在走向死亡。

·“悖论”与“反讽”

“悖论”是指矛盾的意义可在字面上看出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与暗指意义的对立

如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生活得好》:

俄罗斯母亲呵,

你又贫穷又富饶,

你又强大又软弱!

……

诗句中寄托着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和深深的怨恨,这就是悖论。

又如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学生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觉到的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

剖析这一悖论,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都环绕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一样多。从这一意义上说,悖论可以给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写作时,把逻辑上对立的词语联结在一起,使之互相作用,互相碰撞,而诗意正是从这种碰撞中产生。生活中的矛盾境遇只能用悖论来表现,而这种悖论的主题往往赋予作品的思想一种令人着迷的深度。

(四)隐喻(Metaphor)

隐喻和明喻不完全一样,它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喻体,一个是喻旨。

·喻体:指用来比喻的一种具体形象。

·喻旨:指从形象中引申出来的抽象意义。

喻体和喻旨的关系一种情况为“远距离”、“异质”;或者是以想象的方式将某物比拟于另一物,而喻旨不出现。

如艾略特《阿尔弗瑞德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黄昏向天边铺展,好似被麻醉了的病人躺在手术台上。

现实生活中,病人和黄昏隔得很远,但艾略特在这首诗里把二者联系起来,黄昏就像病人在被麻醉后慢慢失去知觉进入黑暗,给人一种切身的感受。

如苏轼《明月几时有》: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表面指天上宫阙的寒冷,暗指仕途的孤寂、险恶和不测。这句诗可视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仕途上矛盾心境的隐喻。高处现在成为一种隐喻,可泛指多个对象。

又如钱钟书的《围城》: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围城”已经成为一个隐喻,在工作上、婚姻上……到处都有这样的“围城”。

隐喻的运用是一门艺术,亚里士多德在在《修辞学》中写道:“措词只要含有隐喻,就能受欢迎,但是隐喻不能太牵强,否则就难以看出其中的关系;不过也不能失之肤浅,否则就不能给听众留下印象。”

(五)张力(Tension)

Tension (extension外延/ intension内涵)

诗的张力指诗歌中种种意义特别是矛盾或对立的意义的有机统一。

张力的特征:

1、多义性。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包容了多重含义。意义越多,张力越大。

2、矛盾冲突的包孕。种种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着的意义共处一个有机统一体中。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的广袤与孤舟、独钓的孤单构成空间上的对比;鸟飞与绝、人踪与灭构成上下、动静的冲突;绝、灭、孤、独加重孤独感;寒江、雪映衬独钓之人。整首诗给人一种空灵、孤傲和唯美的感觉。

又如闻一多《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意象的对立:

肮脏、霉烂、黯淡、沉寂,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

·意义的张力:

绝望与希望

仇恨和热爱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并置:

至美的形式和矛盾的意象形成互相排斥和互相牵制的艺术张力。

三、对语义批评的批评

(一)语义批评的价值

1、语义批评体现了一种新的语言意识,把语言当做本体看待,它将语言置于关注的中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2、语义分析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操作方法,并改造或创建了一系列新的批评术语和范畴。如今“反讽”、“隐喻”等概念已成为文学批评文库中的常用词汇。

3、语义批评的提出对我国古代诗文评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校正。古人释诗讲究妙悟和品评,主张“诗不可解”。借助语义批评的多义性和丰富性,更深切地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二)语义批评批评的内在矛盾

1、语义批评将文学文本作为一个封闭的领域,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语义分析很难脱离现实的参照物。

2、语义批评倾力于文本的语义阐释。若不受节制,过分迷恋多义,将沦为文字狂欢或文字游戏。并且它的琐细也将有失之愉悦之嫌,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批评本身丧失理想和激情。

不过,语义批评给当代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些被普遍接受的观念和概念。关注文本,仔细分析作品中的词语和结构,欣赏诗歌中的机智和悖论已成为批评家的一种自觉的活动。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语义批评的语境理论,并举例说明。

2、语义批评的价值与内在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