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开学第一课》制片人王科雅的言论?

 昵称413468 2018-09-03

很多年没有接到过让大家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政府文件了,今后此类事会增加吗?

这个事涉及三个方面:

1,观众—-主要是孩子和家长,他们提的意见没毛病!文件层层下发,经过学校提出收看要求给学生和家长,大家肯定当成正经事来办,甚至有神圣感地正襟危坐,拉开架势准备收看。这时,这个节目迟迟不开始,直接引起反感;十几分钟广告,还涉及教育部严控的课外补习内容,犯了众怒。所以骂声一片,节目本身的优劣反而无人置评,带给家长和孩子的多是负面效应了。

坦率地说,出现这样的结果,教育部和央视出发点再是好心,也办了错事。

2,教育部—做事有瑕疵。很显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时下媒体的商业属性、节目的商业价值了解或者理解不充分、不到位。媒体需要钱来办节目、养活自己,是有利益驱动的。当你需要和媒体一起做一件不商业的严肃事情的时候,要充分沟通,把各种不严肃的可能完全消灭。否则呢,严肃的背书起了商业作用,有人恨你、有人笑话你。

3,电视台在发现网上骂声一片之前,肯定觉得播广告天经地义,能拿到这么多广告有些部门还会喜出望外,毕竟不是季播节目,广告量上不去。没人会去细研究教育部是什么意思,家长和孩子是什么感受,对当下的社会生态也不敏感。现在真出事了,反而有点懵。

确实有家长没有给孩子很好的陪伴,还有家长陪着孩子,结果没注意出事故了,啥样的都有。但是那是家庭问题,他们不是媒体、不是公器、不是公众媒介、不以大众传播为目的。不能这样掰扯这件事。

这是一个把好事办闹心了的经典案例!不论是媒体、还是政府部门,都得提高适应现下社会形态、管理形式,以及互联网+社会的新常态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