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好眯健 2018-09-02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542期:宋 佚名 寒林归鸦图


  宋 佚名 寒林归鸦图 绢本设色 23.2x25.0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作无款识,亦无鉴藏印。作品蛀损严重,所幸未及寒林归鸦主题的景观,画面已作大范围修复。关于此作的作者与时代归属,学者意见纷纭。高居翰认为,此画很可能是元代盛懋的早期作品,或稍早于盛懋的同派画家作品。吴同认为:“诸存世盛氏早晚画作,实未见与此画在笔法或树形上相关连的。大致说来,盛懋画多循规蹈矩,方正平实,想是靠卖画维生之故,笔墨设色常带甜俗,全不似画波士顿团扇者,笔底清灵之气,高雅之思,洋溢画面。”也有观点认为,此画与盛懋的作品在风格上缺乏联系,但可以被认为是南宋画院风格进入元代的过渡时期的作品。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549期:北宋 易元吉《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绢本墨笔 41.3x4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易元吉(生卒年不详),字庆之,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主要活动于北宋仁宗、英宗时。据文献记载,易元吉原工花鸟,“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獐猿”。为此他曾深入湖北、湖南的山区,潜心观察獐猿等动物的野逸之姿,并在长沙的居舍凿池蓄养水禽,时常窥视它们的动静游息之态,以助写生。英宗治平元年,易元吉受召到开封为宫殿作画,他本想展示自己的技艺,但不久就病死了,有的记载说他是被画院中忌妒他的人毒死的。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绢本墨笔 41.3x4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传为易元吉所作的绢本墨画《聚猿图》是北宋中期墨花墨禽的代表作。这幅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长达141厘米的画猿佳作,展现了众猿栖息、嬉戏于溪流之畔、杂树丛中、山壑深处的情景,极尽山野闲逸之态。画卷徐徐展开,起首处的幽深山谷中泉水奔流,有猿猴或戏水、或听泉。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局部

  目光掠过长着荆棘的嶙峋山石,观者可以看到一番虽有群猿嬉闹,却颇具宁静意蕴的景象。十几只猿猴,有的趴在树上,神态怡然;有的探身山洞,招朋引伴;有的忙于搔痒,自得其乐;有的悬挂古枝,极尽憨态。黑猿用浓墨点染而成,白猿使用“倒染法”表现,树木、山石以淡墨绘就。画家仅用墨色就将群猿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写生功底和高超的笔墨驾驭才能。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局部


  《聚猿图》拖尾有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的题跋:“长沙易元吉善画,早年师赵昌,后耻居其下。乃入山中隐处,阴窥獐猿出没,曲尽其形。前无古人,后无继者。《画史》米元章谓在神品,余尝师之。今见此卷,唯有敬服。吴兴钱选舜举跋。”钱选所言极是。


  《聚猿图》绘秋冬之季的岩壑间,枯木杈桠,群猿或攀援、或饮涧、或嬉戏,姿态各异,颇得自然生动之趣。此图虽无款,但被专家们认为是可以反映易元吉绘画面貌的作品。施尾有元钱选跋,图中分别钤有南宋贾似道,清耿昭忠,耿嘉祚、安歧及清内府鉴藏印,画上有清弘历题,《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聚猿图》是清恭亲王府旧藏。1927年,恭亲王后人溥心畲三十三岁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担任教授时,将此御物售让给了日本藏家。溥心畲,光绪御赐名“溥儒”,乃世袭罔替恭亲王奕訢之孙,末代恭王溥伟之弟。溥心畲一生画猿多,画猴少,常说猿和猴的不同,“古人画猿不画猴者,猴躁而猿静;猴喜残生物,时扰行旅,猿在深山,攀藤饮水,与人无竞;比猿于君子,比猴为小人”。画论中他也谈到《聚猿图》:“宋人栗猿纨扇,征白猿一、黑猿二。猿喜食栗。

 

第548期:李迪传世经典《猎犬图》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绢本设色 26.5x26.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养狗非常普遍,村庄几乎有人家就有鸡有狗,晏殊:“骚客登山知有助,秦源鸡犬更相闻。”杨万里:“不知林下人家密,倚杖忽闻鸡犬声”、“稻穗堆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宋史-孝义传》记载:“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中记载:“各家所养之犬,在城外百十为群,有数千只,每遇夜出兵攻劫虏人营寨,则群犬争吠。”皆可见宋人养狗之多。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绢本设色 26.5x26.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史-艺文志》收录有《相犬经》一卷,可以已经失传。宋代狗大致可分为看家狗、猎狗、观赏狗三类。看家狗就是用于看家护院的狗。猎狗就是用于狩猎的狗。观赏狗就是小型的宠物狗。李廌诗曰:“猘犬夸狞吠欲催。”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犬,畜以警盗。”宋人养狗用来看家护院,应是最普遍的。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局部

  魏泰《东轩笔录》记载台官宋禧上言:“蜀有罗江狗,赤而尾小,其儆如神。愿养此狗于掖庭,以警仓猝。”罗江狗是宋代极其有名的狗,以至于御史进言要在宋朝的皇宫大内养此狗。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蛮犬,如猎狗,警而猘。诸蛮以马互市于横山,皆作茅舍野次,谓之茅寮,率携一犬以自防,盗莫敢近。”岳珂在《桯史》中写道:“吾乡有周教授者,家太一观前,畜犬数十,皆西北健种,晨绁昏纵,穿窬者无敢睨其藩。”蛮犬与西北健种都是极其凶猛的狗,但具体是什么品种的狗,还很难判断。总之宋人养狗的品种应是很丰富的。敖陶孙诗曰:“问知淮民何所恋,年来家有生氂犬。”是什么狗,令宋人如此梦恋呢?氂犬是什么犬呢?“氂”同“牦”,氂犬极可能就是藏獒。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局部

  洪迈《夷坚志》记载一僧人养一只狮狗:“一犬尤可爱,俗所谓狮狗者。”看来这“狮狗”同“狮猫”一样都应是较名贵的宠物。僧人不幸被凶盗所害,这只狮狗一直紧跟着凶盗。“此犬窃随(凶盗)以行,遇有人相聚处,则奋而前视盗嗥。盗行,又随之。”一直到有人发现僧人被害,把凶盗缉货归案。此狮狗如此聪明懂情义令人感动。南宋画家毛益的《萱草戏狗图》与南宋无款的《乳犬戏蝶图》、《秋葵犬蝶图》、《鸡冠乳犬图》、《萱花乳犬图》都画的是十分可爱的小型观赏狗。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局部

  李迪《猎犬图》画的显然不是小型观赏狗,而是一只相貌堂堂的猎犬。画面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一只猎犬慢步前行。犬头犬尾低伏,颈上戴着项圈而无绳索,说明这是一只很有灵性的狗,只会对主人忠诚而不会给主人添麻烦。犬的形态生动,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毛茸茸的细毛和脚爪清晰可见。色彩深浅搭配柔和,整体造型呈三角状,使整幅画刚柔相济,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娴熟的表现能力。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局部

  《猎犬图》是李迪晚年的代表性作品。画鬼容易画人难,越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东西越难画。犬乃日常习见之物,丝毫苟且不得,而李迪描绘得逼真且活泼可爱,工笔细致之中带有些许的粗率,显示出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局部

  李迪,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南宋院体花鸟画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历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2-1224年),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李迪所处的时代,在宋徽宗之后。徽宗赵佶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实是个名符其实的艺术大家,他对中国画史的贡献是无人能取代的。他不仅创作、保护并整理了大量传世佳作,其在位时还将画家的地位也提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位置。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题款

  宋徽宗建立了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颇具新意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使得中国画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567期:南宋 佚名《荷蟹图》


  南宋 佚名 荷蟹图 页 绢本设色 28.4x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花鸟画是五代黄筌徐熙两家体制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北宋初一百多年,黄家体制便是院体规范。北宋中期崔白、吴元瑜变革院体,表现出吸收徐熙一派画法。宋徽宗对不同画风兼收并蓄,南宋画院亦是如此。所以就总体上而言院体继承了黄徐二家的体制。黄氏体制的画法为用墨勾线定形,或填色或染墨,笔法细劲而有变化,其典型之作为工笔设色一类。再看徐熙画法,徐铉称之为“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徐熙则自称“未尝以傅色晕淡为功”。


  南宋 佚名 荷蟹图 局部

  《宣和画谱》对徐熙很是推崇,认为当时画花者多以色晕染而成,徐熙独到之处在于落墨,极有骨气风神。将黄徐两家的典型风范相比较,黄家偏重于色彩的晕染,徐熙偏重于墨线造型的笔法表现。这其中涉及重色、重墨、运笔造型之道等问题,绘画之形似正由此而来。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面貌为工笔设色一类,讲求赋色之功、笔法之道、造型之细致。宋代院体花鸟画综合黄徐二家,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画家身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对物象神态丰富细致的描绘是花鸟画成熟的表现。宋代院体花鸟画在细致写实中有得于此。


  南宋 佚名 荷蟹图 局部

  《荷蟹图》可能是荷花螃蟹类题材最早的作品。残败的荷叶枯黄斑驳,半浸于水中,一只团脐雌蟹挥螯伏于叶上。潺潺流水中生长、飘浮着红蓼、蒲草、浮萍、水藻等,其叶片边沿均已泛黄,显示出时已临秋,金秋时节,正是蟹美膏肥之时,荷叶的颓势与雌蟹的鲜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刻意求真,荷叶用双钩夹叶法描绘,叶之叶筋、斑纹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笔缜密严谨。《荷蟹图》画面意境生动,题材别出新意,为宋人写实画作的典范。荷蟹题材在后来的大写意花鸟画中,被徐渭进一步发扬光大,最著名的就是影响深远的徐渭代表作《黄甲图》。这种影响一直波及到现代大家齐白石。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462期:宋 佚名 雪峰图





在唐代之前,中国山水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真正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中晚唐,到北宋形成高峰,画派纷呈。以后的元、明、清及近代山水名家的风格,理论都能在宋画中溯其渊源。


肇于唐,大兴于宋,波澜涉及千载,中国山水画的轨迹,与词十分相似。

宋词百花齐放,略可分为豪放,婉约两类,前者曾被喻为关西大汉绰铜琵琶歌 《大江东去》;后者则被喻为苏杭少女捏红牙板吟《晓风残月》。 宋代山水画则分南北:北派阳刚 、南派阴柔。雄浑阔大的如晁补之题写的自画山水:“胸中自可吞云梦,盏底何妨对圣贤 ,有意清秋入衡霍 ,为君无尽写江天 ”;细微纤巧的如苏轼题写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渐长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幅作品今已不见,但诗画的意匠是不会相悖的。


宋代初期的绘画沿袭着五代的画风,人物画法吴道子,山水画宗荆浩和关仝,至李成和范宽始发扬光大。荆关二人大约均生于唐末,成名于五代的后梁。关仝师荆浩而成就过之,一直创作到北宋初年。公元960年,北宋开国后,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荆关二人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的《山水诀 》发展得更加丰富和纯熟。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宋代画迹,自然比魏晋南北朝、唐五代的都要多。但宋朝开国至今也已一千多年,历经劫火保存下来并能确认为名家真迹的也成凤毛麟角。宋画还有一个鉴赏的遗憾,即是没有名款的居多。那时许多画师被供奉在皇家画院,所画作品仅供御览,而不准署名,偶有款署也十分简单,致使原创与临仿在当时就混杂着。北宋张耒有一首诗叫 《题周文翰郭熙山水》,坦然自称为周翰的仿画而作。那位被仿的郭熙是当时山水画大家,与张耒同时生活在北宋神宗时代,可见当初人们对冠名权是多么不重视。这幅设色绢本立轴的雪峰图,就属于全无名款的一类。看它的时代与作者个人风格,当属北宋早期它是雪峰全景,万径人踪灭,连个孤舟蓑笠翁的点缀都没有,具备了山水画脱唐入宋的特征,也近似荆浩的 《匡庐图》、关仝《 秋山晚翠》的大气,山形中的皴纹,少许小青翠设色,在宋画中属于常见并难以摹仿的。此画虽无名款,但有罗振玉的赏鉴,罗氏将画作题为《北宋人雪山图》,赞其有“荆关之长”。


罗振玉(1866—1940)是二十世纪早期的国学大师,与王国维并称 “罗王”,是金石、敦煌学、甲骨文研究及书画鉴赏大家。在题款中,他特别提到许道宁,暗示此画很象许氏所为,“书此以待验证”


罗振玉所说的许道宁,是河北河间人,他的山水画师承于李成,被后世认为是李成,范宽后的北宋第一人,誉为“峰峦峭,林木劲硬”,“命意狂逸”,“颇有气焰”,许道宁有一幅传世的 《秋江渔艇图》 ,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那是一幅横卷,画出相当独特的的山形:画家用长皴从上往下扫出垂直峭壁,再从半山处往外甩开大弧线的缓坡。那山既不是由颠峰就斜下来的金字塔,也不是壁立千仞到底,显出另类的伟岸。我们眼前的《雪峰图》,不仅具备许道的“峰峦峭”特征,它的直线接弧线的山形更酷似《秋江渔艇》,或许,罗振玉前辈正是据此,见到《雪峰图》就想到了许道宁。


但此画究系何人所作,毕竟已是 “舟人指点到今疑”,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它所表达的宋初北派山水真趣。北宋贤相寇准有一首 《书河上亭壁》诗,与《雪峰图》的画意 就十分相象,叫做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消时”。


“谁画得”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画魂绵延,把千载依然的纯净与高寒,传达给偏于浮躁的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