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品质?家长和老师看过来……

 行之zlvl38pms2 2018-09-01

孩子们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一切都是崭新的,是无限憧憬和美好校园生活的开始,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其实,进入起始年级,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都是比较平均的,一上的数学知识内容以基础为主,大多数孩子在衔接班或者私立幼儿园,已经提前进行了预热,所以孩子们的的水准相当,看不出差距。可是,到了中高年级,为什么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三六九等呢?作为一名多年一线任教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在我看来,现在的果,必然有中间的“因”,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制约了孩子的成绩呢?万丈大楼平地起,在低年级,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打好数学学习牢固的“地基”呢?我认为,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数学品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品质?家长和老师看过来……

一,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贯穿于六年的始终。我们来看,这是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计算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要求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做到口算符号化。什么是符号化呢?就是给你一个算式,比如5+4,10-7,不借助任何方式,能直接说出正确的得数。一年级下册,要求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符号化,100以内加减法能够列竖式正确计算。当孩子熟练的掌握了计算,可以尝试逐渐加快速度,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这里有一个小误区,一些家长急于加快速度,而忽视了孩子的熟练程度,以至于越快越错,越错越懵。当孩子出现错误以后,在二次改正的时候,又能马上做对,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做“粗心”,粗心不止是计算,还涵盖着审题粗心,读题粗心等。

培养孩子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粗心只是我们为孩子计算的失误寻找的一个理由,往往透过这些粗心孩子的背后,折射出良好思维习惯的缺失,那么导致孩子计算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算理理解不透彻。如果说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那么算理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算”。举个例子,在教授29+65=?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让孩子知道结果等于94,还要知道为什么等于94?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我们引导孩子用数线图,计数器,方格图上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拨一拨,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计算的道理,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记录,就出现了竖式。让孩子了解“原来竖式就是这样得来的”,不仅渗透了数学文化,还激发了孩子“想当一名小数学家的信心”,只有充分的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更加熟练,顺畅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理解的缺失,会导致孩子 “知其一不知其二”,还会催生一种现象,就是“会做题的孩子不一定基础扎实”。

一年级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解决问题,通常是以应用题和看图列式的形式出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重在加法模型的建立,让孩子们理解,加法的本质就是,已知一部分与另一部分, 求合起来的总数就要用到加法。减法就是知道了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外一部分就要用到减法,加减法计算是互逆的。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做应用题的时候,遇到 “比多少”这一类型的题型时,只关注到了,多几,用加法,少几,用减法,而遇到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时,就懵了,如果您的孩子存在这种问题,那么在学习上就会遇到,考试稍微出现“举一反三”的能力题,就会“惯性思维”,做错或者不知道如何判断。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少,在面对解决问题的时候,理解能力比较欠缺,在数学学习中,阅读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道坎儿,这里的数学理解能力跟语文上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跟孩子看过多少本课外书所指的也是不同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引导孩子通过阅读题目或读图,不仅可以了解到题目里已知的信息,还能联想到隐含的信息,从而通过筛选已有的知识内容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阅读理解,阅读联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也是故得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之一,从小学一到六年级课堂都会有具体的体现,贯穿整个学习的始终。后面我们会就这个话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请大家注意关注。

原因之二:不够专注。比如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坐不住,精力无法集中,发呆,都是孩子不专注的表现。通常,有的孩子在考试或者平时的作业中,第一遍做错了,家长没有教他方法,他马上又改对了。实际上,当孩子看到错误时,思维马上又产生了聚焦,重新对错题产生了专注,这样做对就显而易见了。家长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发现问题往往仅局限于很明显的错误,因为孩子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和第二遍检查的时候思维都停留在同一个层面,是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错误,到了高年级,题量的增多,题型难度加深,几乎是没有时间进行二次检查。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品质?家长和老师看过来……

另外,在作业中,审题尤为重要。

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简难得题目都做对了,反而简单的题目做错了,这是粗心吗?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当孩子面对简单的题目的时候,会想,我都会,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容易出错,而面对难题时,因为有难度,心理上会强调自己要专注,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自然难的题目反而不会出错。所以,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来对待,考试的时候就当做平时的作业来对待,专注的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原因之三:对算法没有掌握。学校的数学课一节40分钟,老师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不仅能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要加以练习,巩固所学,如果这些跟不上,就会出现算法张冠李戴,思路不清,自然结果不明了。

看来,某种程度上粗心的造成跟思维习惯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百度思维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好的思维习惯让孩子在学习中能专注,能主动,能乐于进取,成为学习的主人。低年段要培养孩子哪些思维习惯呢?

第一,静心思考的习惯。现阶段,来自身边的各种声音,影像,网络的诱惑太多了,究竟其原因,导致孩子浮躁,无法静心的原因有四,一,学习环境不安静。二,家长对结果的看重更多与过程,导致孩子只看重考试成绩,却不在乎平时的努力。三,孩子有一些不良作业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与监督。四,家长无条件的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刺激条件,比如平板,游戏机,不少孩子是一边写着作业,一边惦记着游戏,动画片等等。

家长在入学初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业的习惯。这是我平时对自己的女儿的一些小的做法,大家可以借鉴。1,准备。首先是生理准备,在写作业前,上好厕所,喝水等,把需要的学习用具读准备好。2,静心。简单的深呼吸几次,这个行为看起来微不足道,当孩子养成习惯后,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该认真写作业了。3,记录时间。记录作业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让孩子了解自己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这个时间为标准,不断提高作业的速度。4,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第二,培养孩子遇简单问题不掉以轻心的习惯。首先,把简单的题目当成难题来对待,在思想上不掉以轻心。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勤思考,后动笔的习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题目还没有读清楚,就慌张动笔写结果,这也是答题的大忌,通常在我的课堂上,我并不会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或审题时,比较谁的行动最快,因为要给孩子充足的思考时间,只有在非智力因素参与时,比如一些简单的指令,比一比谁先把课本拿出来,比一比谁坐的最端正的时候,才会要求孩子行动快。

儿童思维从具象思维到发展到抽象的过程在6-8岁这段时间,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的同步提升,会让孩子比同龄孩子发展的更好。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第二个大的方面,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品质?家长和老师看过来……

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能让孩子数学学得更扎实。

那么需要培养孩子哪些思维品质呢?

第一,专注。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小具备专注力,因为专注可以帮助孩子的学习。

我们可以在家里尝试和孩子通过一些游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1,视觉注意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让孩子说一说照片里有什么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或者观察桌子上的水果,说说颜色名称,不断的变换物品,保持孩子的兴趣。

2,听觉注意力的训练。给孩子讲完故事,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把问题在讲故事前告诉他,效果会更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训练的次数多了,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整个故事里。

3动作注意力训练。通过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成训练注意力的目的。可以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前一个人做什么动作,紧挨着这个人也跟着学这个动作。这样的游戏很多,我已经将它编入课程,相信每节课的训练,一定会对孩子专注力的形成有所帮助。

第二,发散。一枚曲别针有多少种用途?别胸卡,挂日历,挂窗帘,如果在房间走一圈,大概有一百多种用途,各位家长可以想象有多少种用途,想的越多,说明你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提出这一问题是日本人,他能说出3000种用途,中国的许国泰先从分析曲别针的属性,材质,能说出三万种用途,这就是发散思维。

小学生会随着年级的增高,发散能力会被各种各样的条框所限制,恰恰越在低年级,他的思维发散天马行空,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期。发散思维特别强的孩子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习惯阅读,能够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编故事,创造游戏等方法培养孩子的发散能力。

第三,有序。一年级孩子思维非常的活跃,他们年龄小,好奇心重,头脑的思维活动杂,乱,是无序的,所以人们谈论到什么,他们就想要知道什么,看到新鲜事物,喜欢毫无头绪的猜想,例如,让孩子写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写的最多,孩子第一反应就是动手写自己首先想到的算式,通过反馈,学生感受到这样写会出现很多重复和遗漏算式。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1+9,2+8,3+7,才会做到统计的不重复,不遗漏。

比如在学校,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比如下课先整理好上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接着看课程表,明确下一节课的科目并准备相关的学习用品,也可以要求有序的摆放书本,大的书本放在下面,小的书本放在上面等等。

我们还可以抓住机会培养孩子有序的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比如每次放假出游,在玩乐中,家长不妨让孩子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比如欣赏景物和描述景物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等。在孩子出现了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时,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有序的看,有序的说,有序的想,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造就的,我会渗透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习题中,日积月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无序到有序,最后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第四创新。著名德国数学家高斯十岁那年,他的数学老师让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1+2+3+4+5-----+100=?高斯通过观察算式形态,通过思考得到结果是5050,他发现在这一组数字中得数等于101的算式总共有50个,可以化简为101×50=5050.这就是创新思维发挥了作用。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有利于我们对书本知识选择地吸收,可以防止“死读书,读死书”,也可以不断激发灵感,促使我们有新发现,新见解。

数学教育,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让孩子通过学习数学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已知和未知的世界具备把握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长孩子教师三者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得到提升,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