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兵种构成与军队编制

 深晨S 2018-09-02
兵种构成与军队编制 步兵占居主要地位。这是战国军制变化的重要表现。随着封建制的确立,郡县征兵制普遍实行,农民成 为军队的主要成分;同时,兵器杀伤力增大,攻城战盛行,战术趋向 灵活,步兵的作用愈益突出,从而促使各国竞相发展步兵。在七大 同巾,齐、赵、韩、魏、燕均有“带甲数十万”,秦、楚各有步兵百万。一 次人战,双方投入的步兵动辄数十万,说明步兵已成为作战的主 力。步兵编制,各国不尽相同,但都与居民行政组织相对应,即实行 ”伍什之制”。秦军以5人为伍,设伍长,10人为什,设什长; 50人为屯,没屯长;100人设一将;500人设一主;1000入设一大 将。貌军在依、什之上,50人为属,设卒长;100人为闾,设伯长; 1000人设一兵尉;上至裨将 大将。 骑兵作为独立兵种出现。北方少数族早巳使用骑兵作战。中 原地区由于战争规模扩大,作战方式改变,对军队机动件要求提 高.兼具灵活性和冲击力的骑兵才应运而兴。赵武灵王为对付胡人骑兵进犯,实行“胡服骑射”, 并“破原阳以为骑邑”(《战国 策·赵策二》),率先建立骑 兵部队(公元前4世纪)。白 此,骑兵迅速普从于各国, 般拥有五六干匹,有的多至 万匹,成为新兴精锐兵种,并 在步犄协同或车骑配合作战 中显示出奇袭冲锋的强大威 力。骑兵编制,《六蹈·犬 掐’均兵》有“五统一长,十 骑一变.百骑一帅,二百骑一 将”的记载,其战斗编组,平 地“五骑为列”.险地“三十骑 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秦姑皇陵兵马桶的骑兵方阵、则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共10 骑为一编组单位,配备战车6辆。 车兵仍然存在。在七国中,多数拥有战车干乘以上少的也有 六七百乘。如齐国一次作战即丧车2000乘,赵李牧攻匈奴用车 1300乘。车兵编制,《均兵》有“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率。 百车一将”的记载。随车徒年比春秋减少,泰陵兵马佣有—乘8人、 28人、32人三种,以8人制居客。由于军队成分改变,战场扩大到 山地,车兵只协同步骑兵作战,地位已经下降。 舟师迅速发展。楚、越、齐等国.在春秋末期建大的舟帅继续扩 大。秦国为适应同巴蜀和楚作战的需要,赵国为防备齐和中山,相 继建立舟师。各国舟师已有相当规模,如泰国至少拥有战船万艘, “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俘,一日行三百余里”(《战国 策“楚策一》)。楚、越的舟帅,有大翼、小冀、突冒、楼船、桥船等不 同类型的战出船。据出土的战国铜签“水陆攻战图”,战船分两层,上层载战斗兵,手持长短兵器,有旗、鼓指挥,下层置划桨手,身佩短 剑。舟师有自己的作战方式,并出现专用于水战的“钩拒”,可独立 执行作战任务。舟师编制,详情无文献可征。据《越绝书》,一艘名 曰“大翼”的战船,编配持弯、钩矛、大斧的战士34人,水手50人, 操船执舵3人,吏、仆、射、长等指挥官各1人,共91人。

  战国山东各国兵种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郏阨,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埶,隐之以阨,忸之以庆赏,酋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阨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议兵》

  战国时代,连年征战,各国都为了兼并战争倾其国力。而各国的物产、民风、地理位置,以及改革措施的不同,使得战国各国出现了各有所长的兵种。

  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有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人民的生活富庶。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齐人似乎对于财富十分的重视。齐国也因此设有名叫“技击”的常备兵。技击,顾名思义,即通过高超的战斗技巧来战斗的步兵(现在好像都把技击作为武术的始祖),既然有高超的战斗技巧,那么它们不可能是全民兵役所征召的农民,而是职业的军人。齐国政府用以首级换钱的政策奖赏“技击”,这使得原本作为主力的常备军变成了雇佣军性质,没有了为国而战的热情,容易在战斗时溃逃,所以荀子说“技击”是亡国之兵,的确指出了齐国“技击”的弊端。

  魏国,是地处中原的国家,四面受敌,因此民众勇武。在魏文侯时期,便设立了名叫“武卒”的常备步兵,由著名将领吴起训练。根据记载,武卒的选拔很严格:士兵穿着三层重甲,拿着12石(弩的力量,并非弩重)的弩弓,背着50个服矢和长兵器戈,带着头盔,配着剑,随身带3天的口粮,在大太阳下面快步走100里,才能通过选拔。由此可见,武卒实际上是一种以力量为主的重步兵。另外,根据《战国策》,魏国还有苍头军,对于此,人们并无定论,有人认为是奴隶军,但我认为,他们只是用青巾裹头,表示勇敢的轻步兵精锐。就和秦军不带头盔一样。

  韩国,也是三晋之一,在韩国有宛城、墨阳等产铁地,战国策中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奚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鍪、铁幕,革抉、夭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呆利剑,一人桑百,不足言也。”白起也曾说:“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在伊阙之战中,秦军也并没有直接攻打韩军。看来,当时的韩军的确是以装备精良,士卒勇敢著称。根据战国策,韩国部队装备了:战甲、盾牌、头盔、铁质护臂(铁制护甲,当时世界哦)、皮质指环(弓手使用)等。韩军有一支装备精良的重步兵。

  赵国,地近北狄,受匈奴等游牧民族影响较重,民风剽悍——甚至略带野蛮,士卒的战斗力较强。在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建立起了一支万人左右的骑兵部队,其训练基地在原阳(呼和浩特)其中应该有很多胡人、貘人,战斗方式应该与匈奴相似,以骑射为主,同时配带刀剑一类短兵器,而因为是专业骑兵,又有中原护甲,对匈奴人有优势。赵国的步兵,大约和秦军相类似,是轻步兵,没有重步兵。

  楚人从春秋起就被中原诸国称为荆蛮,士卒勇猛,冲击力强劲,但是耐力不足,相持日久则容易溃败。战国时,楚国号称有持戟之士百万,《荀子·议兵》说:“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坚如金石;宛钜铁矛,惨如蜂虿,轻利僄遫,卒如飘风” 楚军战甲用鲨鱼皮、犀牛皮制作,楚国南阳地区产铁,武器也是铁制。兵士行动快速。属于迅捷型的轻步兵。

  燕国资料不足,不过,燕国国民性与赵国相似,同时也在北方边境,可以便捷地得到马匹,总体上与赵国相似,但比赵国弱

  战国兵种战国兵种

  早期兵种

  步兵

  -国人兵 -- 戈手

  国人就是与贵族王朝带有远亲关系的成员,或是由封国接收为国人的民众。国人的政治权力不能小看,因为他们曾经放逐国君等。他们也是国家兵员的主干。国人平时务农,闲时习武,训练素质高。国人从二十岁开始接受训练,每家出一人备征。口粮衣服自备,其它装备由国家供给。国人手握四米长戈,拒敌于五步之外。当戈手排列成严密的方阵,骑兵也难冲破。国人兵身披革甲,头戴胄,防卫力中上。

  按:国人戈手是什么都能做的,只不过都不是做得很好。他可以冲锋,可以防守阵线,对付骑兵战车特加,但是面对密集战车的冲锋还是要吃亏。依照六韬,一个战车如果发挥最效果,抵得上八十步兵。

  -国人兵 -- 弓手

  国人乃国家兵员的主干。国人平时务农,闲时习武。训练素质高。弓乃中原兵器的灵魂,射术更是大学的一项,六艺中的一论。国人弓手以强弓发射铜镞箭,对战车的杀伤力非常大。不过对付持盾带剑的冲锋部队, 弓手的弱点就突现出来了。弓手对骑兵的防御力也不高,更是无法抵挡战车的冲锋。但是对付其他的劣等轻步兵,国人弓手所配备的短剑倒是绰绰有余。

  射礼,是周朝建立以来的重要典礼。射之所以是大学六艺之一,也是因为它占有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国人弓手与贵族接收同样的射击训练,一来融合国人与贵族的关系,二来让国人知礼善战。

  按:国人弓手是基本的远程攻击手,除了箭术好,肉搏也不太差,对付野人兵也行。总之是一个不会很菜的弓手。若对手是战车,那还是请你以后部署军队的时候多多留意了,因为你终究还是实现了一战车抵八十步兵的“神话” 。

  -野人兵

  野人就是非国人。这包括了奴隶,佃农等其他没有社会地位的人。野人兵在军中地位低落,但是由于人数众多,又不需特别照顾,因此用来当炮灰,充实军队数量等也是非常的有效。野人兵不披甲,手握长矛,但是毕竟打不过训练较精良的国人兵。但是野人的好处是,当敌人溃败的时候,野人追杀起来的速度是很可观的。但是当是自己溃败的时候,野人走路也是走得很快。

  野人兵在军队中也是负责苦力劳动的。

  按:军队中,挖军营壕沟,堆夯土,砍柴,除草,在沼泽替战车铺席子的就是这群野人兵。有时他们连上阵的机会也没有。但是历史上也记载了武力超凡的野人军队。龙门山之战役的“野人三百” 突击晋军,拯救秦穆公,让秦军反败为胜的战绩,虽然辉煌,但毕竟是个例外。

  -虎贲

  野人蛮夷中最精锐,强悍,忠心的就被选为虎贲。这些士兵身披重甲,盾牌,手执利剑,斧,短戈等。这些军人虽然强悍,但是在烈阳风雪中受到的影响也大。作为突破敌阵的先锋,或是深藏不露的杀手后备,虎贲必然无所不包的执行到底。

  按:虎臣跑起来象老虎一样猛讯,因此也被称为虎奔。由他们充当步兵卫队或是战车精兵也可以。

  -宗兵

  宗兵乃贵族组成的军队。自从西周以来,贵族子弟是军队的骨干,一律要接收六德,六行和六艺的教育。男孩一出生,家人就会在门的左边挂一个弓祝愿。这些子弟从八岁就开始训练,其中包括队列,刺杀,射,御,战阵指挥等。宗兵训练精良,但是通常很不屑与低级的兵种交战。宗兵身披重甲,手持盾牌,三米戟,短剑,佩戴弓箭。不但可以刺杀,勾杀,也能射杀。对付被困住的战车是非常有效的。一些宗兵被指定为部队长,让他们发挥领导才能。

  按:宗兵就是所谓的公子哥。但是春秋战国的公子哥从小都受过军训,打起架来可不是盖的。多样化的兵器,使宗兵成为全能兵。但是训练良久,又贵,也难养。能领宗兵的,通常都是宗长或是卿大夫之类的人物。

  -陷阵

  国人,宗族,虎贲中力大魁伟,出类拔萃的士兵通常被选为陷阵之师。陷阵兵手握长一米半的大斧或锤,棒,链勾 (从六韬看到的) 等的螳螂之士,身披重甲,舍弃盾牌,以双手操兵器,猛砸敌军阵营以破之。因为没有盾牌,击杀力提高,速度提高,但是对付弓箭的防御力下降。

  按:链勾听起来太猛了,但是要怎样弄成兵种?这陷阵防守也行。吴国夫概就用了三百手执大棒的守住防线,楚兵一来就给他一棒,楚将史皇大败而归。不过这也是孙子的练兵效果,让这些陷阵的能灵活改变战略。

  -早期弩手

  弩机根据记载是楚国琴氏的发明。早期弩机造价贵,毕竟生产弩机机关的工作坊还不过普遍,生产力不高,工匠对这类新兵器也不够熟悉。但是弩机的出现将大大的改变往后的战争。弩手身披革甲,有短剑防身。

  按:弩机比弓箭好用多了。本人亲自用过。

  战车

  -轻车

  战车是中原征战的必需品。轻车较窄小,由四匹马拉着,马没有披重甲,车士的甲也是中等,极大发挥战车的速度优势。轻车没有战车的强悍防御力,但是用来包抄敌军却是十分有效的。如果有轻装步兵配合,可以扩大轻车的冲锋效果。车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宗族中的佼佼者。他们武力高超,射击绝伦。如果在不适车战的地形(或是其它原因),可以令其下车,改为车士。这些车士比宗兵更为厉害,只不过队伍小了些。

  按:庞涓当初追击孙膑就是用轻车队。白起截断赵军也是用轻车部队。为何一个惨败,一个大获全胜?原因在一个入了别人的圈套,一个是别人入了圈套再发动攻击。

  -战车

  基本战车短而宽,由四匹马拉着。马披甲,车士的甲也是重型甲。高速冲锋的时候就是连车上的御手也很难操控。战车改变方向笨拙缓慢,因此通常是冲破敌军兵阵一段距离才打个迂回以免被困死在敌阵之中。基本上来说,战车要发挥最大效果,一定要在平缓之地。在颠簸之地,战车很难全速冲锋,翻车的机会也大。能在战车上战斗的士兵都是军队最为精锐之师。相同的,如果在不适车战的地形,也可以令其下车徒步格斗。徒步格斗车士也是军中之最。

  按:如果你们喜欢单打,可以用车士打车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