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面力”分析解释

 天地虚怀xia 2018-09-02

“六面力”分析解释 


“六面力”分析解释 

 太极网 

“六面力”分析解释 (一) - 双丰收 - 双丰收的博客小屋

 或问者曰:您老分析并解析了“浑圆力”的说法,乃是指“浑元一气,浑圆一气”的无形法身道体的功夫内容。那对于现在修炼大成拳、意拳的人们所讨论的“六面力”的内容,您老又是如何认识?如何理解的呢?以下面的网上的文章为例,是否能够解释一番呢?

网上论述“六面力”的文章
关于“六面力”,其实先辈们在拳论中也经常提起,不管是形意拳还是太极拳,都有关于它的描述。陈鑫太极拳论:“不先不后,迎送得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而劲归一····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形意拳诀微》中称其为六方之力,故六面力也可以叫做“六方力”。即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就是我们在练拳时将全身之力平均贯注于上下、前后、左右,从而形成一体,团聚如球。
   六面力具体来说表现为头与脚的争力,肩与胯的争力,背与手的争力。头与脚是上下力,肩与胯是左右力,背与手是前后力。前与后的争力表现为前闯和后靠的力;左右表现为横力;上与下表现为踩力和顶力。发劲时这六个方位都要同时贯注,六个方位相互统一,不可偏于一方,如果偏于一方,就是局部力。身体是一种团聚如球,表现出一种整体的弹炸和抖擞!
   这种力在过去许多先辈都表现过,我们在这里不多论述,在这里我们谈谈现实中的案例。“五一”节我们群里的几个朋友在杭州聚会,当时住在唐龙瑞宝大酒店,当天晚上太极者的师父,形意拳家“铁罗汉”张长发传四代掌门田景龙先生在房间里给太极者和优游讲解发力,当他坐在椅子上表现抖擞之力时,只听得“咔嚓”一声,他坐的椅子面上的木衬已经断裂。且不论他手上表现出多大的力,就从座椅木衬的断裂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六面力,如果他只是表现在手上的力,而脚下或臀部(因为是坐着)没有反映,说明那只是前后争力,是局部力,而不是六面整体力。
  如果在平时你能在很短的距离或很小的变化,一变脸的时间就能发出弹炸之力,“徒然一变敌丧胆,方是太极真功夫”!说明你也具备了六面力的能力。
    六合力讲的是身法内外的整体合一,它是对身法整体结构的分解和整合。六面力讲的是力的方向,是力的整体合一,团聚如球。它是对一个整体力的结构的分解和整合。

答曰:我可以解析“六面力”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内容,至于这篇文章的六面力的认识、解释我就不作任何评论了,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现在有些修炼者认为“六面争力”乃是:“自身上往上争,下往下争的对拉拔长;左往左争,右往右争的对拉拔长;前往前争,后往后争的对拉拔长,称为六面争力,名之曰六面力。”我想:这是对六面力的认识概念的模糊不清现象造成的,是想当然的说法。你想呀:这样的六面争力,自己还能动得了吗?故而有必要将六面力的体用问题分析解释清楚,是修炼者清楚明白的修练而有益。

六面力是内劲的用法说 
确实,前贤强调过“六合一体”的种种说法。其实这是指自身外形的六合一体的规矩法则而说的,这与王芗斋提出的“六面争力”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情中的内容。王芗斋提出的六面争力,是指内劲的“六合一体之方”的“六面”的争打法式而说的。是纯粹内劲的攻防争斗的发放人之具体方法的论述。而且,运用“六面力”的发放人的法式,必须具备“浑元一气、浑圆一气”的“浑圆力”的内劲功夫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呢!否则,就不能形成“六面力”的法式之打法了。而且具体运用六面力的概念之打法上,每次只是运用浑圆一气球体形成的其中一个立体平面而已;其它的面都是内劲“浑圆球体”的立体圆弧面的状态。如图示: 

虽然少了两幅前后面的图像,但从这四幅图示中亦可以看得出来“前后、左右、上下()
 

”的六面力的问题了。因为上、下平面图示,换个方位思索的看就可以等同于前后面的图示之意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内劲运用的法则“前空后丰”的缘故。按照图示的画面看,外圆者,浑圆一气的本来之体的景象也;平面者,发放对方时的内劲成一片墙之景象也。缘何如此?因为前贤有“紧倚门墙”、“身形一片”的说法而知之也。分别专题论述如下:

一片
身法一片,须是以我之肩膊,挟助人肋。以我之手肘,垫住人腰。以我之臀,贴住人臀。以我之腿,夹住人腿。以我之膝头击人之腿腕。俱要一齐直射,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脚法是颠,此一片之法也(又云: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烂熟①,齐进齐退,思过半矣)。

【注释】

①、烂熟者,稀泥软蛋之喻也,可敷帖一片者也。说的是形体如流水之艺境,自然是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的法式。以此法式接手触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矣!

【题名解】

前在“粘身”条目中说:“转身一齐着力,则人自难逃闪矣”!在“到身”条目中说:“一段而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此“一片”条目之精义,就是继续解释上述两条目之法的详细情况的。即“身法一片”之法的。还是在论“场中切要”之内容的。实质是在说明自身之“坤为吾母乾为父,太极一气贯来衡,周身灵稳准,内外一齐通”的功夫艺境的。即本段括弧内注文“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烂熟,齐进齐退,思过半矣”之精义的。只不过本段之经文具体的叙述身体各部位之法更详细一些而已。只要能粘贴到之处都要‘粘贴而齐发也’是谓之一片。下面进行具体条文的阐释。

一片之法

阐释:

此“片”字说明接触对手的方法,不管以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对手身体任何部位,都要做到“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谓之“一片”,既是“敷”法。“形不破体”是拳势的攻防招式形态,不要破坏自身攻防机体中正安舒的架构,才能保证自身攻防机体运转正常,充分发挥此机体的正常效用。“力不出尖”是说接触对手时自身那个部位的劲力含蓄在内,第一是不干扰对手,可有随势顺其变化而发用的隐蔽性之特点;第二是对手不可预先测知我之动向。我随时都有突发性的击打效果,对手不及防备之特点。“力不出尖”的“敷”法的这两个特点,共同构成了在接触点刹那间“敌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效果。力不出尖就是《张氏短打拳》谱中所说的“不撄人之力”的功法内容。根据传统拳法的秘诀“拳打两不知,知者打不知”的说法,也就明白了“力不出尖”是自身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的方法形成的,即神形一片。神形一片,就是“内劲、外形,柔外刚中,含蓄坚刚而不外施”形成的。知道了“一片”的精义,知道了一片就是“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两种功夫的拳门术语。而“力不出尖”就是劲形柔外刚中,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的“神形一片”之功夫实质了。知道了这些名词概念的实质内容,我们再看本段“身法一片”也就容易明白了,也就能得其练、用之要旨了。这就是以文观法的能力之体现。

[page]

 

须以我之肩膊,挟助人肋。

阐释:

此“挟”字,用于肩膊之敷法,敷住人肋之部位,可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用势。

以我之手肘,垫住人腰。

阐释:

此“垫”字,用于手肘之敷法,敷住人腰的部位,可有充填其腰部空隙之效,使其不能动转变化,具跌扑对手之效用。

以我之臀,贴住人臀

阐释:

此“贴”字,用于臀部之敷法,可有胯打抖擞跌人之用。

以我之腿,夹住人腿。

阐释:

此“夹”同挟字,实际是用步法控制对方步法的方法。施用此法时,并非用腿直接接触对方的腿,而是不接触地控制,就是接触性控制亦要用一片的“敷”法为是。

以我之膝头击人之腿腕。

阐释:

此“击”字,是击人之法,此法正是前面所言的“擞”法,击打对手桩腿的方法。

俱要一齐直射,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脚法是颠,此一片之法也。

阐释:

此论又将“身法一片”的内容,进行了丰富的概括,即上述的“肩膊、手肘、臀、腿、膝”之各法虽可单独运使要“力不出尖”的“敷法”一片而用,自身各部位也要“一齐直射”而入,一齐着力各尽其职能,自能将对手跌翻。又可“肩膊、手肘、臀、腿、膝”之各法共同运使,也要“力不出尖”的“敷法”一片而用,自身各部位自然要“一齐直射”而入,一齐着力各尽其职能而将对手跌翻。而运用此法时更要注重领会“挨着何处何处发,浑身无处不太极”的功夫艺境。

但是,不管上述诸法的单独运使,共同运使,俱要一齐直射,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方是一片之法也,这才是重要的。这就是前述之“六进法”的精义之深化一步的解释。然自身必须具备“神形一片” 的轻灵如 “蜘蛛游网”之功夫艺境,方能直射而入。必须具备“神形一片”的神知功夫,才能做到“荷叶滚珠”的智以藏往之挨着何处何处发的自动化的“触之即发”的功夫艺境。

脚法似颠

阐释:

此“颠”字,是说自己双脚的后足根之蹬劲、前足掌之踩劲而形成的身法整体前移之“过身法”的这一技法内容的。又颠者,近身之法者也。

此“一片”之内容,直指“神形一片”的内容,涉及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建体、至用的“形拳招熟、意(气)拳懂劲、神拳神明”三层功夫艺境的实质。由于从“形拳招熟”而论攻防之功夫技艺入手,但读谱者,时刻都应以“神形一片”来领会其立论的内在之实质内容。即能看到“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的境界,方才能读懂此“拳经拳法备要二卷”的精旨妙谛,才能习之进阶有序,层次分明,步步证验无误,自能由始至终的一鼓作气至功成艺就,明此者,思过半矣!

[page]

 

“紧倚门墙”精义解
“如钉若矢,紧倚门墙”。短短八个字,所论拳法的修炼、建体、至用,规矩、法则、艺境之精义妙法叠出,层层妙境无穷,古人论拳精矣!真乃后人之师。但是,尚未论“墙”,似有遗憾!传统拳术讲求:“有形功法”和“无形功法”两种艺境,有形功法就是“形拳”的拳术攻防功夫;无形拳法就是“神拳”的拳道攻防功夫。故对于“墙”的概念,亦分为“有形之墙”和“无形之墙”两种功夫内容的。

紧倚门墙,只论了“门户”的内容,而“墙”只含蓄的体现在“拳打一片,一片打法,神形一片”之中。如果从有形的“形拳拳术攻防功夫”立论,则是“筋劲骨力肉为墙”。如果从无形的“神拳拳道攻防功夫”立论,则是“天心性体为墙”。但我以“健顺合一的德之体”立论,为应和初中级水平的习拳者阐释。即“神形一片、柔外刚中”较技时入门而与对手敷贴在一起,即不改变对手,又不干扰对手,自然不惊动对手,才能内劲一发,如摧枯拉朽,将对手跌翻,以贯彻“挨着何处何处发”的上乘拳法之打法。这就是所谓“肉墙”的功能。因为古拳论指出,肉墙乃人身之最大的气囊,此“墙”既能防人击打时有缓冲化解来力的功能,又有攻击时发放劲势之功能,不管此“墙”,是有形的“肉墙”,还是无形的“性体之墙”,就象一道防护的墙壁。而具有攻防的双重作用。无形的“性体”之为墙,古有“铁布衫、金钟罩”的功夫之说法,是“真气功夫”,就是真功夫。有形的“肉为墙”,亦是“柔外刚中”的真气功夫,只不过属于有形的拳术功夫范畴,只是功夫尚未“至德全神”之时罢了,乃至德全神的基础功夫。此中所论,皆是“依”字之法。即“依”拳术、拳道而循序渐进之修法的功夫之论述,习拳者必依此而修,方达上等拳法,方能得入圣之果。

这两篇论专题述中都提到了无形法身道体的攻防功能作用了,只是未从“六面力”的角度来分析而已。

按照上面图示的浑元一气的外圆之劲势,是呈现浑圆整体的劲势状态。所谓“好汉打,不出圈。”就是指这个劲势之立体球形圆圈而说的。但是,在接触对方攻击劲势的瞬间时候,这个劲势之立体圆圈就呈现谦让空松收缩蓄劲的态势而形成了平面状态,就是图示中的平面形态。当浑元一气形成了这样的蓄势态势也就达到发放对方的最好时机而整体发放了,致使对方化解不及而落败也。这就是浑元一气“前空后丰”的自动化之方圆立体蓄发攻防机制的机理、机制秩序。如果对方从自身的任何一面袭击,假如是分别为六面的话,也就形成了自身六面皆能如此法式的蓄发,这就是“六面力”或曰“六面浑圆力”、“六面争力”提出的根本原因。

这样六面力的自动化之蓄发机理、机制秩序之平面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谦让收缩蓄势的方圆立体攻防机制,一方面亦体现了这个攻防机制的“不撄人之力”化解了对方的劲势;然而又在方圆立体整体上体现了“让中不让乃为佳”的机制势态;又清楚的体现了浑元一气的弹簧效应的攻防同时存在的真一不二的劲势;而最重要的是分析的时候是“六面力”的说法,运用起来的时候就是“无点不弹簧”的“动静之机”的攻防机制之机理了。

由此看出:六面力的基础功夫是浑元一气、浑圆一气的功夫。有了浑元一气的功夫,才能逐渐形成劲势的方圆立体之六面力的攻防同时存在的化打合一的机制效应。况且,前贤亦早有妙论,以资对照,相互印证,录之如下:

浑则静,以逸待劳;玄则元,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妙,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①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以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非浑于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无以显其浑之德。是浑元者,其即无生妙有也。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这段论述中:“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的说法,已经将“浑圆一气和六面力”的立体攻防机制的法式内容论述的清楚明白了。

这就是我对六面力的认识、理解,亦如此而运用于攻防较技之中以制胜的。

或问者曰:真是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我真服了您老的以理服人的口谈功夫了,在这侃侃而谈的过程始终未有狂言、态度诚恳、友好,功法道理剖析的如此清楚明白,致使听者无不首肯也!

答曰:行了!连续的将浑圆一气、六面力的问题解释清楚了,修炼、运用不入歧途矣!一个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的幸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