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大学”?比文凭更重要的答案!

 李梓延 2018-09-01

又到一年开学季!


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中毕业生们,将有幸脱离三年“噩梦”般的补习经历,带着父母欣慰期待、忐忑不安的目光,奔向心中的理想殿堂——大学校园。


可大学,还是理想中学习殿堂吗?



为什么读大学?

2018.09.01



01


大学,是酝酿人才的摇篮。


这里,有着中国最优秀的老师,最优质的成长环境,无数聪明的头脑在这里吸取养分,受到最为专业细致的训练,为成为一名哲学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等的“家”而奋斗。


大学,是求知的地方,是知识的殿堂。


这里,有浩瀚如烟的学习资料,研究不完的课题,呼吸的是独立自由的新鲜空气,没有出身阶级带来的歧视,没有贫富贵贱认识上的差距,无数心怀梦想、充满热血的年轻人,头脑中正在酝酿着一项项足以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与创意”


传统语境中,进入大学,意味着成为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理应成为像论语上讲的“士”,范仲淹式的“读书人”一样,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努力。但今天这种“士”的精神、这种读书人的“人格”,在大学里面不见了?



02


今天的大学里,校长忙着争排名、教师们忙评职称,学生们每日在睡觉、网游、恋爱中渡过,只等大学四年一毕业,拿着一份文凭,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今天的大学,教育经费越拨越多,大楼越盖越高、教师团队越来越强大,专业课程越来精密,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却越来越淡薄。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高晓松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做演讲,他很认真的讲他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讲他的诗和远方。讲座结束后,一位学生问他,毕业后该选择去国企工作还是外企工作?高晓松当场说道:名校是国之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吗?


百年前蔡元培就职北大校长演说上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03


多年以来,对现行教育的失望,社会上大量的出现了诸如“上大学干什么?不如外出打工创业。”、“读书无用”、“大学无用”的论调。


这种论调,有没有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反思现行的大学教育缺了什么?今天的大学生,缺少的是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


只是记忆中还记得八十余年的西南联大,这个只在战火中存在八年的学校,却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4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被学术界公认为战时中国办得最成功的大学。


炮火连天中的西南联大,两百余位大师级的教授云集昆明,无数联大学生有的投身抗战,有的读书报国,钱伟长从擅长的文史科转学不熟悉的理工科,钱学森在美国学有所成后,顶着重重阻力来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对比之下,今日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纷纷外流,一得一失之间,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钱理群先生说:“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有一群20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实,问题的根源无外是:“大学,丧失了灵魂!大学生,丢弃了理想!”我们这些年,一直用“术”来培养学生,却从来没教会他们“道”;一直以外在表现看大学的好坏,却没有弄懂大学的根本目的。




04


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人也写过一部《大学》。《大学》告诉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上到天子下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其根本败坏而能治理好枝末,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是未曾有过的事。


这本书开宗明义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们认为,大学之道,应该是自我明白光明的德性,然后以此去对待大众,最终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古人从小读这种书长大,故而人才辈出,故而英雄辈出,故而爱国的读书人辈出!

反观当代的大学生,从幼儿园算起,至少读过十四五年的书吧!但可曾认认真真的读透过一本书,与作者发生真实的生命感应;有没有从书中,找到通往人生幸福之路;有没有在委屈无奈、无计可施的逆境中,从所学中找到可以引领前行的明灯;


这盏明灯,数学给不了你,生物给不了你,地理给不了你,只有经典可以给你。


大学里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文化!读再多的书,找不准生命的正确方向,终究一场空。


大学里少些什么?我不能为今日的大学生找到答案,只是希望大家有空翻一翻《大学》,替自己找一找读大学的答案!


参考阅读:

读经六小篇之一——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为什么让孩子学国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看了今年的北京高考卷,你该让孩子读《论语》了!

高考落榜,也许是人生打开的另一道门 ——①份别样的《招生简章》




    倡导教育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联系我们:念兹(微信号:185109135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