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妇科痛经

 空空是如如不动 2018-09-03

女科奇穴治痛经--周尔晋之女福穴 

    此穴亲身验证多次,痛经时双脚强压不揉,疼痛立止,极力向亲们推荐。此穴还是妇科保健之要穴,效果非凡。

要点:不要怕压穴痛,压得越痛效果越好(要能忍一时之痛换几天舒服日子),即压即止,神效。

周尔晋之女福穴【附图】

治疗妇科痛经

  就是给女人带来福气的大穴。它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极易辨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对于妇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经、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以及女子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女福穴”,是周尔晋先生发现并命名的。当年周先生在安徽定远的时候,有一位妇女3次产后都患有子宫收缩痛。她第二次产后发病的时候,周老用耳穴给治好了,到了第三次发病的时候,病情更为严重,而且小便不通,疼痛不已,耳穴也毫无效果了。周老当时想:脚乃是肾、肝、脾3经的聚集之处,在脚上是否能找到治疗该病的高升点呢?果然,在她脚外踝前不到一寸的地方,周先生找到了一处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这位产妇不痛了,小便也通畅了。此后,周老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他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
  女福穴还有强壮腰腿的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也有防治作用。而且,这个穴不仅仅能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福气,同样还能给男性带来福气。当一些朋友患有前列腺炎等男性病时,按压这个穴也会非常有效。
另:参考《简易X形平衡法》P37
按摩要领:强力指压而不揉动,以保护皮肤,压穴半小时以上,不限时间与疗程,以压痛强时间较长为最有效
 
【痛经特效穴】作者:竹林居士10
   【痛经特效穴】十七椎,痛经严重者,按压十七椎2—3分钟,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这个方法对寒凝血瘀的痛经效果最好。十七椎,在督脉的循行线上,是一个经外奇穴,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家里有艾条的朋友不妨让家人帮忙多灸灸。 
治疗妇科痛经治疗妇科痛经
 
============================================
痛经(验方)发作时用两个酒精卫生棉球分别塞入耳中即可。
痛經:在生薑、紅糖水裏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适用于属于虚寒体质的人,如有血块,颜色也是暗暗的,说明有淤血在内。痛经主要是因为血瘀引起的,可改用白糖和生姜煮水喝.白糖有祛瘀的作用。

治痛经:用花椒10克,胡椒3克,二味共研细粉,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眼,外用伤湿止痛膏封闭,每日1次,此法最适宜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少女经痛经闭难忍速用马鞭草一撮烳水加酒加糖内服,神效。

经前腹痛:五灵脂10克,香附15克,炒香附时洒点酒,加水煎至300毫升,分早晚各服一次,两次痊愈.

痛经:痛经每月结束后吃一颗“红枣蛋”,不是每天吃,只要结束吃一颗就好!连续吃两个月,也就是总共只要吃两颗就好了,如此一来就可以持续多年的好日子啰!两碗水、十几颗红枣、洗干净且敲破蛋壳的蛋一颗。蛋只要敲到有裂痕就好,不要有沟,使得蛋青蛋黄流出来。红枣和破蛋一起煮,煮到两碗水变一碗水,请剥壳吃蛋,品尝红枣汤。真是太神奇了!

 

三七治痛经(转自胡兵偏方工作室)

    热心网友:(解脱人生痛苦  375470395)“胡兵老师您好:我是医院里退休的,有个治疗痛经的方子要献给痛经的女性,这个方子已经有很多人用过了,既简单又效果好。方子:三七粉(一定要去药店里买质量好的、坚硬的三七研成)。用法:经前三天服,一天服两次,每次2克,经后服两天,开水冲服,下个月还这样服用。想通过您的空间告诉有缘人,解脱她们的痛苦!一般患者两个月就基本不痛了。”献方人:肖医生 北京

治痛经偏方,治一个好一个!

     热心网友给大家送来一个超级简单的痛经验方,据热心朋友说:不管原发还是寒淤性的(除了非特异子宫内膜移位痛经的只能够缓解),其余的都是吃一个好一个。好了,不多说了,方子发出:赤芍60克,干姜30克    上两味研粉,分成八包,每次经期前,每天早、晚各服一包,必须黄酒(药店有卖的)送服,2到3个周期痊愈。 痛经是现在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妇科疾病,可是真正治好的却不多,热心网友献出这么好的验方,希望大家能早日解除痛苦。

治痛经奇招——打喷嚏

方法:皂荚3份、冰片1份,共碾极细末装瓶备用。凡痛经时,取药末少许置手帕或手掌中,令其捂鼻呼吸,顷刻病人张口收腹喷嚏频作,继而周身微汗,精神振奋。每天1-3次,痛经可除。

=====================================================

山楂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
     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 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这样可以帮助女人调节痛经,让女人们那几天不再痛苦。

=======================

灸承山穴治疗痛经快的5分钟止住了有些人30分钟止住了,但是一般人都在30分钟以内。他是灸一次了之后他就当时很舒服,然后灸到2到3次了之后有止复发的作用为了力量大一点会把三根艾条,或者两跟艾条绑在一起,就是灸承山,主要是方法简便易行但是这个的好处就是他能够止复发的概率,灸个3次到5次,有的3次,特别严重的5次.

      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

痛经一次治愈                    作者 魏绍金命理医理求是

痛经一次治愈 

    很多女性朋友常年受痛经的困扰,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治愈,有的甚至严重的影响工作和生活。在这里我为你介绍一种永远告别痛经的方法:四味中药二两红糖就搞定了。

    益母草50克 马鞭草50克 艾叶50克 红花40克   用三碗水煎成一碗水,加二两红糖。别忘了要在例假来的当天服药。一次就可以治愈痛经。 

(二)治疗痛经的神奇妙方

    每一个成熟女性几乎都有痛经的困扰,它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处方: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
服法:水煎服。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天。连续服三个周期,痛经可以治愈。
体会:痛经的发生与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偏方用药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红花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常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瘀血作痛。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
  

 (三)宫寒痛经秘方--治愈无数患者黑附子5克、艾叶3克,生姜片6片加水一碗半,熬20分钟后加红糖20克趁热喝每天早晚一次,一般当日见效,连用3个月经周期治愈。本方只可用于宫寒、痛经。中医用此方临床治愈无数宫寒、痛经患者。原料易取、便宜。一副药只有几毛钱,没有副作用,值得推广。

==================================

痛经偏方——介绍一种永远告别痛经的偏方

    很多女性朋友常年受痛经的困扰,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治愈,有的甚至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在这里我为您介绍一种永远告别痛经的方法:四味中药二两红糖就搞定了:

 益母草50克 马鞭草50克 艾叶50克 红花40克

 用三碗水煎成一碗水,加二两红糖。别忘了要在例假来的当天服药。一次就可以治愈痛经。

 附录参考:治疗痛经的神奇妙方

 每一个成熟女性几乎都有痛经的困扰,它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处方: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

 服法:水煎服。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天。连续服三个周期,痛经可以治愈。

 体会:痛经的发生与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偏方用药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红花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常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瘀血作痛。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

=======================

用桃核承气汤治痛经

痛经医案:讥某某,女。痛经数月,医治无效。经前三日少腹拒按作胀,痛如针刺之状,月讯先期而至,经色紫暗量少,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形瘦无力,舌边紫,苔薄黄。脉带涩象。淤滞日久,郁而化热。经云:“血实者宜决之”,用桃核承气汤逐淤通经。
桃仁12克.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甘草3克,桂枝6克 3剂。
药后经来紫黑,所下夜块甚多,腹部不痛,烦热亦松。用四物汤加味调理,月经从此正常。

 

治疗痛经

气滞血淤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难忍,拒用手按,经血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经净痛止.胸乳胀痛,心烦易怒.

方药:膈下逐淤汤<<医林改错>>

桃仁12克   红花12克   乌药15克   赤药15克   丹皮15克   元胡15克   灵脂15克

芎12克   当归12克   香附15克   枳壳15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中成药:伤科七厘散    每次一支,每日2~3次,经前温开水送服.

 

子宫虚寒痛经:经至或经净小腹冷痛,遇寒增重,得热痛减,经色淡黯,腰困头晕,乏力怕冷.

方药:温经汤<<金匮药略>>

参8克   当归12克   川芎15克   白芍15克   桂枝8克   麦冬12克

半夏12克  阿胶10克   甘草6克   吴茱萸10克  生姜8克   水煎服  

中成药:人参鹿茸丸或艾附暖宫丸,每次一丸,每日2次.

偏验方:小茴香30克 当归20克  枳壳2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月经来潮前连服四剂.

 

痛经汤
处方:当归10g   川芎10g   牛膝10g  香附10g  荔枝核10g   赤芍10g,

     五灵脂10g  肉桂6g    吴萸6g   红花6g   元胡10g    甘草6g。
主治:原发性痛经。
用法:日1剂,每次月经前3日左右开始煎服,服至月经来潮第1日后停服,连用3个月经周期。
验证:治疗原发性痛经187例,年龄17-27岁;病程2-8年。结果:服药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痛经消失为治愈,共148例;停药后痛经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为有效,共37例;痛经有所减轻,但停药后又复为无效,共2例。

================

痛经汤
【来源】吴培生,《中医杂志》(5)1981年
【组成】制香附10~15克,丹参5~30克,大安桂6~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痛经在妇科临床颇为多见。病因虽多,总不越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所致,“不通则痛”,故处方立足于气调则血行,血行则气顺,用药多入肝脾二经。是方以香燥理气之香附、木香、延胡索入肝脾以行气止痛;川芎、红花、赤芍、丹参、泽兰多入肝经,均为行血活血之品,血行则气调,疼痛自缓。大安桂为肉桂中之佳者,皮厚、油重、气浓,能温经通脉,调理冲任。血得温则行,气血和而痛除。且香附、延胡索调血中之气;丹参、红花行气中之血,四药为伍,并行不悖。桂、芍一炉,温凉互制,行血滞而达气机。临床应用,尚须结合辨证,灵活加减,每获良效。
【主治】痛经。【加减】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克;小腹两侧刺痛,血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有紫块,加莪术;经色淡,加制附片;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补骨脂各12克;空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疗效】经反复实践检验,临床应用,每每得心应手,效果甚佳。
【附记】临床观察,痛经一证,多见于未婚女青年,已婚者少;瘀证、实证、热证多,虚证、寒证少。又在痛经发作期服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治寒凝痛经方
【来源】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肉桂3~6克,小茴香6克,制香附、当归各9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5克,青陈皮各9克,阿胶、艾叶各9克,益母草30克,乳香、没药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方解】本方系由胶艾汤(阿胶、艾叶、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去地黄,加他药而成。方用当归、川芎、赤芍、白芍养血活血;胶艾补血止血;肉桂、小茴香、制香附温经散寒;青皮、陈皮理气止痛;益母草活血调经;乳香、没药化瘀定痛。本方重在温经活血止血,用治寒凝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屡收良效。
【主治】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临床应用,屡收佳效。
【附记】另据陈氏介绍:用王不留行籽放在香桂活血膏上,贴三阴交、关元、气海穴上,每天换1次,并经常用手按压,在月经前二三天感到略有不适即贴,对部分痛经患者有预防发作的效果。

 

桂香琥珀散
【来源】钱伯煊,《女科方萃》
【组成】肉桂、沉香各1.8克,琥珀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每次用温开水冲服1~1.5克,日服2~3次。痛剧可临时加重分量服用,止痛效果很好。如用于产后癃闭,分量加倍,自可奏效。
【功用】温经调血,通脉化瘀。
【方解】本方以肉桂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温通血脉;沉香调气降气,温暖肾脏;琥珀宁心安神,行水化瘀。三味合用,药简而力峻,共奏温经通脉之效。用于痛经患者,尤多用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痛时恶心、呕吐。又本方在温通经脉的基础上,又有琥珀的利尿通淋作用,故对于产后因寒凝瘀阻、膀胱气化失宣而致的小便癃闭之证,疗效亦佳。
【主治】妇人痛经,产后癃闭等证。产后因寒、因瘀而致的小腹疼痛,亦可用之。
【加减】如无琥珀,可用延胡索末代之,疗效亦佳。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捷。

 化膜汤
【来源】朱南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蒲黄、赤芍各12克,三棱、莪术、青皮、生山楂各9克,乳香、没药各6克,血竭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经量过多者,在月经期间起服,连服10剂。
【功用】活血化膜,理气止痛,祛瘀止血。
【方解】方中蒲黄、赤芍、山楂活血祛瘀;三棱、莪术破瘀消积;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青皮散结化滞,疏肝破气;血竭行瘀止痛兼能止血。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膜块除而腹痛止。
【主治】脱膜痛经。此证多发于未婚女性青年,其痛甚剧,起于月经初潮期,在行经的第二、三天产生剧烈腹痛,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块物随同经血脱落而出。待块状物流出后,腹痛渐减,已婚者多不孕。
【加减】预防经量过多,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出血经久,气血耗损,则于行经后调补气血。如此调治2~3个月,使膜消不复作祟为止,则痼疾荡然,气血安和。
【疗效】多年应用,确有良效。

活血祛瘀化癥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经验选》
【组成】三棱9克,红花、五灵脂各6克,生蒲黄、苏木屑、当归各9克,川芎3克,赤芍9克,花蕊石12克,乳香、没药各3克,炙鳖甲12克,台乌药、木香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软坚化癥。
【方解】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瘀积日久,遂成癥瘕积聚。方中以三棱、五灵脂、蒲黄、苏木活血散瘀破积;当归、红花、赤芍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木香、乌药、川芎疏理血中之气而止痛,更入花蕊石、鳖甲软坚化瘀。合之为活血祛瘀化癥之剂。
【主治】痛经(膜样痛经)、癥瘕积聚。【加减】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颇见效验。

 热性痛经方
【来源】沈仲理,《中医杂志》(1)1989年
【组成】当归、川芎各10克,赤芍、大生地各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没各5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分早晚各服1次。
【功用】活血散瘀,清热解郁。
【方解】痛经一证,多因受寒而致,但热郁所致者亦不罕见。病由肝郁气滞,郁而化热而致。本方系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方用四物养血凉血、调经止痛;加红藤、五灵脂活血散瘀、金铃子理气解郁;尤加败酱草一味性味苦平,有清热消痈肿、化瘀止痛之妙用,故合而用之,尤其适用于热郁痛经之证。
【主治】热郁痛经,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1次腹痛甚剧,或见血块流出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加减】如证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共研细末,分成5包。每日1包,分2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
注:本方于经行前腹痛开始服用,连服7剂。服用三个月,痛经必愈。
【疗效】临床屡用,服后痛减,连用三个月痛经即愈。效佳。

 散瘀见喜汤
【来源】言庚孚,《千家妙方·下》
【组成】制香附、五灵脂、延胡索各10克,春砂仁6克,晨童便1盅(兑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经。
【方解】根据痛经久治不愈,久痛入络,久痛必瘀之理,又具少腹刺样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暗、量少有块,脉象涩等特点,证属气血瘀滞,壅塞胞宫无疑。故方用制香附、善走血道、行血中之气,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五灵脂、延胡索化瘀通经以止痛;春砂仁入脾胃,醒脾以助生化气血之源;取童便1盅服以清肃下焦,合之则能使气顺、瘀去、痛止、经调。因病痊愈,故而受孕。药简力宏,屡见奇功。
【主治】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
【疗效】多年使用,屡见效验。曾验证数例,经初潮始痛经,婚后2~5年不孕,使用本方,守方30余剂,自后月经正常,多次年后陆续受孕,足见本方之奇功矣。

加味活血理气止痛饮
【来源】单健民,《千方妙方·下》
【组成】蜀羊泉12克,蒲公英25克,赤芍15克,丹参、淮红花、当归、延胡索、五灵脂、桂枝、山皂刺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经期来前,连进数剂。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解】膜性痛经,多由内分泌失调,生殖器官异常所引起。证属气滞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瘀滞胞宫,“不通则痛”。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法。方中以五灵脂、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行血脉;赤芍、当归、延胡索理气止痛、兼消瘀滞;桂枝温经通脉,使气血运行流畅;更得蜀羊泉、蒲公英、山皂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促其凝滞早散,使经得畅。诸药相加,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使气血凝滞之结得以消散而病获痊愈。
【主治】膜性痛经。证见经前、经期小腹坠痛,经量少,经色紫,夹有白色片状膜。舌边有散在紫斑或伴乳房胀痛。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略作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一般初服(经前一周)数剂痛经即明显减轻而渐止,后嘱“经周期”服数剂,连用五个月经周期,可收痊愈之效。

益肾通经汤
【来源】于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山药20~30克,巴戟天、香附、当归、熟地各9~15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肾疏肝,行血止痛。
【方解】方用山药、巴戟天、熟地滋肾补肾,促使天癸的成熟及冲任的通盛;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调肝,理气解郁;当归、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诸药合用,共奏养肝肾、调冲任、行血止痛之功。
【主治】功能性痛经,尤以经痛伴有腰酸神疲等肾虚者尤宜。
【加减】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萸、木通。
【疗效】8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药后3个周期行经无腹痛,伴随症状消失)63例(占71.59%);好转(经期腹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好转)21例(占23.86%);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45%。

 痛经饮
【来源】杨承先,《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炒川楝子、醋炒元胡、炒小茴香各10克,川芎、乌药各6克,益母草、炒白芍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活血,温经止痛。
【方解】功能性痛经以未婚女子为多见,而女子每易伤于情志变化,或感冒风寒。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川楝子疏肝理气;元胡活血止痛;小茴香、乌药行气散寒;益母草养血祛痰;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诸药相伍,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效。
【主治】功能性痛经而证偏气滞寒凝者。
【加减】行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行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行经后痛者,加党参、熟地各15克。
【疗效】治疗92例,并随访半年以上,服1~3个月经周期后,经行痛止者76例,经行痛减者16例,总有效率达100%。

 温经散寒汤
【来源】蔡小荪,《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当归、川芎各10克,赤芍、白术各12克,紫石英20克,葫芦巴6克,五灵脂12克,金铃子、延胡索各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艾叶各6克。
【用法】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温经化瘀,散寒止痛。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瘀;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术补脾健胃、和中燥湿,以制约上述诸药伤中耗气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神农本草经》指出:“治女子风寒在子宫。”《本草纲目》李时珍说:“紫石英主治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葫芦巴性味苦大温,入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阳、逐寒湿的功能,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镇痛的作用。小茴香、艾叶亦有温经散寒之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化瘀、散寒止痛之功。故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
【主治】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加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临证应用,贵在化裁。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服3~5剂见效,10~15剂可愈。

养血和血汤
【来源】黄绳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10克,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川芎10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血和血,缓急止痛。【方解】痛经多发于青少年。究其病机,乃本虚标实之证,治宜养血和血。方用当归、川芎养血和血,阴血同源,故入白芍配枸杞子以滋养肝肾之阴;当归配香附,行气活血;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血、缓急止痛之功。本证虽有瘀血不去者,但一味攻伐,只可见效一时,而必然损伤精血,阻碍生机,故立养血和血一法,正符此意。
【主治】痛经。【加减】若见经期或经前小腹疼痛,经行量少,血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脉沉弦,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者,属气滞血瘀,加柴胡、丹参、益母草;血瘀偏重,加生蒲黄、血竭;若见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者,证属阳虚寒凝,加泽兰、鸡血藤、巴戟天;若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月经先期,经行不畅,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脉细数者,证属阴虚血滞型,可去香附、加生地、丹皮、麦冬、川楝子;若见经期或经后小腹疼痛,月经多后期,经量涩少,多伴子宫发育不良,腰酸,爪甲不荣,倦怠乏力,舌质淡,脉细者,证属肝肾亏损型,加熟地、山萸肉、川断;若见便溏,加土炒白术、茯苓;若见呕吐,畏寒肢冷,加吴茱萸;若见口苦心烦,加竹茹。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临床应用本方更应注意,服药一般从经前7天开始,直至月经来潮。若有条件,或肝肾亏损较重,平时亦应服药,当以调补肝肾为主。若挟血瘀,应视血瘀之轻重,慎用桃仁、血竭、三棱、莪术,多选用川芎、丹参、泽兰、鸡血藤之类为宜。笔者验之临床,用本方为主,并随证加减,每收佳效。
======================================================

行经腹痛

 凡经水将行,腰腹胀痛者,此气滞血实也。用桃仁四物汤∶归尾、川芎、赤芍、丹皮、
 香附(制)、元胡索各一钱,生地、红花各五分,桃仁二十五粒,水煎服。
 如瘦人责其有火,加黄连炒,黄芩炒,各一钱。肥人责其有痰,加枳壳、苍术各一钱。

 

痛经:单纯性痛经的基本方
      茵陈15  台乌药10  香附10  桂枝15  吴茱萸6  当归15  玄胡10  构杞15
     (血瘀加桃红各10,肝郁加柴胡10炒栀子10)

痛经:取胡椒3克研成细末,以白酒20毫升冲服。每日一次,连服两次即可。

 

妇女疼经有血块,元胡10克 香附10克 白芍10克 甘草5克  神效

 

治痛经: 生姜10克,红糖30克,花椒3克,大枣10个,水煎,趁热服。用于寒性痛经。

        姜枣茶,治痛经;伏所主,先所因。月事前,一周服;姜枣嚼,经痛停。

 

治痛经: 花椒9克,生姜24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寒性痛经。


治痛经:肉桂、炮姜、吴茱萸、茴香各15克,共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消毒纱布一块,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治痛经:炙甘草20克肉桂10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5克水煎服,日一剂。治疗寒性腹痛29例,皆获满意疗效。

痛经方:方药及用法:吴萸3克,肉桂3克,当归10克,制香附12克。水煎分2次服。主治:痛经(寒凝型)。 

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

处方:肉桂12  炮姜12  当归10  川芎10  赤勺10  桃仁10  香附子10 

     五灵脂12  生蒲黄12  元胡12  琥珀3  共为细末
用法:取药面适量以60度白酒调膏敷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敷5--6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妇女痛经简易疗法  (民间验方)
    于经前1、2天,将中药"七厘散"粉末3克,撒于肚脐下三指处的关元穴,然后将"香挂活血膏"贴于药上,经痛即止。(注:孕妇禁用)

 

痛经外治法
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和腰骶部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或寒湿疑滞,脉络阻滞而引起。
处方:元胡10克  朱砂2克  细辛8克  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末调匀,装瓶备用。于月经前取6克加面粉及米酒适量,制成小药饼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换连用4-6天。

 

痛经内服方:
处方:  泽兰、丹参、月月红根各15克, 水煎, 分2次服, 每日1剂, 连服2-3剂, 甚验.

===========================

痛经痼疾
    马金枝,女,25岁,婚后5年不孕。室女时即患痛经,经医多人,服药数百剂不效。其症,经前3日,少腹开始坠胀绞痛,日甚一日,辗转床笫,冷汗淋漓,肢厥如冰,头痛而呕涎沫,如害一场大病,至第4日经行始减。经量少,色黑多块。面色乌暗,眼圈、山根、环唇色黑。诊脉沉紧搏指,舌左边尖布满瘀斑,证属寒凝胞宫,寒主收引,不通则痛。且病程已达右10年以上,久治不愈,深入血络,已成痼疾。拟当归四逆加吴莱萸生姜汤合少腹逐瘀汤合方化裁,开冰解凝,逐瘀通经:
    当归45克,炙草、赤芍各30克,肉桂、细辛、吴茱萸(洗)各15克,通草、川芎、没药、炮姜各10克,桃仁20克(研),红花、土元、炒小茴各10克,失笑散20克(包),柴胡15克,丹参30克,炮甲珠6克(研粉热黄酒冲服),鲜生姜10大片,大枣12枚。
    上药,经前服3剂,出现月经前兆即连服3剂,连服2个月。
    1980年1月3日二诊。两个月共服上药12剂,当月月经畅行,下黑块屑甚多,痛减其半。次月经前痛止,经临胀痛轻微,巳能耐受。刻诊,面部红润光泽,山根、环唇之黑色均退净。唯牙龈棱起处仍见淡黑;腰围如折,不耐坐立,脉中取和缓,舌上瘀斑少有淡痕。原方桃仁减为10克,加肾四味120克,每月经见连服3~5剂,经净停药,连服2个月。       次年春,路遇其婆母,知上药又服10剂后已全好,现已怀孕。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来源http://bbs./thread-66501-1-1.html

===============================================

傅山方治愈30年痛经         作者:魏绍金

    用桂枝加附子汤,我治好了J法师的出汗证,J法师又给了我新的任务,她三十年的痛经请我治疗。我手头刚好有桂枝茯苓丸,我让J法师服用,结果效果不明显。J法师的症状是,每次月经前2-3天,脐下疼痛,钻心的疼痛。J法师说,病是因30年前,在山上修行,天气特别湿冷,几年下来,就落了这个病根。
    回到北京,我首先想到《傅青主女科》,一翻书果然傅青主有专门治疗月经前脐下疼痛的处方-温脐化湿汤,傅青主认为,月经前脐下疼痛的病机是,下焦寒湿相争。符合J法师得病的来源。治法是,利其湿而温其寒,使冲任吾邪气之乱,脐下自无疼痛之疚矣。于是我抓两付温脐化湿汤,磨成细粉,寄给J法师,让J法师一天服三次,一次服5g,月经前10天服药,将古方磨粉这是我在门诊实践出的经验,古方磨粉服散剂,与汤药疗效相同。
    结果J法师第一次服药后,月经前2-3天脐下没有痛,第二个月将继续服药10天,脐下仍没有痛,如今一年已经过去了,J法师三十年的痛经就这样简单地被温脐化湿汤治好了。
温脐化湿汤处方: 炒白术30g(原方是土炒)茯苓9g 炒山药15g 巴戟天15g (盐浸) 炒扁豆9g 白果十枚莲子三十枚不去心(此药店没有,当地买)
    此方君药是白术利腰脐之气,用巴戟天、白果通任脉,用扁豆、山药、莲子以卫冲脉,所以寒湿扫除而经水自调。

================================================

医治痛经有秘法              作者:中医方药集

     痛经,可以说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痛了。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痛经,严重的每次来月经就像是过难,来之前就恐惧异常,经来不易下,小腹揪疼阵发,痛不欲生,以至于冷汗淋漓,手足厥冷,面色惨淡,甚则呕吐。这个少女的痛经可谓是原发的了,有谓暴痛属寒,治以温通,《金匮》温经汤可以效法。蒲辅周先生经验方用当归1—2两、艾叶0.5—1两、红糖1—2两煎服,即是取的温经汤方意,对此等痛经有奇效,我在临证中常加一味生姜半至一两,因糖多壅气滞胃,加生姜就可帮助胃的吸收运化,再生姜可散寒,《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腹中痛,并治腹中寒疝,寒疝为暴痛之疾,当归与生姜配伍其来也有渊源,又当归四逆汤治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此原发痛经不伴有盆腔、子宫附件的具体病变,为痉挛性质,多从养血温宫为治。至于成年妇女的痛经就较复杂了,然一病必有一病的对之方,本文着重阐述治痛经的临证个人经验治法。

    张山雷在《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解释痛经说“经前腹痛,无非厥阴气滞,络脉不疏,治以疏肝行气为主,但须选用血中气药,如香附、乌药、玄胡之类,不可专主辛温香燥。伯仁(滑寿)谓两尺脉涩,既是络中气滞之征,况复弦急,肝气抑塞,又其明征。唯寒唯热又当他证参之,必不能据绞痛一端,慨指为寒湿,而浪投温燥。盖肝络为病,郁热也正不少,伯仁但知寒湿,尚属一偏。唯痛在经前而经行痛止者,当其作痛之时,固可稍加温煦,并当参以推荡活瘀之法”。此解释痛经最为精当,可师其意。

    师门垂法,女子多滞结,逍遥散加减主之。又说女子唯血滞而致血枯,从来阴虚之证与女子无缘,此说虽有断言之意,但从临床来看,妇女大病,久病可见阴虚之证,余见阴虚者绝少,故有逍遥散加减主之之大法,随寒热虚实而化裁,痛经莫不如是,气滞血瘀为痛经的主因,可见寒热虚实之变端。诊治痛经,参脉象以辩虚实外,腹诊还是重要手段。按之痛加为实,痛减为虚,刺疼不移为瘀滞的征,绵绵而痛血虚可议;审经色可辩寒热,这个颜色怎么去弄个标准呢,就是让患者和平素的颜色去对照,色较黯黑多寒,色较鲜红多热,经期提前多热,衍期多寒,又有块为瘀,这些都是以经验去辨别的。若寒热虚实难辨,只是认准血滞的要点即可,因为寒热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寒热的存在必须以瘀滞这个病根为载体,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络脉运行受阻也可导致气滞,故疏肝理气、祛瘀活血为治痛经必要法。

    张姓女,三十六岁,自从生了第二胎孩子上环后,经来下血不止,经过对症治疗不缓解,无奈取了环。此后经来衍期,后错三至五日,经前乳胀扯疼至腋下,小腹坠胀疼痛不适,腰酸痛如折,经期延长,量少难行,一般至六日经尽后,即又断续来十余日方休。妇科B超检查输卵管增粗,子宫内膜增厚,西医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多月,效果似有似无,丧失治疗信心。经朋友介绍来诊。正值经来,诊脉短涩,下部脉沉取始见,舌红苔干口燥,舌下络脉瘀滞、增粗。经来颜色黯红有血块。腹诊小腹硬满有抵抗感,左少腹有硬块而拒按,处逍遥加味方:柴胡12克、茯苓10克、白术6克、甘草6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0克、川穹10克、川牛膝10克、丹参20克、醋元胡15克、五灵脂10克,药尽四剂,下血块较多,六日经尽,药续五剂。估计下次经来前七日继续吃药。后又治疗两个周期,吃药三十剂,病若失。

    柴苓术草当归芍川穹,牛膝丹参元胡五灵脂,是我治痛经的常用配伍。勿论寒热虚实,只是在药味分量上加减。理气可加香附子,有湿可重用茯苓,寒象明显者当归加重,也可用艾叶、小茴辅助,若脾虚气弱白术甘草多用,痛重者芍药为要药,赤白芍并用,取芍药甘草汤意,川穹血中气药,上下彻行,多用可化燥,若有热象就可去之为宜。牛膝走下通经,若出血量大要慎之,可用益母草可养血者代替,丹参性微寒,功兼四物,见血热心烦,卧寐不宁宜重用,也可入丹皮、炒栀子,此时薄荷要加用以除蒸。元胡、五灵脂也血中气药,止疼消瘀最佳,宜用醋元胡,又糖灵脂功效在灵脂米之上。瘀滞不重病情也轻者可简化用药,失笑逍遥即可,若有出血过多,经期延长应去五灵脂或炒用,再加用蒲黄、茜草炭。腹有包块,为病痛之根,可于不用汤药之时服少腹化癥丹(方在妇科捷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