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信而全面的调查结论出现之前,我们对新闻事件不持立场。 不持立场,不等于没有态度。 对于刷屏的《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一文,我们的态度也是链家董事长左晖的态度: 所有的批评必须收下,所有的责任必须承担。 我们认为,许多时候,社会之所以有些“戾气”,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风气”坏了。 这坏了的“风气”,就是公共领域的贫瘠,以及责任的崩溃。 换句话说,一些人和企业,不缺钱,但缺德。 自如、租房、白血病去世 最近,一名入职阿里不久的员工,在住进自如甲醛超标的长租公寓后,因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而去世。这件事在我朋友圈刷了屏。 (文末可以看到这位病逝员工妻子的视频专访,以及自如对此事的回应,你将更加完整地了解整个事件。) 迫于舆论压力,自如发布了一个“说明与承诺”,表示9月1日起下架全国9城全部首次出租房源。 阿里员工的死亡和所住公寓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调查。 不过有一点比较明确:自如的公寓甲醛超标是事实,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先占领再收割” 虽有争议,但事关公义,事关每一个漂泊在外的租房客的生命安全,所以我转发了这个消息。 一名法学教授在我的转发下面留言:“自如这个责任,其实比滴滴大多了。” 他联想到滴滴,倒是让我突然想起来最近扎堆出现的那些争议企业:
衣食住行,出事企业存在于各行各业。难怪有人调侃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安然地活着也是个技术活。 这话过于夸张。但我们确有必要问问:我们的企业,到底怎么了? 一个看起来合理的解释是,整体经济环境不好造成了企业巨大的压力。 比如近年来,因为经济环境不好,日本制造业中,像神户制钢、日本汽车、高田公司、三菱、铃木、东芝这样的知名企业,频现违规、造假、瞒报、谎报等丑闻。 这类丑闻,给曾经声名远播的“日本制造”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 2018年3月6日,日本神户制钢因产品质量数据造假,总部被查 > 如今,国内经济下行也是事实。 但是话说回来,对于一些处在新兴领域、颇受资本青睐的企业,这类压力应该较小。 之前我们分析过,滴滴刚刚获得巨额投资,市场份额占比也几乎成垄断之势,资金上没有太大压力; 再说自如,其实年初它刚刚获得40亿A轮融资,应该说也同样不差钱。 经济环境,不该是他们出问题的全部理由。 另外一个解释是,可能与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有关。 从这些年中国一些新兴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无论是租房、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这些企业的模式,都是先大量砸钱,抢占市场份额,以形成相对或绝对的市场优势,然后再慢慢回收利益。 这些年,以自如为代表的出租公寓,同样遵循“先占领再收割”的模式。 网上有传言,为了得到房源,这些企业相互竞价,以至房租价格完全背离了市场规律。 当然,这种竞价推高了房租,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而且,当企业将目标集中于拼资本规模、抢夺市场份额时,自然容易忽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忽略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但这不正是企业价值所在吗? 应该说,如今有些企业确实忘记了初心,本末倒置了。 这些专注于资本扩张的企业,或都有必要思考滴滴在最新的一份“道歉”里的承诺:
总之,得承认,如今我们的一些企业,不缺钱,但确实是病了。 < 2018年8月30日,杭州彭埠一处存车点,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正在清运自家单车 > 裸奔的资本,有病就得吃药 不过,从滴滴到自如再到拼多多,虽然被证实存在各种“病症”,但他们哪一家获得过能让他们记住教训的惩罚吗? 可以负责任地说,真没有。 所以,他们的病总是好不了,一而再,再而三,屡犯不改。 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不喜不悲,不善不恶。 面对违规企业,重罚才能让他们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美国就是这样。上世纪70年代,因为产品设计缺陷,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汽车酿出惨剧,造成一名女性驾驶员死亡,同时让一位坐在后座的13岁男孩毁容、残疾。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律师提供了一个“资本吃人”的真实细节:
这个细节震惊了陪审团。 福特公司最终付出了35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这在当年已经是天价赔偿。 此类天价赔偿的例子,在美国简直不胜枚举。 最近的一次,当属今年美国对强生公司的判罚。 据悉,强生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滑石粉产品包含石棉这种致癌物质,导致22名女性患癌。 美国密苏里陪审团责令强生公司支付5.5亿美元补偿性赔偿,以及41.4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可以说,越是大型企业,美国越是倾向于下重手。 因为,企业越大,责任越大。 反观中国企业犯错之后所付出的赔偿,显然太“风轻云淡”了。 比如,我们知道,水泥企业,一旦违规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这类企业一直是环保部门重点督查的对象。 但是从各地通报的处罚情况来看,一些违规企业所付出的罚款不过十万或几十万元,一百万元的罚款算是顶格了。 这也造成这类企业虽然频繁被罚,违规生产却屡禁不止。 < 2017年1月13日,河北张家口,连日的雾霾刚刚散去,仍有一些化工、炼铁、水泥等企业排放出滚滚烟雾 > 再比如像一些网约车公司,在许多地方都属违规运营,并没有正规牌照。 为什么不办理牌照呢? 原因比较复杂,但违规罚款相对于他们的收益堪称九牛一毛,是重要原因之一。 更可气的是,就算出了安全事故,违规企业道个歉,还有一堆人心疼得不得了。 值得终生仰望的两样东西 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尤其是在一些企业屡屡利用过轻的处罚犯错时,我们就真有必要反思了。 这些外向的资本扩张型企业,真正产生了多少创新令人怀疑,但造成的种种危险却显而易见。 与走资本扩张模式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德国企业。 我们知道,“德国制造”全世界闻名,被认为是品质的代名词。 因为品质过硬,德国企业的出口额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尤其是它的人均出口额,更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两倍还多。 但是,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德国企业的出口,并不主要依靠大型企业,70%靠的是并不知名的中小型企业,也就是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教授所说的“隐形冠军”。 德国会出现众多“隐形冠军”,离不开德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堪称苛刻的要求。 德国人不太容易被广告、无脑营销所影响。在他们的城市里,一些廉价的山寨充斥的小商店,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这种对于产品质量苛刻的消费需求,反过来促使德国的企业往内死磕,而不倾向于往外扩展、以量取胜。 对于想要成为资本堆砌的“头部”企业而言,这样的内敛品质,显然相当“另类”。 但恰是这样的内敛,使得德国的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极高的自我要求,也让它们拥有了极强的“自律”品质。 一些观察家发现,这种往内死磕的精神,落实到他们的一大商业法则就是:“可以有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一些中国企业,真的不妨了解了解他人的经营之道。 企业经营,资本扩张不是唯一之道,关注消费者切身利益,倒是永恒的不变真理。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的璀璨星空,一是我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令。 我觉得这话,很适合我们今天的一些企业听听,尤其是一些新兴企业。
因为,新兴行业刚刚出现,规则和标准还不够明晰,外在的监管也会滞后。
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往往并不对等。
消费者只能无条件信任企业,有时候甚至得把命交给企业暂时“保管”。
此时,真就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情怀,坚守自身笃定的道德律令。
否则,不懂自省,不知头顶的星空为何物,何来自如发展? 附:谈“醛”色变之外,如何提升居住安全? 自如“甲醛门”事件,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装修污染问题的关注。 致癌的装修污染物 装修带来的污染物对身体健康危害的讨论由来已久。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家居装修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 5 种:甲 醛、苯、氨气、放射性氡、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甲醛和苯是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两类污染物。 装修污染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各种人造板,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各类装饰材料等。 苯是一种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主要用在建筑装饰材料、人造板中作为粘合剂、溶剂和添加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都会散发出苯来。 除了甲醛和苯,来自于混凝土中的氨,来自于油漆、涂料中的 TVOC,来自于花岗岩、大理石、瓷砖中的氡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已经有非常多的监测表明装修污染普遍存在。由于不同家庭装修内容、 程度、质量不尽相同,其污染程度也不一样。 资料显示,甲醛检测目前国内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收房标准,一个是入住标准。我国收房标准为建设部颁布的GB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根据这个标准,房间封闭1小时检测甲醛不超0.08mg/m3为达标。 入住标准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房间封闭12小时检测,甲醛不超0.1mg/m3为达标。 以下附各国对室内甲醛浓度的指导限值或最大允许浓度。 甲醛和苯都是科学界公认的致癌物。2004 年 6 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发布报告,正式将甲醛列为第 1 类致癌物质。报告认为: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甲醛可引起人类的鼻咽癌,另外有有限的证据证明甲醛可引发鼻腔癌和鼻窦癌,并有强有力的证据(但尚不够充分)证明甲醛可引发白血病。 同样,苯也是 IARC 认可的高毒致癌物质,其急性毒性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而慢性毒性主要是作用于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但若造血功能完全破坏,则可能引起白血病。 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某些长期接触苯的特定人员患白血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更高。一项对中国 1972-1987 年间 12 个城市 74828 名苯暴露工人的调查发现,他们当中有 42 例白血病,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 7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9 例,而作为对照组的 35805 名工人中发现白血病患者 9 例,未发现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及再障患者。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部副教授张娟《苯和甲醛装修污染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白血病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 , 高度怀疑日常生活苯暴露的增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装修的普及使得非职业苯暴露与白血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诱因复杂 尽管IARC 已认定甲醛和苯是致癌物,且装修污染物中含甲醛和苯,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表明装修污染物以及甲醛对于诱发白血病的研究却一直未有定论。 癌症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化学物质、病毒等。事实上,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并不完全清楚,至今的多类文献一般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并没有关于装修污染和血白病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所谓装修污染可能导致血白病,远不如吸烟导致肺部癌症的研究那么充分和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脏器浸润、代谢异常等,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曾有医生对记者表示,及时送医和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挽回生命来说尤为重要,急性白血病患者早起可能出现低烧、身体出现多处不明原因的淤青症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材料的达标不等于空气质量的达标。建材产品的达标,是指每公斤建材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而不是释放到环境中的含量,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取决于释放量、空间,它们之间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 装修前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装修后,房子空置并通风 3-6 月成为较为普遍共识的新装房屋入住前准备。 但装修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居民在入住新房前最好做检测,如果甲醛和苯超标,就不要入住,再通风一段时间。而在入住后,做好通风也成为重要的一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