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 | 枕中琴筑落階泉

 dongchang 2018-09-03

立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在8月7~9日之間,今年為8月7日,太陽位於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立秋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

(參見:立春 | 庭草青青入眼新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


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至漢代仍沿此俗。


《後漢書·祭祀志》:


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謁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壇,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廟,名曰貙劉。語在禮儀志。


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秋」字解



「秋」字之甲骨文與金文(右一)


「秋」字之簡文、陶文、璽文;最下左為說文小篆,右為說文收錄之「秋」字籀文


「秋」字最初為蟋蟀之形,因其在秋天鳴叫。(另有一說認為秋字初文象蝗蟲之形,即「螽」,姚孝遂《詁林》按語:「蝗至秋時為害最烈,故可引申為春秋之『秋』。」)卜辭用來指春秋之秋,為借音字。此形在其籀文中,訛變為近似「龜」字,完全看不出蟋蟀之形了,後來又將這個部分完全省去,遂得到「秌」字,最後左右易位,成了「秋」,一直沿用至今。


《說文解字》「禾部」:「秌,禾穀熟也。」段玉裁注:「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故从禾。言禾復言穀者,晐百物也。」《禮記》曰:「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揫也。」揫,聚集,秋季為穀物收割聚集之時。


商代的秋季包括現在的秋冬兩季,以大秋收穫季節為中心。大秋之收穫,對於農業經濟佔重要地位的商代而言,可謂一件極為隆重的喜慶之事。每當這一季節到來之時,商人就要舉行「告秋」之祭。「告」是告於先祖或自然界的神靈。這種秋收季節祭神的活動,在我國一直延續了好幾千年。



物候



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


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蟬鳴


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聲變之矣。



立秋習俗



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立秋降溫以後就不再吃西瓜。


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涼糕


在金華人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謂清涼糕?其做法,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食之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吃「福圓」


立秋時節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民眾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傳說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渣」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懸秤稱人


清朝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作「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立秋養生




立秋是秋天的開端,但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天氣逐漸由夏入秋,炎夏的餘熱未消,還可能保持高溫,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以後。處暑節氣也將在八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此時依然要小心中暑,而天氣也逐漸轉向乾熱。


立秋養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飲食上及時調理膳食,宜祛暑滋陰,同時合理應對早晚溫差,還要預防高溫傷害,並加強保養立秋時節特別需要注意的肝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之類的問題,例如: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等等。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民眾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番茄、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立秋過後,再加上時而來襲的颱風影響,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提醒市民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天氣將逐漸轉涼,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詩詞中的立秋



詠廿四氣詩 立秋七月節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立秋日悲懷

【唐】令狐楚

清曉上高臺,秋風今日來。

又添新節恨,猶抱故年哀。

淚豈揮能盡,泉終閉不開。

更傷春月過,私服示無縗。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

寂寞餘雨晴,蕭條早寒至。

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

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齊己

葛衣沾汗功雖健,紙扇搖風力甚卑。

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

竹軒靜看蜘蛛掛,莎徑閒聽蟋蟀移。

天外有山歸即是,豈同遊子暮何之。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雲行絕塞,大火復西流。

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

樹濕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爽病微瘳。

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一本題「立秋」後有「日」字)


立秋後一日與朱舍人同直

【唐末宋初】徐鉉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望江南 立秋日曉作

【宋】無名氏

清夜老,流水淡疏星。雲母窗前生曉色,

梧桐葉上得秋聲。村落一雞鳴。

催喚起,帶夢著冠纓。老去悲秋如宋玉,

病來止酒似淵明。滿院竹風清。


立秋

【宋】方嶽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立秋

【宋】方翥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立秋日書懷

【宋】王疇

一歲中分氣序平,夫何猶有感秋情。

已饒健鶻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樹聲。

桐葉漸愁經雨墜,桂枝還喜得風生。

夜涼頻愜山居興,天澹銀河徹曉清。



立秋二首 其一

【宋】葉夢得

江上西風萬里秋,際空高浪洶回流。

他時譽賊真非策,此日摧鋒盍有謀。

天險漫能憑故國,陸沉端復恨神州。

將軍競綰封侯印,誰為吾君更解憂。


立秋有感

【宋】白玉蟾

流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彈冠。

方旦喜無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只如許,不覺鼻頭酸。


立秋日

【宋】劉翰

亂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立秋饒陽道中三首 其一

【宋】孫覿

殘夜山月吐,蓐食治野裝。

策策林響變,一葉風隕黃。

客路感時節,起看雁南翔。

秋風捩孤影,雲路正茫茫。



中山立秋

【宋】宋祁

峰雲曉影破孱顏,萬里風生結早寒。

人在兜零煙外走,歲從鶗鴂口中殘。

槽花並滴添新酎,笥月兼輪掩故紈。

白髮光陰誠可惜,五年搔首望長安。


立秋二首

【宋】張耒

其一

西風嫋嫋木颼颼,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詞最好,為君重賦竟陵秋。

其二

對酒聊同楚人醉,哦詩惟聽越吟聲。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風聽曉鶯。


立秋後一日池上雜興

【宋】張鎡

其一

漁舟閒上揭疏篷,倚遍苕華岸岸紅。

兩日新秋涼便覺,費人詩句是西風。

其二

船舷何事若輕雷,盪葉沖蓮一道開。

莫待歸時方命酒,徑從花上遞金杯。

其三

小娃猶記喜歸時,故唱前年自賦詞。

但得池邊鷗鷺聽,更須門外野人知。

其四

冰輪豔豔湧東牆,魚觸波紋破碎光。

十萬人家眠正熟,誰知涼滿一胡床。



六月十八日立秋送客夜歸雨作

【宋】楊萬里

青天赤日更黃埃,迎送紛紛正往來。

一夜炎蒸無計奈,三更風雨領秋回。

人生作麼禁寒暑,世事何如付酒杯。

遮莫髯間點霜雪,何曾筆下減瓊瑰。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宋】蘇軾

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筑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占雲漢更茫然。


立秋偶作

【宋】蘇轍

六月二十三日

十年憂患本誰知,慚愧仙翁有舊期。

度嶺還家天許我,斸山種粟我尤誰。

秋風欲踐故人約,春氣潛通病樹滋。

心似死灰須似雪,眼看多事亦奚為。


六月十八日立秋未旦起行山園口占

【宋】陸游

北斗離離柄漸西,披衣出戶聽晨雞。

豈惟蒲柳先搖落,坐覺風雲已慘淒。

斷簡不妨重料理,清樽隨處可提攜。

穿林莫惜衣沾露,爽徹靈臺勝寶犀。



立秋有感寄蘇子美

【宋】歐陽修

庭樹忽改色,秋風動其枝。

物情未必爾,我意先已悽。

雖恐芳節謝,猶忻早涼歸。

起步雲月暗,顧瞻星斗移。

四時有大信,萬物誰與期。

故人在千里,歲月令我悲。

所嗟事業晚,豈惜顏色衰。

廟謀今謂何,胡馬日以肥。


立秋月夜

【宋】范成大

已放新涼入簟紋,更驅餘溽避爐薰。

穿雲竹月時時見,咽露莎蛩院院聞。

稍喜雪山無斥堠,但虞煙驛有移文。

行藏且付蘧蘧夢,明發還親雁鶩群。


漁家傲 其二 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風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雲屏月帳。天滉漾。

龍軿暗渡銀河浪。二十年前今日況。

玄蟾烏鵲高樓上。回首西風猶未忘。

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


重疊金 / 菩薩蠻 其一 壬寅立秋

【宋】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山中立秋日偶書

【明】王守仁

歸越詩。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告病歸越並楚遊作

風吹蟬聲亂,林臥驚新秋。

山池靜澄碧,暑氣亦已收。

青峰出白雲,突兀成瓊樓。

袒裼坐溪石,對之心悠悠。

倏忽無定態,變化不可求。

浩然發長嘯,忽起雙白鷗。


蝶戀花 立秋

【明】葉小鸞

屈指西風秋已到。薄簟單衾,頓覺涼生早。

疏雨數聲敲葉小。小亭殘暑渾如掃。

流水年華容易老。秋月春花,總是知多少。

準備夜深新夢好。露蟲又欲啼衰草。


立秋夜坐

【明】沈周

霜毛隨葉落,搔首忽心驚。

節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

誰家無月色,何樹不秋聲。

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鶴鳴。


臨江仙 其三 

壬寅六月望曰,次醉翁韻,是日立秋

【明】夏言

今日西風初送暑,碧梧已動秋聲。

高樓一望暮山明。

白雲飛處,迢遞客愁生。

目斷征帆江上盡,幾人遙掛歸笙。

天涯芳草綠波平。

柴門何日,拄杖小橋橫。



病中立秋

【明】海瑞

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風露濕霏微。

碧梧已應餘空落,大火新隨斗柄飛。

燕倦客思違綠野,違花老欲褪紅衣。

玉簫萬里堪腸斷,何處滄洲映紫薇。


立秋

【清末民初】鄭孝胥

鬱熱不知秋,欣然秋已至。

殘暑雖肆虐,時哉當自逝。

嗟茲秀不實,華容俄見棄。

涼風所成就,耿耿必天意。

老夫世久輕,迂妄走仁義。

旁觀怪未老,探囊索餘智。

北窗窺曙色,頗作來日計。

百川方灌河,行水豈無事①。

(按:① 時畿輔諸河盡決。)


鷓鴣天 昨日立秋,今日星期,明日七夕

【民國】吳湖帆 

小閣疏簾漫捲舒。神仙伴侶有何殊。

銀河鵲渡秋宵乍,鈿盒金釵私語初。

花綽約,影扶蘇。柳眉相對月梳梳。

贏來多少風流夢,消受星期貼體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