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利用远古星系产生的光子证明量子纠缠,却仍难揭示其本质

 老沈阅览 2018-09-01

遥远而神秘的“类星体”再次证明,宇宙间确实存在“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但为什么呢?

类星体。NASA


Mark Garlick


“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也就是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反常识的现象之一。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会发生神秘的特性关联。它们之间并没有物理性连接,却依旧能够在瞬间共享信息。量子纠缠违反了传统物理学中看起来牢不可破的定律:信息无法以超光速传递。


多年以来,量子纠缠现象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无论科学家独立测量纠缠粒子中的哪一个,其中一个的测量结果总是会影响到另一个。


但是与量子纠缠有关的理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是否存在一种未知的传统物理学可变因素,能够影响实验者对纠缠粒子进行测量时所作的决定?如果存在这种可能,那么粒子间的量子关联就可能是假象。这就是所谓的“选择自由”漏洞。


为了证明或修补这一漏洞,最近一些科学家利用极端遥远的类星体(明亮活跃的高能星系核)发出的光,进行了一次针对纠缠粒子特性的测量。这一实验实际上是要看类星体是否能够“自行决定”其产生的光子哪一种特性能够被测量到。


科学家在实验中使用了两台相距约1公里的天文望远镜,和一个位于这两台望远镜之间的基站。基站对接收到的类星体光子进行关联,关联光子中的每一个都被分开,并单独发送至一台望远镜,由望远镜传感器负责对这些来自类星体的光子进行特性测量,看它们是偏红,还是偏蓝。而负责测量光子电场偏转的纠缠态光子传感器,能够根据测量结果自动调整它们的偏振角度。


实验进行了两次,每次耗时大约15分钟。实验对象是两对不同的类星体,接受测量的纠缠光子分别超过了17000和12000对。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光子对之间的关联效应都非常强。


由于这些类星体距离地球有78亿和122亿光年,因此这种关联是由它们“自行决定”的概率只有10-20。也就是说,科学家观测到的光,是在实验进行前78亿和122亿年前发出的,而地球存在的时间仅有45亿年,很难想像,在地球还没有出现之前,就有一种传统物理学的机制,决定让这些类星体发出的光子之间保持非量子的相关。因为要这么做,必须要事先知道何时、何地(哪个类星体),以及进行哪些特性的相关。而那时候实验者,甚至于人类和地球都还根本不存在。


实验对量子力学中的“选择自由”漏洞进行了非常有效的修补,但这个漏洞却还未被全然补上,因为实验中测量的光子出发地还不是最远的。接下去科学家已经将目光盯上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子源——宇宙微波背景。


下一次,他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宇宙微波背景。ESA


参阅:

http://news./2018/light-ancient-quasars-helps-confirm-quantum-entanglement-0820


星空天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