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上映一月有余,票房超过25亿,按照票价50元一张计算,影响人数超过5000万。如果说该片传达了什么价值观的话,恐怕也会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如果说该片就是一个喜剧,不传达什么价值观,恐怕就更可怕了(洗脑于无形)。因为,尽管很多时候好像没有触及,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意识,但是仍然不存在什么没有价值观的作品。 作为成功的喜剧作品,在商业成功以及制作精良上,《西虹市首富》都是值得肯定的。整个影片充满了讽刺(以及呼应经典和热点——梗),它讽刺了足球(假球、球队、甚至齐达内)、碰瓷、恶俗餐饮、裸体艺术、股市(炒仙股)、专家(股评家)、股神巴菲特、文化类电视节目、房地产(必贵园)、精英(柳建南)、投资(砸钱)、创业创意以及梦想、同性恋、保安、服务员、保洁员、朋友和友情(狗_汪汪)...... [话外:从讽刺的密集和设计上,开心麻花确实厉害。例如,最后的大翔队和恒太队的足球比赛中,艾伦饰演的高然,被宋一鸣饰演的庄强调侃,而被红牌罚下,高然下场走过奖杯。不管是调侃内容,还是下场的场景,都在玩2006年世界杯决赛齐达内被红牌罚下的梗。] 实际上,全片所有的讽刺,都可以归结到“对金钱的态度”上,没钱的人只要面对钱足够多的时候,一定就会丧失尊严,无一例外。反过来,有钱的人只要砸钱,一定会化腐朽为神奇,不管是让不靠谱的创业计划大获成功,还是让一个原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爱上自己。甚至,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减肥如此的难,花上几千块钱运动/吃药/塑身都未必管用,竟然会因为减肥可以赚得眼见为实的几百上千块钱而减肥成功(还是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这里的减肥成功并不是人们仇富(让王多鱼赔光20亿)的“功劳”,而是对千千万万普通人重视金钱却无意志品质的最大讽刺。 不过,最最厉害的讽刺还是在柳建南和夏竹两个人物身上。柳建南未出场就营造了集高学历、精英、学者、模范于一身的十大青年光环,但人物一出场,面对金钱秒变唯利是图、虚伪伪善,随着剧情的发展,其谄媚、吝啬、没有骨气、阴险更是逐一显露,最后那句为王多鱼和夏竹送去的祝福,简直让人作呕。 相比之下,对夏竹的讽刺则极其隐晦。她不仅敬业、善良、爽直、勇敢,以至令人尊敬,而且有霉运、弱小、孤寂,以至令人怜悯。然而,在她的生日被柳建南所毁并伤心透顶的情况下,在此前王多鱼并没有追求她的征兆的情况下,夏竹自己却“想入非非”地自认为王多鱼的烟花是为她而放,“清高”就此溃于蚁穴。 在王多鱼接下来“浪花一朵朵”的“攻势”下,她半推半就、欲迎还拒地,步步走进了王多鱼的怀抱。在担心王多鱼不靠谱的投资失利,却得知获得成功的消息之后,还诚恳地为自己的“短视”而向王多鱼道歉。尽管有坐网约车发现碰瓷是真而明白最初是误会了王多鱼这个情节,但如果用此来填补夏竹为什么爱上王多鱼的心理逻辑,是弱得不能再弱了。显然,剧情的设计有意无意的,还是金钱的力量更大。 可是,夏竹难道不是因为王多鱼肯放弃三百亿来救他而爱他的吗?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了,即整个故事的主题预设问题,只有这个预设不证自明的成立,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故事。 为了直觉的疑惑,为了这篇文章的观点和逻辑有证据,我也是二刷电影,反复思考,终于明白了下面这个道理:王多鱼是二爷的“唯一”继承人,虽然二爷对王多鱼设置了三道考验,但如此谨慎又法力(钱力)通天的二爷和“二奶”金先生,实际上在考验之前对王多鱼已经是基本认可的,料想他应该能够通过考验,即使他通不过考验,估计也会有B计划,三百亿早晚是王多鱼的。 也就是说,王多鱼继承300亿几乎是确定的结果,三道考验不过是为了王多鱼的成长进行的锻炼计划,想想带着条件一个月花光10亿比赚到10亿一点都不简单,这也是只有富豪们才会想到的锻炼继承人的方法。 只有这样想了,才能明白剧中最重要的一个“讽刺”线索,即王某聪的10亿身家发型。表面,这好像是全剧唯一讽刺金钱或者说“有钱人”的地方。然而,有了上面的推断,表面的讽刺实际转变为一种拜服。不管是1亿小目标,还是给儿子5个亿练手,在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的数字和想法,在富豪看来,是再小儿科不过,以及再划算不过的想法了。这与整个《西虹市首富》的故事框架,即一个月花光10亿(背后还有300亿)的考验计划及效果,是如此的匹配。 因此,充满讽刺的《西虹市首富》实际上唯独没有讽刺金钱。再对比《西虹市首富》所改编的原版电影《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后者的主题可确实是在讽刺金钱啊!回到我们中国也是一样,讽刺金钱本是喜剧的最常见题材之一,不管是文学、电影,还是相声、小品,都有很多这样的讽刺。例如,我女儿三岁在姥姥家长住时,将一部《三毛流浪记》的画册看了一遍又一遍,很是喜欢。三毛很苦,但整个作品透漏着对劳苦大众的温暖同情,以及对金钱和“地主”“资本家”的批判。 现在,稍微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喜剧作品对“金钱”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不是批判,而是崇拜,低卑上媚的崇拜。这样的价值观,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即将停笔之时,发觉这篇文章是我目前最有批判性的一篇了,写着写着也被自己的结论震惊。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西虹市首富》仍然是有正能量的。除了对待作品专业和诚恳之外,主创们心中的理想通过两个细节也显露无疑。一个是如果王多鱼放弃花光10亿的考验,可以拿走一千万的这个一千万支票的签名:金凯瑞,这是主创们对西方喜剧人Jim Carrey的致敬。另一个是多次出现的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喜剧人周星驰的致敬,包括模仿《少林足球》的镜头,以及模仿《功夫》中斧头帮动作的镜头。
还是为开心麻花的喜剧理想点赞!生活,不就是在诸多不如意中将那一点点正能量尽力地扩大吗?影片最后的足球赛,虽输也要守住不能输两位数的底线,不正是表达了即使无力扩大正能量,也不能任由负能量过界吗? [这也有我最不舒服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要让庄强用下体挡出终场必进的那个球呢?表面看好像是表明很有血性,但不仅看起来不美不舒服,而且似乎寓意了弱者和底层人一无所有只有身体可拼搏可消耗的悲惨。对比之下,世界杯中克罗地亚的最后两场比赛,人家踢得也很辛苦,但是不压抑不悲惨,感动中仍有美感] 说了半天《西虹市首富》,标题中的问题,“穷人”的价值感是如何被剥夺的?并没有正面回答,待有空再单独成文。 |
|
来自: rexue_2014 > 《形势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