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株枯树根 经一双妙手重现生机 移至盆中后 经修剪或嫁接 变为一盆盆 充满意趣、清奇幽静的盆景 完成这一美丽蜕变的巧手,来自瞻岐镇南一村村民周静良。 今年50岁的老周,每天上午上班,下午就呆在家里,摆弄他的树根盆景。 ▲周静良 “十多年前,我在别人家里看到那些树根盆景,一下子被这种天然与人工修剪相结合的独特造型所吸引。”周静良说,他的盆景制作之路,完全是靠兴趣加自学一路走来的。 ▲给盆景上的树枝造型 一开始,他拿到那些树根,一心琢磨着怎么养活,怎么修剪,很多问题都向老前辈们请教,后来,又买了很多专业书自己看,自己学。 ▲周静良喜欢看盆景类的书记 至今,周静良已制作出上千盆树根盆景,用他的话说,这是一个不断用好的淘汰不好的过程,最初的那些作品,现在完全不入他的眼,或送或卖,都已处理掉。在十多年的摸索中,他不断提高手艺,培育、修剪、嫁接的技术越来越娴熟。每当手头有一株树根时,他都会沉下心去思考:怎样修剪,怎样造型,才能诞生完美的作品。 ▲修剪盆景 走进周静良的家里,不大的院落,仿佛一个小小的盆景园,几十盆树根盆景,是他十多年来的精品力作。 有微型盆景,小小的树根,几根缠绕的枝条,一片片舒展的绿叶,就是精致的风景。有半人高或一人高的大型盆景,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着千山万壑的雄浑,葱葱郁郁的绿叶,间杂着鲜花,仿佛山林间的胜景。有的树根与花木间,加一些青苔,添置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俨然是古典园林的气象。 ▲给盆景浇水 周静良最珍爱的是两盆造型相似,又有些对称的盆景,不同的树根,却像是孪生兄弟,放在一起,像是开屏的孔雀。 周静良家的后山,是他培育树根和修建造型的基地。这几天,他正在打理一批赤楠:“这些枝条会慢慢变粗,叶片会越来越多,等过两年,盆景会越来越好看。” 这些树根盆景,在周静良巧手的打理下,宛若重生。 “树根盆景,最重要的是树根要足够苍老,有一种古朴的年代感和沧桑感,这样的树根现在越来越少,本身就有收藏价值。其次,就是造型的特色,根据其天然姿态,经过精心修剪,越古怪生动,越有看头。”周静良道出他对树根盆景的审美理解。 这些树根是他通过各种渠道收购的,也有慷慨的熟人赠予他的。收到枯树根的时候,为了让它早点抽出新芽,老周要非常精心地照料它们:先清理树桩,再用尼龙薄膜把它细致地包扎起来,用水浇灌,或放置阴凉处或面向太阳,待老树桩抽出嫩芽,移植到泥地里,再经过施肥培土等精心培育,最后移栽到大盆里,进行修剪、造型、嫁接打造。 ▲周静良从山上捡来枯树根 从枯树根变为妙趣横生的盆景,需要两年左右。在这过程中,周静良要照料好它们,还要完成四五轮修剪和造型,就像艺术家,需要长期酝酿,不断修改,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制作盆景已成为周静良最大的业余爱好,随着他的技艺越来越精,在周边地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有从宁波市区、北仑、镇海、慈溪、余姚等地慕名而来的爱好者,也有来自舟山、义乌、台州、金华等地来的藏家,有来欣赏的,有来交流的,也有来购买的。 周静良说,每盆盆景都花费了他很多心血,每次创作完成,心里特别有满足感,而每当树根到手,他又会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冲动。 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他唯一的追求就是,下一件作品更加完美。 来源 | 鄞州日报 编辑 | 阿杰 更多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