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亲九年,高收入女白领为什么最后选择单身?

 昵称56474081 2018-09-03

心理学案例:

    老家山东的刘女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职场女性,身高168cm,名牌大学硕士学历,相貌,气质都很出众,在北京工作月薪两万以上,从27岁开始相亲,一直到今年已经36岁,仍一无所获,刘女士告诉我们,她清楚症结出在哪里,自己在心理上对婚姻非常排斥,实在无法走进婚姻,我们想了解其中的原因,约见了刘女士,以下是刘女士以第一人称的口述。

    我老家在山东,家里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我从小就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像别人的家长那样抱过我,亲过我,她根本不喜欢孩子,从我记事起,妈妈和奶奶经常闹矛盾,我就成了他们的发泄对象,我在妈妈眼里是奶奶的影子,时不时就拿我出气,在奶奶眼里我是妈妈的影子,也是时不时拿我出气,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大人和大人之间互相看不惯,表面上忍着尽量不直接发生冲突,但是心中的怒气无处发泄,我就成了出气筒,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对我心理上的伤害有多严重,我从小就感到自己是个累赘,是个多余的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营养也跟不上,经常生病,别的孩子生病了,家长都特别重视,更加疼爱,我小时候生病,每次妈妈都很生气,又耽误她上班,请假扣钱,在她眼里永远是钱更重要,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感受到妈妈疼爱我,她对我的要求就是听话,听话,听话,直到现在,我最恨也最后悔的就是听话,听话,听话。

    妈妈是极其固执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理,这么多年,身边最亲近的人,奶奶自不必说,爸爸这边的兄弟姐妹都没有什么来往,妈妈自己的兄弟姐妹表面维持着联系,实际背后也都是说她的不好,她为自己的错误和固执付出了代价却不自知,直到现在,奶奶去世好多年,妈妈还经常想起来说奶奶的不是,我现在长大了,听她说当年的事,其实妈妈从结婚进入这个家门开始,心里就把婆家人当成了对立的一方,心里想的不是孝顺老人好好相处,而是争这个争那个,一定要自己在家说了算,什么事都要管,在她眼里只有他们自己娘家人是亲人,其他的都是外人,甚至小时候的我,也是她嘴里的老刘家的孩子,同样一件事,娘家人做错了也是对的,婆家人做对了也未必满意,那你结婚干嘛呢,跟着你娘家人过一辈子就好了,还出来嫁人组建家庭干嘛呢,奶奶不照看我,毕竟她没有义务,你是我亲妈,为了和奶奶置气,你就能不管我,拿我出气吗?我现在大了,实在是不想回家,别的父母见到女儿,一般会问,工作累不累,辛不辛苦,身体怎么样,别心疼钱,多吃点好的,注意休息,多出去玩一玩,每天要开心快乐。妈妈对我永远就那几句话,一个月赚多少钱,现在攒了多少钱,以后结婚了要说了算,我们用钱得给我们拿。在她眼里只有钱钱钱,我不是她的女儿,只是她的工具而已。每次她让我以后结婚一定要家里说了算我都在想,你自己这样做,犯了严重的错误,导致家人亲戚都不合,我从小心理就受伤害,爸爸肯定也是两头受气,你自己也气了一身病,你得到什么好处了?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你还要让我也犯这样的错误,重复你的悲剧呢,真是固执到了极点。我原来在山东考上了公务员,待遇非常不错,但是为了远离家里,不受他们的管制,我毅然决然去了北京,大了之后说我和她不亲,我小时候因为你心理上受到了伤害,我还怎么和你亲,我和她提小时候的事,她总是轻描淡写,或者把错误安在奶奶头上,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世间万物都是因果,你在我小时候种什么因,长大后自然结什么果。

       她现在经常催我结婚,实际就是因为她造成了我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导致了我的心理对婚姻非常排斥,非常恐惧,更别说要孩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现在不但是妈妈催婚我受不了,只要她说听妈妈话怎么怎么样,我就已经烦的受不了了,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应激性的涌了上来,心里非常痛苦,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小时候心里受伤的情景,晚上也是做噩梦,这几十年我都是在为小时候伤害的阴影中度过,神经衰弱,头痛,抑郁,多梦易醒,苦不堪言,她哪里知道这些,看我婚姻没着落,只知道更加频繁的催婚,我又何尝不想结婚,但小时候的阴影我永远无法忘记,我已经想好了,和她讲不清道理,给她留一笔钱,我准备明年出国,不想再回来了,国内的回忆都是眼泪。

    心理专家解读,刘女士痛苦的根源在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实际上,孩子在十来岁之前的意识已经形成,童年的经历对成年之后婚姻和生育的选择影响是非常大的,大人总是以为孩子小不记事,婚姻和生育是成年之后才想的事,实际并非如此,人长大的选择都是来源于儿时的意识,都是在找儿时的影子,父母的婚姻和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风向标,父母怎么做,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女士之所以最后排斥婚姻,和她母亲在刘女士小时候的冷漠表现关系很大,加上刘女士小时候体弱多病,心里非常脆弱,承受不了压力,性格偏敏感细腻,综合因素导致了小时候的心理阴影持续了几十年无法释怀,只要她母亲开口说“听妈话”,她就应激性的痛苦,这个“听话”就是绳子,对应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心理上的痛苦这条“蛇”,从结果上说,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无力改变的现实,只能呼吁年轻的父母,多关注你的孩子,尤其是10岁之前的小时候,可能这十年,将会决定孩子一生的选择和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