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染血的三八大盖, 打中之后真的只是一个对穿, 还是地摊文的误导?

 360北北 2018-09-03

谈三八大盖之前先丢个图片科普一下,估计很多吃瓜群众都知道三八大盖是因为上面有个大盖子,但是这个盖子到底是怎么样的,辨识度如何估计知之者寡。

上图左侧巨大的防尘盖就是大盖的由来,然后右边又有一朵天皇的菊花和三八式字样,所以三八大盖就这样来了。当然今天我不是来科普这把枪,这枪的数据大家自行百科估计比我说的一定详细。所以不谈数据,只谈三八大盖被传了很久的一个梗。就是三八精度可以,但是杀伤力没有,被击中之后就是一个对穿的小洞。只要不命中要害,歇几天就好。要说这个梗就得从它的子弹开始说。

 

从左到右,左边两个式日本二战时期生产的有坂6.5mm弹,中间两个是咱们缴获鬼子的三八之后仿制的6.5mm弹,右边第二个是日本一战时期卖给英国佬的6.5mm圆头弹,最右边是美国Horma公司现代仿制的6.5mm弹,看弹头还是个软尖弹,这臭不要脸的。

如果一定要说三八大盖一枪对穿,主要是第五个那种圆头弹。现代尖头步枪弹对人体的杀伤原理就是尖头弹在高速情况下击中人体更容易产生失稳效应,也就造成了更大的空腔。有个例子就是臭名昭著的达姆弹,19世纪末的时候当时子弹普遍都是圆头的,对射的时候很容易一枪两个对穿小洞,所以英国佬搞出了达姆弹这种软尖或者中空的弹药来增加射入人体之后的毁伤和停止力(让子弹的动能彻底释放在人体)。

 

还有一点就是上面有坂6.5子弹可以看出这货的弹头比起二战时期其他步枪弹显得比例比较长,再加上因为这子弹为了配合本子当时矮小的身材,无论是口径还是装药量都要低于世界主流步枪弹,但是由于枪管较长(797mm,相比98K只有600mm),火药燃烧的效率更好,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初速也达到了主流步枪水准(770m/s)

GIF

 

综上说的较长的弹头比例加上较小的口径以及差不多的初速,当三八大盖从圆头弹换成尖头的时候,在200米内的杀伤力极强(现代小口径步枪弹也是小口径+高初速以在近距离达到高毁伤)。吴东才在《晋冀豫根据地》一书中也说到,抗战时期的六五枪弹杀伤力高于当时我们主流装备的德系七九枪弹。美国二战时期军医部出版的《弹道创伤》一书也写明了三八大盖的6.5子弹在200内对软目标的巨大毁伤能力。但是200米开外的杀伤力感人,差不多是一枪两眼那种套路。

综上,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在使用后期尖头弹(尤其是改进型尖头弹的时候)在200以内的杀伤力可观,并非一枪两眼的情况,而且即使是现代枪械,最佳杀伤距离也是有一个范围。从子弹的初速、重量、弹头形状、枪管长度、膛线缠度等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这关系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杀伤力就能覆盖的。还包含穿透力,停止力和毁伤程度。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