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的预言竟和老子不谋而合,精神到底存不存在?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18-09-03

千年前,老子曾在书中提到万物有灵,息息相通,本于道,而回归于“天”。在书中天指的就是精神,那么回归于天,就意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始追求起精神上的富足。这也符合社会的发展,我们不仅会好奇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关于这点中国古代的老子和西方的大科学家倒是给出了相同的观点。

味着万物最终会归于精神层次。爱因斯坦临也曾说过: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不存在,唯有精神永恒!在当时温饱尚不能满足的时代背景下,这句话更像是一句笑话。但两位不同领域的权威都提出相似的观点,说明这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还记得初中历史书上一位叫欧文的富翁的在美洲买了大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公社,在里面的人可以自由的生活“学习、辩论、阅读、吟诵、写作、散步”,人们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但由于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公社以失败告终。这也是乌托邦在现实中的一次尝试。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学者提到“乌托邦”的概念,不知道我们能不能体会一次了。

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的主要思想就是世界大同,他倡导全世界将不存在国界,没有战争,世界都会和谐共处。现在的经济全球化大概也是世界大同的体现,现在出国旅行、求学、工作都很方便,各种免签、落地签拉近了各国的距离。

虽然世界上仍有矛盾冲突,但都大多选择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现在世界已经逐渐变成一个整体,终有一天世界大同将不再是梦想。

像爱因斯坦、钱学森等在晚年时都转而研究起了玄学,而玄学也是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北京的龙泉寺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所清华大学,很多法师都是毕业于优秀大学的高材生。

其中不乏,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柳智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透佛理剃度出家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法师,但每个人都有丰富精神的权利。

也许在现在我们还不能达到先贤理想中的世界但我们也在不断的进步,有些高中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立即上大学而是去各个地方走走看一看这也是一种精神修行。

有些人在工作许久之后也会选择到暂停工作去度过一段悠闲放松的时光。有许多名言警句传世,这也是精神传世的体现,你又是否相信精神永恒这一说?

宇宙万物最终到底会不会只存在精神境界还有待商榷,不过这样也给我们提了醒,我们在注重物质追求的同时也要丰富下个人精神,比如寻一处小桥流水赏一处风景或练习一门自己喜爱的乐器。

当然,修仙需谨慎,相信当物质生活富足时,你自然会追求更高的层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