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和楚国有关的成语故事

 文献资料pzh 2018-09-04
        春秋时期的三百多年时间里,通过兼并战争,由初期140多个诸侯国变为七个诸侯国。在此期间的成语故事有近120个,涉及的人物和故事繁多,如果对这一段历史不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成语的典故和来历,因此介绍一些和成语有关的历史背景,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成语。
  
【原创】春秋时期成语故事(3)—《筚路蓝缕》 - 骅翔 - 骅翔的博客

春秋和战国初期诸侯国分布图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第三个霸主。

         西周初期,周文王封熊绎(前1042—前1006年)为子楚(意为楚地的子爵),建立了楚国,国都为丹阳(位于河南丹淅县,楚文王时迁都到郢(位于湖北荆州东北))。当时楚国只是一个50里范围的弹丸小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后,楚国由弱变强,疆域不断扩大。到春秋初期,疆域扩充到汉水和长江流域,成为南方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在楚国崛起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有楚武王和楚庄王。

        楚武王(前741—前690年)名叫熊通,于公元前741年夺得君位。公元前706年,进攻随国,要挟周天子给楚国晋升封号(按大周王朝的规定,只有周可以“上天之子”称为王,受封的诸侯则分别以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相称)。遭到拒绝后,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成为诸侯僭号称王第一人。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灭权伐随,战绩辉煌,以武力不断夯实楚国发展根基。他重视发展经济,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帮助后继者楚文王(前689—前677年,楚武王之子)带领楚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成语故事《城下之盟》和《趾高气扬》是写楚武王时期,楚国攻打绞国和罗国的故事;成语故事《予取予求》出自于楚成王(前671—前626年,楚文王之子)和齐桓公争夺郑国控制权时的故事。

        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是楚文王后第三代君王,他继位后,积极改革内政,出兵讨伐百蛮,使之归顺。待政局稳定、国力大增后,他又出兵与强晋逐鹿中原,终成霸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成语故事《狼子野心》讲述楚国贵族子越椒妄图刺杀楚庄王夺取君位,被楚庄王击败,从此楚庄王牢牢地掌控了楚国大权。楚庄王问鼎中原后,为了争夺郑、宋等国土地,晋楚两国连年争战。出自于这段历史的成语故事有:《鞭长莫及》、《尔虞我诈》、《多难兴邦》、《各自为政》、《投袂而起》、《唯命是从》、《上下其手》等。

       成语故事《筚路蓝缕》讲述楚国先辈艰苦创业,以及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带兵在邲(今河南郑州东)和晋国大战,取得胜利,确定了霸主地位。

       楚共王(前590—前560年,楚庄王之子)时期,成语故事《百步穿杨》是写楚国射手养由基的故事,《甚嚣尘上》是写楚共王和晋厉公争霸的故事,疲于奔命》是写楚共王期间,逐渐强大的吴国不断侵扰楚国,使楚国疲于奔命的故事。

       楚康王(前559—前545年,楚共王之子)死后,楚国内乱,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杀死了楚康王的儿子熊麇,夺得君位,始称楚灵王(前541—前529年)。楚灵王在位12年后,又被另一个弟弟公子弃疾篡夺君位,称楚平王(前528—516年)。成语故事《包藏祸心》、《以规为瑱》、《尾大不掉》就是出自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故事。

         楚平王荒淫无道,听信佞臣费无极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武奢(楚平王之太子建的太傅)和他哥哥武尚杀害,伍子胥逃到了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郢。成语故事《风吹草动》、《天罗地网》、《同病相怜》出自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反对伍子胥助吴灭楚,当吴国攻入楚国国都郢后,申包胥亲赴秦国,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决定派兵救楚,与此相应成语故事有《同仇敌忾》 、《倒行逆施》等。成语故事《班荆道故》是写伍子胥祖父武举的坎坷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