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4005)娄底老街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8-09-02

祖国风光(4005)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原娄底政要李向群副市长在“我读娄商”上写道:“娄底老街,一道望湘门,让娄底人触目湘乡、湘潭、长沙、洞庭,放眼三湘四水,芙蓉国里尽朝晖;另一道观化门,望眼向西,不畏浮云,湘西北质朴灵动、神秘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尽收眼底。”

“这源远流长的两道门,是娄底放眼世界的标识与见证,不仅诠释了娄底人敢于出发的魄力,也铸就了娄底人穿越风雨走向世界的历史。”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据相关资料介绍,所谓娄底老街是娄底唯一的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老街,长约1000余米,宽不过6米的弯曲小街,位于娄底市区的涟水河畔。自宋代就有人居住,至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从民国二十四年(1935)娄底老街示意图可以看到,老街已成为一处繁华热闹之地,是当时通往涟源、新化、双峰、邵阳、益阳、常德的交通要道。当时的娄底老街,共有码头6个、庙宇7个、祠堂4个、教堂2个,此外,在街的两头,分别建有观化门和望湘门,在望湘门旁边,还建有一个高大的贞节牌坊。据专家考究,娄底老街共有历史文化遗址32处。可惜的是年代久远,岁月和风雨的变迁,老街的历史文化遗址及建筑慢慢逝去。解放后,是涟源县娄底镇镇政府所在地。但这些除将军庙、新码头及万寿宫与观化井有遗迹可查外,其与都不知毁于何时。其中将军庙与万寿宫已改建成了现代建筑物或市场。现在的观化门与望湘门是2008年仿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娄底老街,即使到了设立娄底市之后的许多年后,这条被岁月磨得油光的弯曲青石板小街,仍然是城区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方。这里聚集了300余家店铺,诉说着当时老街的风雨沧桑与兴衰。街头街尾的两眼古井清澈甘甜,滋润着老街人们的生活,涟水河畔的木板吊脚楼诉说着百年历史。7个码头边的渡船,时不时划破连水河的宁静,穿梭于两岸,方便着南来北往的匆匆行客与提篮挑担到老街卖水果、蔬菜男女老少。七十年代中期,在老街望湘门附近的涟水河上修了一座双向2车道的娄底一桥。桥的建成使得那艘艘承载时光岁月,方便两岸人们往来的渡船也就完成了它历史使命,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与视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河边的吊脚楼也逐步被改建成了砖木结构的住房,街尾的那口井也被埋在了大桥的桥基下。



娄底老街
                   姜齐贤将军故居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娄底老街

其实,老街还有好多的地方和见证老街历史变迁的事物。神童贺德英故居,抗敌书报社、飞机场遗址,涟滨书院、孔圣庙、关帝庙等。

都说娄底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如果你穿越老街,就会发现,那其实就是一种谬论。

娄底老街作为娄底中心城区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娄底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的是,政府部门却没有科学地去对待重要的文化遗产。

行走在老街,由西往东行走,作为一名商务工作者,对东西两头屹立的望湘门与观化门有着独特的见解,“观”和“望”意味着翘首、眺望,那就是勤劳、勇敢、善良、富有拼搏血性精神的娄底人们那时由内而发,渴望走出湘中腹地寻求发展,也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渴望融入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有力见证。于是乎,2008年仿建的观化门与望湘门不是以单一见证历史所能理解了,还应加上传承,是一种精神。

一座城市应该有她的记忆,老街或许就是星城娄底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守住老街,意味着就守住了娄底记忆,让老街永远刻在这座年轻的新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