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世界是个谜 | 基里科

 xiaojun6768 2018-09-03



一个人必须把世界上的一切描绘成一个谜,并居住在这世界里,如同居住在一个巨大陌生的博物馆中一样。




这世界是个谜。


我们身在何方,又该去往何处?


我们可以看到、预知到某件事情将要发生,却无法阻止或者避开,一切都是那么淬不及防,只在来,与不来之间。


如同此刻,我们面对他的作品时,想要了解的关于他的神秘,他的形而上。这条路的尽头在拐角处么?荒芜的广场,长长的影子,城市昏暗的黄昏,远方的小小人儿……


可以想象可以期待,可以梦幻可以远眺,可以焦虑可以不安。


一切,只在来与不来之间。


乔治·德·基里科(Ciorgio de Chirico),这世界始终是个谜。



艺术家基里科


现实和幻想,这本是两个相反的词,却匪夷所思地结合在他的画里。


而且,刚刚好。


高度象征性幻觉艺术,外加神秘。

他将想象和梦幻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传统融合在一起,使现实和虚幻揉而为一;

他用夸张的透视法表现刻板的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


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 Piazza d'Italia, 1954

Oil on canvas

50 × 40 cm



∧ Autoritratto con tavolozza et tenda rossa, 1962-1964

Oil on canvas

80.5 × 60 cm



∧ Piazza d'Italia, 1960

Oil on canvas

72.5 × 99.5 cm



∧ Piazza d'Italia con Arianna, 1945

Oil on canvas

50 × 60 cm



∧ The Melancholy of the Politician, 1913

Oil on canvas



∧ Self-portrait, 1920

Oil on Wood



∧ Premonitory portrait of Guillaume Apollinaire, 1914

Oil on canvas

81.5 × 65 cm


午后,阳光把身影拉得很长很长,炽热的黄常出现在画里,与深绿的天、红的建筑联系在一起。

巨大的圆拱门一直都在,远方总会有一些小人小树静立,与前景中的石膏像遥遥相对。广场本是喧闹非常的地方,此刻,却绝无人烟。


寂寞无声,即便呐喊,也会消失于无形。


奇怪、优伤、恐惧、隔绝之感,同时又像谜一样令人费解。


基里科把每个物体都画得非常精确,但又将物与物置于不合理的位置,物体之间相互照应,又因为彼此的位置而显现出新的关系,超出日常所见。



∧ L’enigma dell‘ora, 1960

Oil on canvas

40 × 30.5 cm



∧ Autoritratto con tavolozza, 1954

Oil on canvas

82 × 58 cm



∧ The Enigma of the Hour. 1911.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 The Prodigal Son. 1922.

Oil on canvas.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 Milan, Italy



∧ The Disquieting Muses. 1918.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 Le Duo (Les Mannequins de la tour rosel). 1915.

Oil on canvas.

81.9 x 59 c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s, New York, NY, USA.



∧ Hector and Andromache. 1917.

Oil on canvas.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Moderna, Rome, Italy


他的作品是理性的一种表达,具有更多的哲学性。

他认为,真正的形而上绘画,是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开而造成的。既有率先达达派的东西,又是超现实主义所说的“让环境改变”在绘画中的表现。


在他的作品中,如同梦的影像被明确地表现出来,有一种异常的感觉。


基里科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一九二四年,基里科去巴黎,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把他视为伙伴欢迎他,即是基于上述理由。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承认,基里科是他们的带路人。可以毫不夸张他说,本世纪初绝大部分现代派画家在其初期都受过印象派绘画的洗礼。而基里科却独独除外,他认为印象派绘画是走向了堕落和颓废,他关心的是印象派以前的古典绘画,以及十九世纪不属于印象派的作品。让基里科心醉的是十九世纪常以“死”为题材的理想主义的瑞士画家贝克林,基里科很喜欢他作品中的神秘性。其后是尼采的哲学思想影响,以至最终形成基里科独特的形而上绘画。当然这也与他特定的环境因素有关。



∧ L'Angoisse du départ. 1914.

Oil on canvas.

85 x 69 cm.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Buffalo, NY, USA



∧ Torino printanière. 1914.

Oil on canvas.

124 x 99.5 cm.

Private collection



∧ Love Song./ Le Chant d'amour. 1914.

Oil on canvas

73 x 59.1 c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s, New York, NY, USA



∧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oet. 1913.

Oil on canvas.

106 x 94 cm.

Tate Gallery, London, UK



∧ The Soothsayer's Recompense. 1913.

Oil on canvas.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Philadelphia, PA, USA



∧ Le Rêve transformé. 1913.

Oil on canvas.

63 x 152 cm.

Saint Louis Art Museum, St. Louis, MO, USA



∧ Mystery and Melancholy of a Street. 1914.

Oil on canvas.

88 x 72 cm. Private collection


安定?抑或不安?


基里科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很深,他对于揭示表象之下的象征意义非常感兴趣。


作品《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Melancholy and Mystery of a Street)(见上图),画面中那泛黄的寂静给人紧张不安的感觉。本来稳定的街道因为作者扭曲处理了透视关系和非正常的光影表达使得整个画面变得不安,而嬉戏的孩子面容不清,在远处等待着她的似乎是一个手持长棍的男子。


用最简单的剖析方式来说,这幅画中的女孩象征着人性中那些毫无戒备的的美好和纯洁,男子的阴影象征在前方等待着的不测和危机,而整个巷子的扭曲则表示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是二战前夕的作品,当时的意大利国内已经非常混乱,可以理解为作者通过这幅作品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恐惧(一切都在阴影中,暗示毁灭的扭曲的街道)和无助(弱小的小孩)。


我们只是不安,对将要发生的一切显得那么无能为力。



∧ The Great Tower./La Grande Tour. 1913.

Oil on canvas.

123.5 x 52.5 cm.

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 Düsseldorf, Germany



∧ The Awakening of Ariadne. 1913.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 Nostalgia of the Infinite. 1913.

Oil on canvas.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s, New York, NY, USA



∧ The Red Tower (La tour rouge) 1913

Oil on canvas

73.5 x 100.5 cm



∧ The Double Dream of Spring 1915

Oil on canvas

56.2 x 54.3 cm



∧ Gare Montparnasse 1914

Oil on canvas

140 x 184.5 cm



∧ The Child's Brain 1917

Oil on canvas


基里科认为:一般物体常有两种形态:一是我们随时可以看清楚,也就是通常人谁都可以见到的形象;二是只有极少数人具有形而上的抽象和明晰的透视力,像调光线那样能透视物体内部的形象,而这一瞬间看到的正是形而上的形象。


基里科认为第二种形象宛如捕捉神秘之蝶,普通人凭无知的感受能力是不可能捕获的。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达到目的。


一九一一年七月,基里科带着作品来到巴黎参加画展,受到阿波利内尔和毕加索的注意。阿波利内尔称赞基里科为“今日最值得惊异的画家”。



∧ The Faithful Servito 1917

Oil on canvas

38.2 x 34.5 cm



∧ The Amusements of a Young Girl 1915

Oil on canvas

47.5 x 40.3 cm



∧ The Seer 1914-15

Oil on canvas

89.6 x 70.1 cm



∧ The Enigma of a Day 1914

Oil on canvas

185.5 x 139.7 cm



∧ The Serenity of the Scholar 1914

Oil and charcoal on canvas

130.1 x 72.4 cm



∧ Playthings of the Prince 1915

Oil on canvas

55.4 x 25.9 cm



∧ The Anxious Journey 1913

Oil on canvas

74.3 x 106.7 cm


静物元素也时常出现在基里科的画面中。


在表达意大利广场的某些作品中,基里科加入了静物画的因素——石膏塑像的碎片、香蕉、解剖学横型、朝鲜蓟、菠萝——这些物象尽管是静态的,却宛如戏剧角色,在一种即将熄灭的寂静的光亮中活脱生姿,神奇而有寓意。据说这是受到尼采的双重启示,即尼采富于诗意的灵魂独立说,以及对脱离正常背景的普通的“静态”物体内在意义的强调。


在超文明物质上的静物们,是在静静地等待某个时刻的到来。将人当作物的形而上绘画中,人类本身成了事物的模型,常常被编入新的秩序中。



∧ The Evil Genius of a King 1914-15

Oil on canvas

61 x 50.2 cm



∧ Ariadne 1913

Oil and graphite on canvas

135.3 × 180.3 cm



∧ L’Enigme de l’arrivée et de l’ 1911-1912



∧ Self-portrait.

Oil on canvas,

384 x 510mm



∧ Mélancolie hermétique


∧ Musa, 1972

From the series Edition 24/50

Bronze 29.5 cm



∧ Riposso presso le Correnti dell'Eggio, 1969

Lithograph

36 × 43.6 cm


基里科的艺术世界是那么独特。他认为“所有的创造都在沉默中进行”,有价值的东西应是“闭着眼看到的世界”,是“人间微妙感情的反映”,所以一幅没有任何声音世界的艺术作品,才是形而上绘画的杰作。在他描绘那些被认为是怀旧的、宿命的或忧郁情调的作品时,渐渐形成一种感染力强的隐晦暗示的表现手法。



一切,都在来与不来之间。


这世界,本来就是个谜。





关于艺术家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希腊裔意大利人,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希腊东部的沃洛斯(Volos)。最初在雅典工艺学院和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在德国时,受到Arnold B·2cklin的象征主义和尼采的唯心主义影响,这些哲学思想为他日后创立形而上学画派打下了基础。23岁时他来到巴黎,4年后返回意大利,不久应征入伍。1917年二战中,他因精神疾病在医院结识了未来派画家卡罗尔·卡拉(Carlo Carra),结为挚友,并在后来共同发起成立形而上画派。





今日福利


基里科电子画册(共两本),封面如下:




画册简介:虽然页数比较少,两册共70来页,质量也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还是可以珍藏的。


获取方式:熟知索要方式的朋友请按照以前的既定方式,新朋友请发邮箱和书目名称至公众号后台,不明白的,我们会逐个解释清楚,感谢朋友们的大力支持!(PS: 收到文件后请尽快下载,以免过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