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去采风变“考古”

 天读夜看书馆 2018-09-01

薛文甫

今年清明节前,确切地说是3月21日上午,我为编纂《淡溪镇四都方志》内容的需要,带上相机,相约了邻村的“爱走走”的顺新君骑摩托车前往四都丁岙西山一座古老的岩庵里去采风。

岩庵,过去曾称岩庵寺(属佛教),今被易名雁霭庙(四都人们都称岩庵),属现代重建的道教场所。坐落在丁岙村西北海拔约500米处的山间,坐北面南,周边风景优美。我俩一进庙,立见左首柱直书“岩庵庙始建于北宋咸平五年”(997年),更奇怪的是庙内有王十朋塑像。看后我思忖,那这座古老庙宇一定会有王十朋的掌故及变迁史。那位来自永嘉的居士告诉我俩:“我来此庙只有几年,还不完全了解这里的掌故。但听一些来庙的老人们说,这庙原建在下坎百米处的空地上,原名岩庵,庙旁有一岩洞,当年南宋状元王十朋少年时,曾在此庵旁的石洞中读书,他的三餐与住宿都在岩庵内啊?由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人们为敬仰王十朋,历来庙里塑有他的坐像。今天这庙就是后来移址的岩庵。这庙的前面山岗上就是古道主潭岭,从山下丁岙村直通永嘉”。这下,我不禁大喜,因想起了王十朋全集里有诗写主潭岭山间的《北瀑布》:兹瀑谁主复谁宾,清世宁容有隐沦。独我山林养衰病, 不妨来作主潭人。其诗不难看出,王十朋少时曾一度身体不好,在这山林中静养与读书,并对当时天下纷乱的愤慨,励志保国,有一心大显身手的抱负。或许当年王十朋此诗就在这里写成呢?这下在居士的指点下,俩人便在该庙下约百米处找到了石洞。此洞十分奇特,形似巨猴坐地,下镶一洞,状如“A”形,洞口面西,长约8米,高、宽3米许,采光很好。在南首石壁上长满苔藓,一派碧绿。我便在洞里仔细观察,突现南面岩壁的苔藓缝间有一“”字,而左边也依稀有字,这下就攀上岩壁,徒手清理苔藓后,一横行大大的摩刻“”三字(每字0.2米见方)清楚地出来了。这下我想,大凡名家题字摩刻,必有落款。我便往左首方去处理更厚的苔藓,这下奇迹出来了,先发现一个“”字时,高兴极了,继续往上清理,便出现直行“王十朋十九歳書”了。当时我真是高兴之极,高喊“顺新,快来,你能看清吗”?正在洞口观光的顺新过来看后,高叫“真是天意,怎么一直无人说起此事?今天被你发现了南宋王状元的题刻啊!”我真感今天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那句古语,返家立即赶往镇里将发现情况告诉文化员等人,并与他们立即电告市博物馆领导。翌日上午,市博物馆副馆长陈元友等3人赶到现场考证,经测量,“”三字摩刻系楷书书字,每字径18×21厘米,整个石刻宽1米,高0.4米。陈元友同志说:“这是我市新发现的一处名人题刻,意义非常重大”。在时隔几天的3月30日,乐清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厚厚的青苔下藏着大秘密——淡溪又现王十朋摩崖石刻》的新闻,继而温州晚报、乐清电视台、凤凰新闻等媒体记者都赶到实地采访并发了消息,凤凰新闻也作了转发。那段时间我似乎变成大名人加大忙人了,我的电话不断,朋友们都要到石洞观摩,且邀我陪同,真让人感动……

在感动之余,我又忖了很多:一、据《王十朋全集》记载,王十朋19岁时,正是南宋建炎庚戌年(1130)。当时金人大肆南侵,有志之士发愤报国,张浚、岳飞、韩世忠奋起抗金,少年时期的王十朋胸怀大志,便在家乡的这个岩洞题刻“”抒怀,是情理中的事,这样推算起来,这块摩崖石刻已有886年的历史了。

二、在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为何无人发现这一重大的摩刻?细忖之后又不为奇。这里的杨岭公路是近年筑成,以前极为偏僻,林草密布,似乎无人光顾;况且此洞南壁满布苔藓,更一时无人注意尚存着这一题刻,尤其在厚积苔藓下的落款更无人发现。

三、民间传说是最好的考古佐证,才使今日有此线索与机会,将这摩刻重现于众。

四、倘若在几年前的杨岭公路堪测时稍下坡度米许,那这古洞与古迹便会甚毁了。幸矣!

五、今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保护措施,严防人为损坏,且如何结合当地实况,为旅游事业增辉添色。

总之,这回我去采风变“考古”,发现了这一重大的摩刻后,又多次为人们及记者去当向导,确累人了。而也高兴,因人们爱文化,我当义不推辞。正如原乐清博物馆馆长南向北同志说:“这一重大发现,太珍贵了”,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黄元明发来微信称我“功不可灭”……,而我能有幸发现名人题刻,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多累也值。

乐清淡溪镇四都方志副主编(潭头村退休教师)薛文甫

手机:13616776045

2016年4月6日

石洞(王十朋少年时读书处)

我去采风变“考古” - 薛文甫先生 - 薛文甫先生网站

  

王十朋十九歳書摩刻(

我去采风变“考古” - 薛文甫先生 - 薛文甫先生网站

  

岩庵

我去采风变“考古” - 薛文甫先生 - 薛文甫先生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