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第一次发烧,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msgqs 2018-09-02

先简单说下我的处理方法,一切参照儿科大夫崔大夫的方法。

未超过38.5 时,给孩子多喝水,物理降温,擦拭腋下,腹股沟,大腿,额头,脖子,脚心,肚皮保暖!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确保温度的前提下,给孩子冲个温水澡,不要穿盖过多,不要捂着孩子!多饮水。如果是疫苗引起的发烧,就更不要惊慌了。

如果超过38.5 要给孩子吃退烧药,首选是小儿泰诺林,如果不能退热,可以尝试给孩子吃小儿美林!药量要足够,不要觉得吃点试试,反而不行。如果高温,一定要注意别高温惊厥。

为什么不跑医院是因为发烧24小时内,验血也看不出来什么

第二,医院都是发烧感冒咳嗽的患儿,容易交叉感染。



以下是整理自崔玉涛微博

发热和出疹都是小儿常见疾病问题。发热同时出疹,应考虑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还要考虑药物引发的药疹,有时还会见到热疹(特别是在夏季)。发热之后出疹,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典型的是幼儿急疹(热退疹出)。无论皮疹与发热的连带关系如何,出疹还是应寻找医生确诊。

孩子出现发热时,可以继续呆在用空调的房间。如果退热过程中出汗,及时擦拭汗液。如果停止使用空调造成环境温度增加,会不利于散热,不利于退热。

热性惊厥多是由于高热所致神经系统不稳定所致,所见于6岁以内的儿童,以3岁内幼儿多见。热性惊厥后,进行脑电图等检查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本身疾病。由于热性惊厥可反复出现,再次发热时,可在38度即给孩子服退热药。当孩子上幼儿园时,可以与老师交流,出现发热时及时给孩子服用药物.

高热时,建议两种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目的是在保持退热效果同时,减少每种药物使用总量,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但退热药只是调控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是否能最终达到退热效果,还与体内水分有关。一定多给孩子饮水,否则就会出现,越用退热药,效果越不显著的现象。

任何致热源都可引起发热,致热源包括病毒、细菌、过敏原等。有时,运动后也会出现发热。人体抵抗力强,并不意味着不得病,而是意味遇到感染等病症后,很快能够抵抗过去。如果孩子发热后,很快恢复正常,就说明孩子抵抗力强。为此,家长不要忧虑。

发热时,特别是高热,可以使用温水浴或温湿敷。由于皮肤可以主动调节体内的散热,皮肤血管扩张,易于体内热量散发到环境内;皮肤收缩,易于保持体内热量。温水澡或温湿敷可以促进皮肤血管扩张,易于体内热量散发,易于降温。只要使用水的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即可达到以上效果。

病毒感染往往会引起高热,体温可达39-40度。不要因体温的高低判断病情的程度。高热时,只要小儿精神状态好,同时不伴有严重咳嗽或腹泻、呕吐,就不要过于紧张。退热针的效果并不优于口服退热药。往往静脉输液后退热,不是静脉输液中药物作用所致,而是静脉输液的液体增加了液体摄入。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多仅有发热,然后才会出现流涕、咳嗽等分泌物增多的呼吸道表现,这是呼吸道感染的必然发展过程。注意协助小儿排痰,适当使用化痰药。病毒感染的血液表现多是白细胞低,其中中性粒细胞低,这是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疾病好转后2-3周会恢复正常,不需用药。

疫苗后发热属于可接受的疫苗反应。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服用退热药物。此间多给孩子饮水或液体。如果同时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可以不用药物,等待自行痊愈。如果出现胃肠反应,比如便秘,应该使用开塞露,并辅以纤维素制剂——乳果糖的治疗。出牙过程也会伴有发热,不需特别服药.

腹泻伴发热,应该在高热时服用退热药外,尽快留取大便标本到医院检查。若大便稀水样,有可能是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若大便内有脓血,可能为细菌感染。一般过敏、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不伴有发热。腹泻时,可服用益生菌,只有明确引起腹泻的原因才能考虑对因的药物.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现象,主要与感染有关。根据临床工作观察,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以轮状病毒为主要原因的胃肠炎是儿科常见的发热原因。遇小儿发热,退热最为关键,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现象,主要与感染有关。根据临床工作观察,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以轮状病毒为主要原因的胃肠炎是儿科常见的发热原因。遇小儿发热,退热最为关键,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有家长咨询为避免接种疫苗后发热现象,是否可在接种疫苗后即刻或几小时内就给孩子服用退热剂?对以前接种疫苗后有明显高热,此次又重复接种同一疫苗时,可在疫苗接种后4小时左右服用退热剂。对于常规疫苗接种,无需在发热前服用退热剂。其实,疫苗接种后发热也是体内一种正常反应。

高热时体温退到何水平就说明退热效果满意?体温>38.5度有可能刺激神经出现异常活动——热性惊厥;还可可明显增加体内消耗。这就是为何高热时需退烧的原因。但是体温在37.5-38度间又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达到最佳抵抗感染的效果。因此,退热退到38度以下即可,不是非退到37度以下。

9月婴儿因发热服用退热药——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和美林布洛芬,一天多服用各“一瓶”药物,仍未退热。本身只是病毒性感冒,但退热药剂量明显过量。原来家长将“混悬滴剂”当成“混悬液”,造成药量3倍的增多。药物过量的原因就是没有认真读药物说明书,按照自己的经验使用所致。

发热与皮疹。婴儿高热时,若同时出疹,形似粟粒样红疹,可为麻疹、风疹;很常见的是捂出的热疹。若是水痘,会很快见到红色粟粒疹 水泡 结痂三期同时出现的皮疹。高热持续超过五天 出疹,可能是川崎病。当然,用抗生素等药后,也可能出现药疹。若高热3天后出疹,多为幼儿急疹。

太多家长担心高热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实际上,高热本身不会,高热惊厥有可能。所以才建议体温超过39度要退热。服退热药指征应是体表温度(腋温、耳温等)超过38.5度时。因使用退热药至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此间体温还会继续上升。常用退热剂的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热是症状,多见于炎症感染期间。退热药只暂时降温,有效退热时间多在几个小时。所以,体温再次超过38.5度仍要再服退热药。输液不是退热的好方法,抗生素更不是有效的退热剂。高热时,应请教医生寻找发热原因,确定针对发热原因的治疗方案。一般病毒感染持续5-7天,发热会持续3-5天。

孩子两天前高热,达39度,诊断为病毒感染。两天后,一般情况明显见好,但体温仍高,只是两次高热间隔时间延长到了12小时。为何体温仍高,是否治疗不得当?对高热来说,随病情好转,逐渐退热。但退热有两种形式:1、体温逐渐降低至正常;2、高热间隔时间逐渐延长,最后体温恢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