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星七景之燕子口镇大南山苗寨

 fsn9oule12e45h 2018-09-02
打糍粑
 
品尝苗家菜 

传承刺绣
 
 
苗家姊妹花
 
寨 门
 
大南山原创舞蹈《双飞燕》
 
远眺大南山
  
国外苗胞来大南山探访
 

燕子口镇大南山苗寨

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 渠 王 坚 路 丹

大南山苗寨,位于七星关区燕子口镇,距毕节城区25公里,其苗族文化源远流长,语言、民风民俗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这里,有“绚丽的图案,无字的史书”之美誉的大南山苗族服饰。相传,古时候,大南山苗族的祖先们来到高原腹地居住,并在此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由于没有文字,苗族同胞们就把他们迁徙的经历以图画的形式融入服饰里,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蜡染和刺绣艺术。过去,服饰所用布料都是苗族妇女自己上山种麻,采割回来,剥麻、纺线、织布、画蜡染色、再进行缝制,这种劳作方式促使了当地织、染技艺发展,使蜡染与苗族文化相得益彰。刺绣时,苗族妇女用针和线在织好的布上绘制、绣出的几何图案,融入了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内容,让每一个图案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这里,有极其纯净的苗语环境。1956年11月,“全国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研究会”通过全面论证,把贵州毕节大南山的苗族方言,确定为中国苗族西部方言的标准音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专程来访的美国著名学者南亚丹曾将大南山苗族方言赞誉为“天下最美的蓝宝石”。史料记载,从我国古代流动迁徒至东南亚及美洲等地的苗族,其语言、习俗等,绝大部分均属于川黔滇苗族支系,因此大南山又被海内外许多苗族同胞称为现代世界苗族人的故乡。近年来,不少来大南山“寻根问祖”的海外苗胞和进行语言学术研究的外国专家、学者,都能用苗语和这里的村民交流。就在今年1月,大南山苗寨迎来的一批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克迪亚大学圣保罗分校的十余名青年学生,他们不需要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就能与大南山当地苗族同胞互相交流。

这里,有舞步美、技巧高的大南山苗族芦笙舞。其较有名、有地方特色的是“蹉步舞”“双飞燕”等。“蹉步舞”属于群舞,一般需要多人一起跳,舞蹈气势恢宏、雄壮豪迈;舞姿中,踏步声音浑厚,蹉步动作灵活,不同程度再现了苗族先民们在大迁徙过程中的历史烙印,已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双飞燕”展现了这样一个个画面,在芦笙的感召下,失群的燕子从四面八方归集在一起,共庆团圆,过后,又踏上了征程,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在艰辛的历程中找到了光明,找到了自由。

大南山苗胞热情好客,每当跳花坡等节日或有宾客到来时,他们穿着节日盛装,跳起芦笙舞或唱起好客的苗族歌曲。他们真挚的笑容,甜美的歌声久久留存于大山中,神奇之感、古朴之韵、浪漫之情,总能让人沉醉。


毕节晚报 2017-11-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