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入百万的机会在哪里

 帝子飞618 2018-09-03

嗨!我是二小姐

期待和大家成为朋友


发现一个现象,身边的朋友好像在生活方面不约而同的停滞了。

单身的不着急恋爱,恋爱的不着急结婚,结婚的也不着急要小孩。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着急多赚钱。

赚钱这事还是要看下行业的。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单纯拿某个行业来讲,从盈利角度分三个阶段:

暴利期、微利期、无利期。

每个行业都会从成长到衰退,这就是行业的生命周期。

孙正义说:时间就是一台最好的赚钱机器,而我们都逃不开。

听朋友说过他父亲掘第一桶金的故事。

80年代那会,他父亲的工作是修冰箱,如果冰箱不制冷就得充氟利昂,充一次收费300元,成本才几毛钱。

80年的300元不是一笔小钱,当时信息不对称,这个行业处在暴利期,朋友的爸爸靠给冰箱充氟利昂发了家。

但今天30多年过去了,给普通型冰箱充一次氟利昂不到200元,信息透明,市场饱和也就没有什么利润了。

都说职业有冷热周期,其实行业周期的规律更明显,历史就是最好的镜子。

80年代,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赶上改革开放的红利,低端制造业最赚钱,个体经营、小作坊,开小厂,基本都是万元户。

图片来自网络

常听老一辈们说:“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那个时代。

到了9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92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公务员们汹涌澎湃的抢着下海,那基本是个摆地摊都能发财的时代。

2000年以后,原始资本得到了积累,住房需求增大,房地产界诞生了一大批大亨。

近点的2010年,大家都深有体会,淘宝、京东等电商和移动互联网成了最赚钱的行业。

我们来捋一捋,其实不难发现,80年代盛行的传统低端制造业属于暴利期,经过了90年代的微利期,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迎来无利期,就连义乌的厂子都难逃此劫。

这其中的逻辑最核心的是供需关系。

当年的暴利行业是制造业,于是引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投资方,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没有人会轻易退出。

于是分蛋糕的人多了,吃到的自然就少了,情况不断恶化最后走向没落。

其实投资也是这个道理,像之前很火的独角兽基金,很多人抢着买,如今也凉凉了。

常有朋友问未来什么行业最赚钱?

其实有两个特点:供不应求、新起行业。

一块蛋糕,越少人和你抢着吃,你就吃的越多,也说明这片市场还没有饱和。

而这样的行业往往是新兴的,历史已经淘汰的行业基本很难回归了。

迫在眉睫的行业冲击不得不说人工智能。

李开复的预言,AI(人工智能)能在15年内取代40%-50%的岗位。

当然了,算上政府、工会和企业的决策影响,时间可能会被拉长,但无法阻挡AI时代的到来。

首先被冲击的就是重复性劳动的工作,比如洗碗工,缝纫工、装配线检查这类,一旦AI普及,这类机械的工作将会被替代。

另外像一些客服、电话营销里有固定内容的工作也将被取代。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过路费开始刷ETC了,上海的地铁站已经取消了人工售票窗口,普华永道的人工做账也改为机器自动做账了,这些都是被淘汰的岗位。

简单来说,不具备创造性的工作最容易被替代。

你若不能创造价值,就会缺少存在价值。

相反的,有创造性,战略性、人性化的工作不容易被替代,也更有前景。

比如,医药研究人员、人工智能研究员、写作者、谈判专家、飞机机械师、心理咨询师,情感顾问等。

这些还没有饱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至少不会那么快被替代。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对趋势的判断,一旦进入了暴利期,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如果说AI对大家比较遥远,我们看个低门槛的。

虽说年入百万是少数人的标签,但眼下的自媒体的趋势还是不减的。

像某视频走红的九妹,靠着原创短视频发展了电商,一年收入上千万,还带动了家乡的发展,挺服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