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99节:挫折和艰辛成就你的致良知

 道鑫_崭桐 2018-09-01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99节:挫折和艰辛成就你的致良知

原文: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①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词语解释:

①“遁世”句:语出《易经.乾卦》。

译文:

阳明先生又说:“诸位下功夫,最要不得的是助长。上等智慧的人非常少,求学者没有直接达到圣人境界的道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是做功夫过程中不可少的程序。不能因为我前日将功夫做到位了,今天却做不到,便要装扮出一幅没有破绽的模样。这样做就是助长了,会将前些日子所积累的功夫也给破坏掉了,这不是小过错。譬如走路的人跌倒了,站起来就走,不要骗人,做出未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位只要常常怀着‘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依据自己的良知,忍耐着做下去,不管别人的非难和嘲笑,不管别人的诋毁和诽谤,不管别人是夸奖还是侮辱,任凭做功夫有时进步有时退步,我只是坚持致良知的原则不停息,时间久了,自然有受益之处。一切外部的事物也自然不能动摇我致良知之心。”阳明先生又说:“人若是切实用功,随便别人诋毁诽谤,随便别人欺负轻慢,(皆能)处处受益,处处作为自己增长德行的条件。若不用功夫,(外在的挫折)都将成为魔鬼,也终归会被其累倒。

解读:

这段描述致良知道路上的曲折和艰辛,并且指出,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这是致良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勉励人不要急于求成,要坚毅有恒。面对毁谤荣辱,阳明用了“忍耐去做”四个字。世路风霜,人情如纸,没有一个忍辱负重的胸怀,如何能撑过漫漫人生长途,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说过一句话:“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所以,上天要剥夺掉你许多东西,那仅是因为他想要给你更多。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初出茅庐时,出师不利,落魄归来,回到家中,妻子正在织布,连织机都没有下,嫂子也不给他做饭,父母也不和他说话。此情此景,换做抗打击能力差的人,不是想着投河上吊,就是恼羞成怒,和亲人反目成仇。但是苏秦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这就是豪杰的胸怀,受挫了,不抱怨亲人,不仇视社会,更没有毒杀同宿舍的同学。一切责任独自承担起来,将苦难当做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具有这样的胸襟,苏秦后来若不能成功,真就没天理了。

苏秦的事例,正符合阳明这里所说“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阳明又说“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人若不能将外部的挫折转化为正能量,这些挫折的破坏性就会肆虐,就会像魔鬼一样控制人心,令其被拖累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