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大石洞 2018-09-02

 近日;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工作即修行》,作者稻盛和夫,文中言道: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读至此处,瞬间有被击中的感觉,仿佛拨云见日。

我认为把这句话解读为“在工作中修行”,“把工作当修行”,或“修行即工作”,都是有所偏颇局限的。工作即修行,是一种心态,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观。把一切当挫磨,苦心志,劳筋骨,动心忍性,无处不道场,无时不可修。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中。修行,即在当下,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呼吸之间,一念之起,无不可修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修业进德也就在此无形之中。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踩着过去的影子,一步步走到未来。途中的经历,有欢笑有哀愁,有甜蜜有苦涩,个中滋味,如鱼饮水。

工作即修行,作为一种心态,调和了工作与生活、与自我实现的矛盾,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有此心态,则会减少对工作的排斥感,能在工作中倾注热情并专注精进,不会被动的为磨所推,而是转过身主动去推磨,推出一片新的天地,新的人生。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工作即修行,职场即道场。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工作中的修行,不是要正襟危坐地拜佛念经,更不要作秀表演,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引发出来的行为。比如我们一边做着实际的工作,另一边又不可避免的起了许多念头。当我们心思开始飘移的时候,能够及时觉察,迅速把它转回工作上面,这就是心性的修行,持续修炼,臻至“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的自我控制的高境界。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感觉工作与修行是对立的,矛盾的,工作占用了时间,禁锢了自由,无法很好的实施独立、自由之意志,满足我们的灵魂需求。工作是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之,而人生的乐趣,灵魂之痒,则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作文,旅游等。而今想来,如果只能在工作之外才能所谓的修行,一方面成就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也经常会处于一种痛苦之中。带着向外寻找的心去修行,这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中工作占用了我们大多数的精力,欲求工作之外,则浪费了直面工作、专注工作中修炼的大好机会。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有句话说人成长的过程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名师指路,自我顿悟,貌似没有工作的事,但所谓的书、路、人、悟,其实都是可以统一在工作中的。不在工作中去修炼,即使看再多的书,见再多的老师,口口不离修行,不离师父的,没有做好眼前工作的那也是胡扯,是假道学。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列子》有言: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无穷尽,但也不是贬低书、路、人的作用,而是强调自我顿悟,自我观照,提炼、升华,提升灵魂的层次。结合本文,也可以理解为要在工作中努力汲取成长进步的营养,而不能浑浑噩噩,为工作而工作。

人生处处皆道场,何来特定修行地(推读)

舜土文化提倡德业相劝,易经曰君子进德修业,德业需双修,相辅相成,而在业功中去修德,则是最富有成效的方法。工作,是劳动,是实践,在工作的过程中摔打、锤炼自己,才能让自己愈发成熟,逐渐去虚浮,练就真才与实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