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18 年 10 月,广西艺术学院将迎来 80 周年华诞。即日起,学校官网、官微将开设“80周年校庆● 广艺故事”,以铭记历代广艺人及校友在学校学习工作期间的美好往事、趣事,寻找与广西艺术学院相关的记忆、故事。欢迎广大师生、校友积极投稿。 我爱我家 黄格胜
我的父母都是武宣县人,壮族。建国前参加桂中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解放就安排在鹿寨县公安局工作。1950年在广西剿匪枪声中,我出生了。1953年我尚不满三岁,我父母因工作调动到了灌阳县,当时的鹿寨县尚属桂林地区,灌阳未通班车,从全州县请农民用箩筐把我挑到灌阳,开始了在灌阳近三十年的幼、少、青年时代。 60年代,我父母在一个公社的供销社工作,可以看到报纸,我从《广西日报》上看到“雅与俗”的争论,文章中牵涉到的人和事似乎都与“广西艺术学院”有关,但此事离我太远,与我无关。但被我记住,也知道了广西有这个艺术学院。 1963年我从灌阳县最小最远的公社小学考上了县中学。我读书成绩一直不差,到1966年初中毕业,学业结束。文革数年,高中恢复,大学也招收“工农兵学员”,因为我的“家庭政治问题”而辍学了。我走街穿巷,写标语、画领袖像、老百姓像,能果腹而已。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其中似乎有几次能有上大学正规学画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而让我几乎死了此心,自学自画吧! 到197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正轨,我也作为桂林地区的正式代表参加了自治区文代会。一次不经意的机会听到两位代表私聊,让我感兴趣并为之一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是:“广西艺术学院明年要招研究生,阳太阳招油画,黄独峰招国画。”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读本科我已超龄,读研究生可到三十五岁,我还有机会,我必须为之一拼。当然我未见正式文件,也不知是真是假,我也不认识黄独峰老师,但认真学习、多学习总是不会错的。 这是我最后有可能到大学正规学习绘画的机会。考研的科目十门左右,我尽所能寻找我在一个边远小城能找到的资料和材料,开始了保密且紧张的学习、复习和练习,并壮着胆子给学院寄去了报考作品,想不到的是我收到了准考证。准考证上有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并坚定了我考研的信心:“你已具备了本院本科生的学历或学力,同意你参加本院研究生考试”。“学历”即是文凭,我是没有的;学力我理解的是“专业能力”,这无疑是对我的基本肯定。我用“准考证”向单位请了半个月的“复习假”。当然,当时整个灌阳县无人相信我能考上,我母亲都掩口偷笑:“一个初中毕业生能考上研究生?”但我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当年我三十岁,可以考到三十五岁,陪陪“考场”又如何? 1980年4月,我从灌阳县顶风冒雨趟洪水赶到南宁,一口气考了五六天十几门科目。我虽然是来搏命的,却没有誓在必得的奢望。考试结束后我即参加桂林地区写生画家赴山东等地写生,将返灌阳有传言说陈玉圃、黄格胜考上黄独峰的研究生,我听说一笑“怎么可能?陈玉圃考上是铁定的,我嘛……?” 写生返家,妻子拿出一张巴掌大的新闻纸印的“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我相信了当时的不可能成了可能,但是心虚无底,怎么可能呢?是否是导师姓黄我也姓黄?是否因为我是壮族的原因?到学院报到后,我心怀忐忑的心情斗胆找到教务处当时负责我的考研工作的老师说想了解一下我们考研的成绩情况,没想到该老师把考生成绩单拿了出来,并让我抄录下来。我看后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阳太阳招了五名研究生,黄独峰招收了两名研究生,国画考生成绩我还名列第一。 1980年黄独峰(右四)与首届研究生生班的师生于写生途中。(右一为黄格胜,左二为陈玉圃) 黄独峰教授在给研究生上课 黄独峰教授指导学生创作 黄独峰教授带领研究生到黄山采风 入学了,我与唯一同学陈玉圃同宿舍同教室。陈玉圃在考研之前已师从山东国画大师,并被山东曲阜艺术学院聘任为教师任教多年,我对他的书法、绘画、古汉语等几乎所有学科都非常崇拜,也让我与之朝夕相处、近水楼台得益不少。我从一个小县城的小美工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首届研究生,在达到“癞蛤蟆变知了”的情感、境界短暂兴奋过后,我立即以最大的热情、激情的拼命精神投入到了学习状态中。我知道我能考上研究生靠的是复习认真、准备充分,靠的是会考试,却是底子薄的将要补牢、充实全面基础。用“拼命”形容我当时的心态和状态是不为过的。 成为正规学院的正式学生,跟随著名画家导师黄独峰学习,导师带我们走遍三山五岳、著名艺术院校,拜见全国著名画家。黄独峰导师以年近七十高龄的身体和精神认真写生、努力创作的所作所为给我非常大的震撼和感动,当然当时的我只是被他的精神所传染,他的画,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画出这样的效果?当时的我并未完全读懂,真正读懂他的追求、他的作品、他的高度、深度也是若干年之后的事。短暂的两年研究生学习过程转瞬结束,我和陈玉圃都未为毕业后找工作而焦虑(我无此意识,陈玉圃可能心中有底)。1982年我们两人竟然同时留校任教,我觉得我的命真好! 命好必须对得起命,我深知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必须对得起学生,那就是“打铁必须本身硬”,要给每一个学生分一瓢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自己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充实、丰满自己,分毫不得松懈。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能学到本事,他们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真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国画班的学生写“我最尊重的老师”,未想到全班学生写的全都是我,对我无异于是最大的安慰、鼓励和褒奖。 当时学院的规模不大,只有两个系,数百名本科生。我所任教的美术系国画专业每年只招生五、六十名不等,我因为是黄独峰的花鸟研究生,就顺理成章地从事花鸟课教学,课时不多,又未从事任何行政职务和事务,有大量的时间自我掌握。我并未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自觉自愿的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看书,看书以美术史论为主,偶看小说;平时练书法(曾获广西大学生书法一等奖);绝大部分时间就是画画,山水、花鸟都画,只要我想参加的国内外画展都能入展,也举办了不少个人画展和出版个人画集,当然也是以每年画数百幅、近千幅的作画为基础的。经过三年的构思、写生和多方面准备,我画出了长达200米的长卷《漓江百里图》,画作的长度既非我的创作初衷,也不是我的创作目的,只是为了做一件有味道的事,当然此作品的意义和效果也不是我所预谋和预料的。没想到作品完成展出后,被广西以及中央电视台多次拍摄和播映,出版了六七种版本的画册,并在桂林、柳州、南宁、美国展出。 漓江百里图局部图 1989年10月1日黄格胜画展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左一为黄格胜) 1984年我创作了两幅画,同时参加了两个中国美协举办的画展,加上1975年我已参加过全国美展的已达三幅,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国美协会员。1987年我被评为副教授;1992年被评为正教授;1994年被任命为学院院长助理;1995年被任命为副院长;1998年被任命为学院院长,更未想这一干就是十六年。 既无心插柳,也无意栽花,只想全身心画画的我却在1987年成为广西政协常委;1998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且一任三届。2002年被选为致公党广西主委,又是一任三届。2008年前后数月竟一口气担任了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有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家,有了这个家后我有一种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既感觉到无与伦比的幸福,也产生了珍惜、爱护、为之奉献的感情和动力。转眼到家三十八年,家给予了我无限的关爱,家给了我无垠的平台和无限的机会。感激之恩也会转化成无尽的责任和报恩之心。长期的教学工作有了成果,几十年在我的身边成长了一批教授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画家以及学院的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家给我搭建了打拼、奉献的平台,也给我带来完全意想不到的荣誉。我想简述一下,以示感恩。 1988年获广西区人民政府授予首届最高文艺奖——铜鼓奖; 1991年被评为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 1993年获广西区党委组织部、团区委授予首届“广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3年获全国青联、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七五期间突出贡献”奖; 1994年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1995年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主讲的“国画山水写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8年,我作为带头人的中国山水画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008年被世界华人协会授予“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1年被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今年期满考核等级为“优秀”。 2012年“家园——黄格胜国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 黄格胜教授巨幅画作《壮锦》 黄格胜教授常年坚持写生创作 三十八年的家庭生活、经历和感情,在这篇短文中是难以表述的。还有一个重要章节不得不在此舍弃了,那就是我的家在区党委和政府关心培养下成长、壮大以至于在全国已具备了相当影响的漓江画派,那只能另文撰写了。 我的家今年是八十周年大庆,我在这个家中已生活学习了三十八年,我今天的一切都来自家庭的厚爱和培养,我将尽一切努力报答我的家——我爱我家。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