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闲庐野鹤 2018-09-03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4年第9期封面: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4年第10期:新中国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4年第8期:合作社的打谷场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个体经济已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方法把农民引向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到1954年8月,全国已有10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加上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全国总户数的60%。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使用新式畜力农具,改变耕作方法,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旧社会农村经济凋零、农民饥饿破产的景象得到彻底改观。这幅1954年第8期《人民画报》的封面照是河北省张玉璞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生产队的打谷场,土改和农业合作化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丰收后,这里一派忙碌景象。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4年第12期:金兆陛正在和队员们研究怎样节约木材。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1期:天津第一橡胶厂的职员李淑华和她一胎所生的三个孩子。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2期: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

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一年中冰期长达四五个月,优越的冰雪自然环境为哈尔滨的冰雪运动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十分喜爱冰上运动。这张1955年第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是记者张吉年到哈尔滨采访时拍摄的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冬季,不怕冷的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冰上玩耍,与大自然亲近。于是,一个个冰上运动健将从这里诞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5年第3期:在和平、幸福的大道上前进。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4期:春耕开始了,新媳妇在娘家过完春节,回家参加生产。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5期:矿工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6期:祖国的花朵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5年第7期:'我们歌唱友谊'

中国青年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献礼之一。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8期:南京农学院农机系学生陈丽聪在国营安徽方邱湖农场做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实习。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9期:采标本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10期封面:建国6周年大阅兵

1955年10月1日,是建国6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新中国建国最初的6年里,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勤恳恳地建设着自己的国家,并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努力奋斗着。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学校、航空学校和海军学校的队伍,还有空军、水兵、公安、步兵、摩托步兵、伞兵、炮兵和坦克部队。浩浩荡荡的检阅队伍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不仅鼓舞了全国建设者的斗志,更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1955年第10期《人民画报》封面就是这次阅兵式的一张全景照。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5年第11期:苏联织绸女工库德里亚谢娃、石油工人齐尔科夫和中国棉纺织厂挡车女工黄宝妹、石油工人郭云生在观看苏联青年赠给中国青年的炼油厂模型。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5年第12期:丰收的喜悦——在1955年,全国农村合作社运动达到高峰,不过高速发展也导致了许多问题,不少地方出现了新建社散伙和社员退社现象发生,中央也多次发文进行调整。当这幅名为《合作社员的喜悦》刊登在了55年12月份的封面上时,它既是一种对整年工作的总结:虽有波折,但值得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政策的表态:3年后,比合作社更进一步的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1期:京剧《穆柯寨》,

五十年前,《人民画报》的老前辈、摄影家吴寅伯先生曾拍摄过一系列关于中国戏剧的珍贵影像。其中,由张春孝和谢锐青主演的中国戏曲学校的经典剧目之一《穆柯寨》,成为《人民画报》1956年1月号的封面。斗转星移,当年封面上的两个年轻人,如今都已年逾古稀,他们都是中国戏曲学校首批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也是今天中国非常重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6年第2期:歌唱伟大的祖国

这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各民族歌唱演员正在演唱《歌唱伟大的祖国》,这张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1956年第2期封面上。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团体。五十多年来,中央民族歌舞团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村村寨寨,把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奉献给各族人民,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实力雄厚的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和词曲作家及编导。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3期:华北农业研究所研究员。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4期:找矿苗。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6年第5期:'五一节'青年们在欢乐的日期里。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6期封面:合作社里的少数民族姑娘

'在祖国西南边疆的盘龙江畔,黄昏时常常可以看到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穿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在草地上散步,或者听到他们用芦笙和弦子吹奏优美的歌曲。他们一向喜欢音乐,但在他们的曲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地充满希望和欢乐。'这是人民画报社记者蔡尚雄、吴寅伯采写的报道《西南边疆上的农业社》中的一段文字。这是对50年代中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形象描绘。当时记者采访的云南省文山县已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社里,各民族社员和谐相处,互相交流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画报》1956年第6期封面就是记者吴寅伯这次采访时拍摄的合作社社员拉祜族姑娘萧淑和佧佤族姑娘高朝珍。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6年第7期封面:革命圣地延安

1956年第7期《人民画报》封面是画报社记者敖恩洪拍摄的一幅延安的照片,这是50年代中期延安宝塔山的面貌。50年代中期,随着全社会对革命历史的宣传与歌颂,与共产党革命历史相关的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等一些历史上并不著名的地方,则因其与革命事业的密切关系,或有功于革命事业,其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它们不仅成了文艺作品表现的对象,同时也成了群众仰慕向往的地方。在这样一种对于革命圣地的热情崇拜中,以革命圣地命名的单位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国大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也自愿到革命圣地落户,参与开发和建设。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8期:泛舟。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9期:赫哲族老猎手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盛产各种鱼类的三江平原,以捕鱼、狩猎为业,历史上曾因穿鱼皮衣服而被称为'鱼皮部落'。解放前,赫哲人饱经沧桑和磨难,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解放后,赫哲人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地区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画报》1956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乌苏里江边上》的文章,介绍了这个当年还鲜为人知的民族。当时赫哲人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出深山开始定居,有了温暖的家;村里也建起了小学校,许多成年人也走进夜校识字读报;除了渔猎,他们还学会了耕作,吃上了自己种的白米饭。于是,赫哲族老猎手毕代奎便成为这一期封面的主角。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6年第10期:节日欢呼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6年第11期:白石山人

1956年1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登上了人民画报封面。而这一年也是齐白石声誉的巅峰——53年,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又获得了国际和平奖。据说那一年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时,未见其原作,只见到一捆捆他临摹齐白石的画作。翌年9月,齐白石离世,享年93岁。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6年第12期:西安出土'唐墓三彩骆驼'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1期:迎春。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2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舞龙。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3期:《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画卷,纵46厘米,横180厘米,唐代画家周昉P绘。表现了贵妇阶层的悠闲自在与寂寞孤独。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7年第4期:从话剧名旦到电影名家的白杨

1957年对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年初,在《北京日报》举办的'1956年最受欢迎的影片和演员'评选中,当选最佳演员;也是这一年,由她主演的影片《祝福》在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奖。《人民画报》1957年第4期封面就是此时37岁、风华正茂的白杨。十几岁便开始演艺生涯的白杨,抗战时期演出了40多部话剧,在当时话剧界享有'四大名旦'之一的美誉。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党领导下的昆仑影业公司参加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新闺怨》等影片。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白杨将一个坚强却最终遭受不幸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自然含蓄而又准确传神。影片一上映,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她一生最成功的电影作品,至今历映不衰。 解放后,她一改以往的戏路,大胆地挑战自己的表演能力,深入各个阶层,认真体会角色生活,出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祝福》、《春满人间》等影片,塑造出祥林嫂等一系列经典的艺术形象。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5期:鞍山钢铁厂

灯火通明的鞍山钢铁厂车间成了这一年最好全国形势的最好的注脚——第一个5年计划在这一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工业的增长达到了130%,国家财政收入翻番。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鞍山钢铁厂也是五年计划创造的一个传奇,该厂建立于1914年,但历经战火后已是一片废墟,日本专家曾断言这里只适合种高粱,没有二十年无法恢复生产。五年计划中,中国发出了'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仅仅数年,钢产量几乎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钢都'。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7年第6期:翩翩起舞的春天

1957年的春天,对中国的年轻舞蹈家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春天。这一年的7月,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将在莫斯科举行。年轻的舞蹈家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加紧排练,希望带着自己精彩的舞蹈作品到莫斯科参加这一世界青年的盛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联欢,向他们传达中国青年的友谊和敬意。1957年第6期封面是中央实验歌剧院正在排练舞蹈《碧莲池畔》,准备参加入选节目的选拔。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7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沙恭达罗'剧照

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诗剧《沙恭达罗》中的女主人公。《沙恭达罗》描述的是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感人而热烈,幸福美好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7年第8期:永乐宫三清殿壁画

这是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内的壁画《朝元图》(局部),全长21米,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还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09期:各族青年联欢大会上的姑娘

1957年5月,在四川省各族青年联欢大会上,有彝、土、苗、白、傈僳等11个民族的青年参加。图为回族姑娘马胜华(左)和藏族姑娘卓斯基。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10期:景泰蓝艺人——我国的工艺美术有5千年的光辉历史,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许多巧夺天工的作品,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解放前,工艺行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日益衰落,很多艺人饥寒交迫,不得不改行。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秉承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工艺行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很多改行艺人重新归队,一些失传的产品也重新出现。1957年7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339名艺人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方向,许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在这次'群英会'上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1957年第10期《人民画报》封面就是景泰蓝老艺人李庆禄正在传授掐丝上花技术。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7年第11期:期望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7年第12期: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不到三个月,中央人民政府就发出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指示。中国桥梁工程人员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大桥的设计,1955年9月1日正式动工。当1957年10月15日大桥剪彩通车之时,整个武汉三镇都沸腾了。《人民画报》1957年第12期的封面就是刚刚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也就是常说的龟蛇锁大江。大桥正桥为铁路、公路两用,连同两端公路引桥在内总长1670.4米。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条铁路,成为连接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1958年第1期:'昭示中国体育春天来临的燕子'——《人民画报》1958年1月号封面人物是一个20岁的短发年轻女孩。57年11月17日,这个女孩在北京初冬的暖阳中跃过'世界第一高度'--1.77米的横杆,成为世界体育史上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性。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8年第2期:采摘酿酒的葡萄。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1958年第3期:中国第一位女机长——1950年底,新中国决定培养自己的首批女飞行员。这批能够熟练驾驶飞机的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共有14人,《人民画报》1958年第3期封面人物秦桂芳是其中年龄最小者,也是表现最优秀的代表之一。1950年,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17岁的秦桂芳报名参了军。那时,她是广东番禺的高三学生、共青团员。因为向往在天空翱翔,她选择了空军。她曾驾机密送毛主席亲笔签署的作战命令,她准确空投的物资曾使上百名被风雪围困的工人脱险生还。

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见证工人农民时代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