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州学院举办 “浙东唐诗之路国际研讨会”

 窗前有树905 2018-09-01

     本报记者吴世渊

有一条路,没有路牌,却指引着300多位唐代诗人到此游历,从钱塘江,入剡溪,至天台山,途中写下数千首不朽的名篇佳作。这条路,就是“浙东唐诗之路”。

在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这意味着,这条“诗路”将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样,成为浙江的文化品牌。

为了做好“浙东唐诗之路”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近日,社会科学界与学术界群策群力,试图将碎片化的历史文化记忆,拼成“诗路”的完整图式。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8月24日,台州学院组织召开了“诗路遗产与魅力廊道——浙东唐诗之路国际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们,对“浙东唐诗之路”研究成果做了简要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种线性文化遗产,与京杭大运河类似。”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张环宙认为,“诗路”具备非常好的旅游开发条件,“打造‘诗画浙江’,画在西湖,诗就在天台山,不妨开发6类旅游产品,如唐诗文化、禅修、亲子研学、情侣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等,让游客在这里能抒发诗情和诗兴。”

“在对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中,作为学者,要拥有更加学术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语境,和超拔于大众的学术立场,具有专业眼光和专业标准,不能为吸引眼球创立新说。”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肖瑞峰表示,“浙东唐诗之路”有旅游学与文学两种概念,后者必须严格遵循学术逻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辛金国则建议,省里应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对“浙东唐诗之路”进行统一规划,并对“诗路”沿线进行摸底调查,制定保护清单,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此外,‘浙东唐诗之路’的开发应与浙江省的大花园建设相结合。”

唐诗之路研究院成立

“浙东唐诗之路”的开发,学术研究是基础性工作。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认为,专家们的建言建议,将会为决策者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开展唐诗之路研究与宣传普及是社科联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时代担当。”陈先春表示,接下来,他们会通过搭建唐诗之路研究平台、开展唐诗之路艺术研究、举办“唐诗之路故事会”、《浙江人文大讲堂:唐诗之路》、“唐诗之路”诗咏会等活动,并开展唐诗之路文化词条内容征集和整理、编制《唐诗之路名胜词典》等工作。

近期,省社科联还公布了《携手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倡议书》,向诗路沿线的社科联发出倡议,要强化“浙东唐诗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做好“诗路”文化整理,讲好“诗路”故事,切实推进“诗路”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推动“诗路”沿线地区的繁荣发展。

作为台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台州学院承担着“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研究任务。对此,台州学院成立了唐诗之路研究院,并为相关学者颁发聘书。

台州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表示,会将该研究院建设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党委政府的“新型智库”,为“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