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kslztqs 2018-09-04

在生理层面,内向和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与生俱来,在婴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风格,很难被真正改变。

其中,内向的人对刺激更为敏感。当面对刺激时,内向的人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内向的人会更倾向于独来独往,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

以下再为大家分析5个关于内向者的常见误解:

1. 内向 = 害羞/社交焦虑?

内向与害羞/社交焦虑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虑是指参与社会交往时感到焦虑、紧张,在生理上还可能会有出汗、发抖、口吃等等现象。社交焦虑者之中的很多人,内心是渴求与他人接触的,只是对外部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过分关注和过分担忧,对犯错误的恐惧和尴尬,阻挡了他们与人交往。

与之相比,内向的人并不害怕社交活动,不参与活动其实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敢”,而是“不想”,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

2. 内向的人是自卑的?

并不是,很多内向的人,内心都是坚定而强大的。

图自pexels

3. 内向者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内向者并不是喜爱沉默,也不是讨厌与人打交道。他们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闲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内向者更适合并擅长于一对一的谈话或和少数几个人的交流,并偏爱有内容和深度的谈话。

另外,很有趣的一个研究表示,以口才谋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声演员、演说家)中,内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简单说来,内向者的寡言、独处等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不想”。

4.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那么快乐?

外向者总被认为是乐观、精力充沛的。内向者可能会因为沉默而被贴上“不合群”、“高冷”的标签;需要在家里独处休息的内向者总是被朋友劝出门“放松一下”;内向的孩子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不适,却可能会被忧心忡忡的父母强行要求“变得活泼些”,等等。而这些经历可能更容易带来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质其实与快乐无关。内向者并不是不快乐,他们只是喜欢享受另一种类型的快乐,比如沉浸在无人打扰的平静中,读一本书。

5. 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领导者?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中都有内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们是内向的人。

内向者非常适合做领导,因为选择自主性更强的、有独处机会的工作,可能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在领导者岗位上的内向者是更好的倾听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细节、更擅长收集信息、激励员工,也善于思考抽象的蓝图,对于决策更慎重。特别是,他们往往能够在管理团队中的外向者时很有自己的一套。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我就是那种待人很友善、却总是喜欢且习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之人、我不喜欢扎堆、因为女人堆里是非多、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有知心朋友、可以畅聊的那种、但为什么还会独来独往呢、



原因如下:1:我习惯了跟所有人包括知己保持相应的距离、不想太过亲密扰乱彼此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轨迹



、2:即使价值观雷同、消费观也会略有不同、女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都是有的、人总会拿自己没有的跟你有的比、



3:每个人的灵魂生来都是孤独的、我享受其中、不愿被太多打扰、



4:每件事情再没被打扰的前提下我才能真正的思考、感悟当下!例如:当有事情困扰我内心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人去某一个地方或者爬山、在这个过程中、内心被困扰的事情迎刃而解、若是大家一起、只是去了某一个地方或者锻炼了一下身体而已……



先讲讲自己吧。职场火锅就这是这种善良友善、但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没有什么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这样啊。有一句话:静水流深。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前不久,有一位其他部门的人对我说,每次见你,你总是很客气很温暖,上次邀请你去喝扎啤吃烧烤,你为什么不去呀,是不是瞧不起我们?是不是表面热情、内心冷漠啊?

我笑着回答,绝对不是你想的这样,我习惯了安静,其实,我挺羡慕你们这种可以嗨通宵的人,但是我就不做不到,喝扎啤吃烤串吹大牛,一小时可以,超过一小时我觉得很累、索然无味。

但我绝不排斥那些一晚上可以吃几场、喝几场、唱到凌晨的人,只是自己实在不舒服,所以,不喜欢参加。绝非瞧不起别人,也不是内心冷漠,如果你和我喝茶聊天,也许可以聊个通宵。

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我们有十个同学在同城,其中有七个喜欢吃吃喝喝、不醉不归,下班先喝白酒到晚九点,第一小时过后我撤了,第三个小时撤了另外两个,其余七个一定再去喝啤酒吃烧烤,到了晚上十一点,再去K歌,继续喝啤酒,一直嗨到凌晨四五点。我到现在都不明白,这些玩乐就这么上瘾吗?那些同学也奇怪,你作为一个男人,到点就回家呆着,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中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我与那些同学互相不欣赏对方的生活方式。但是,那种喜欢独来独往的人,相对比例比较小,即使真的喜欢独来独往,但是害怕被同事认为自己不合群、没朋友而装着融入群体,其实时间长了如坐针毡,经常假装出来接电话躲酒的。实在想不明白,酒就这么好喝吗,可以胡吹八咧十几个小时?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对人友善与独来独往,不是对立的矛盾。不是说喜欢热闹的人就是友善的,更不能说孤独的人就是冷漠的。友善是修养,孤独是性格,两者不是互相打架的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很深刻: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都是狂欢,一个是需要参与众人的娱乐;一个是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从职场火锅本身讲,越孤独越友善。因为喜欢安静学习写作思考,内心越来越充实,根本不需要参与无聊的聚会,不需要与别人喝酒来刷存在感。对人情世故其实看的比较透,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没有利益冲突,何必对人不友善?有利益冲突,何必不装着对人不友善?对任何人友善,不分贫富贵贱,其实是一种修行,越是喜欢孤独的人,越能达到这个境界,反而是那些喜欢热闹的人,更追求人以类聚,对低于自己圈子的人反而不友善。

职场火锅随着年龄增长,越活越明白,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多少人狂欢之后,一个人在夜色里哭泣。他们、她们在狂欢结束后,无法承受孤独的夜晚,正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内心有所空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丽霞(头条号 王丽霞):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首先,友善与独来独往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概念。友善可以独来独往,友善也可以不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有时是真的孤独,有时却也是真的洒脱,完全看当事人的真实情境而定。

无论属于哪种情况,独来独往不是错,独来独往应为一种被尊重的状态。如果有人需要独来独往,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呢?

若是您被独来独往的人所吸引,很有可能,您内在也有独来独往的渴求,只是您不敢这样去做罢了。

在以往,独来独往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因为不合群,就会被孤立;不附和别人,就会受到打击;而且独来独往有时也会给群体带来“异类”的挑战,成为众矢之的。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包容性更大,人们开始看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与需求,人们对独来独往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随着人们对自己内在的探索与追求,人们对独来独往会抱有更深的热爱。

所以,如果您认为:“友善就要合群”,或是“独来独往就是在拒绝别人”,您就会处于困惑之中。看穿自己观点的限制性并不难,静下心来即可。

友善并且合群很好,友善但独来独往也很好,因为他终究还是友善的。如果您想走近独来独往的人,那就上前去,告诉他:我很喜欢你,我想和你交往,做朋友。这是一种和谐的相处相交之道。

不过,在交友方面,最好不要去窥探别人、修正别人,否则最后受伤的肯定是自己。交友,只是去奉献出自己的真心与真情,让它成为自己的一种表达。这一句闲话,送给有缘人。

很喜欢仓央嘉措的一首诗《见与不见》,放在这里也别有味道。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友善是人的性格,独来独往是自己的选择。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文人的山水聚会,意为交流切磋,互通心气,当然不乏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好文章出于此。也有不少传世经典出自孤高特立的文人隐士,他们醉心山水“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人是群居的高级动物,早年的群居是为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抵抗灾害袭击的损失。而酒足饭饱后人们对心理感受也有了需求,我们需要分享、需要安慰、需要发泄,这是出自我们更深层的需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满足心理诉求的前提在于,我们遇到合适的对象。我们的孤独有时候在于,处于酒池肉林,仍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失望。而今,我们有很多联系渠道和方式,闪烁的微信,弹出的短信,刷不完的微博,看不完的抖音,却时不时难免自己是孤岛的感受。

友善而独来独往的人,明白知己难求,却有着出世又入世的态度。与人为善,不是他们缺乏与人交际的能力,独来独往并不是排斥、厌恶与人交往,抱着友善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保留自己的独处空间,不合群不代表性格缺陷,只是一个不入群的选择

这些人往往是有自信底气,能够从容淡定地看待问题,对待自己孑然一身的状态。与其随波逐流地从大流,他们可能更愿意保持自己。


友善是指做人的基本法则,具有亲和力和善良。

独来独往则是指人的性格观念与社交理念。

两者当然可以并行不悖都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与人际的选择即选择了待人友善,也选择了独来独往,这是一种自由。

与人交流,通常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内向型的人,一种是外向型的人

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动全场,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善于主动出击,从不会被动的等待事物的出现与发生。

而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等,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

他们都待人真挚,友好也善良,只不过内向的人常常易害羞、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独来独往,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羞于表达,所以朋友很少,只身一人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敢于叩开他们心门的人,带着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愿意成为这个人,悄悄告诉你,他们需要的是时间,和真心

这样的人,如果认定你是他的朋友,那么他会倾尽他所有的期待,给你一段真挚的友谊,如果为这段友谊添上一个期限,那么他会说:“一万年。”

毕竟在这茫茫宇宙间,为了等待这样的你,他们真的独来独往的,孤独了很久。

当然,并不排除有些友善的人,独来独往是因为放荡不羁爱自由,比如奶爸我。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

《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因为有些人已经成熟到明白:

我们没有必要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成为朋友,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朋友没有意义,做的事情没有必要满足所有人的期许。

他们明白邓巴数字,了解心理距离同心圆,懂得对身边的人好,有三五至交好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懂得说不,并且非常明白如何不给别人、更重要的是给自己添麻烦。

所以他的友善,只是一种修养,并不意味着承认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他的独来独往,仅仅是与你的圈子没有交集而已,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圈子。

从大环境来讲,这是从熟人社会往陌生人社会转变后非常正常的社交适应行为。收获幸福的目的不变,环境变了,当然我们实现的方式会进行调整,很自然。

叔本华曾经这么总结: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


有人说,多才多艺必自闭,这句话我从来都不认可。

朋友是化解孤独的一种方式,学会和孤独相处,确实能够让我们变的更加强大。

但是,不论你再怎么友善,如果你孤独到一个朋友也没有,谁也入不了您的法眼,那就真的可能是性格有问题了。

友善地向别人示好,别人也会向你友善示好,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为人方式,毕竟这是一个交流型社会,不管你再怎么喜欢享受孤独,老是独来独往,你肯定要与这个社会脱节,而你的成功之路,绝对比其他人要走的艰难。


您好,我是暖心理咨询师杨湛德,很高兴为您解答。您提出的问题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刻板印象”,比如四川女人刀子嘴豆腐心,上海男人爱做家务等等,某一类人具有某些特质,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有时候这样的刻板印象会帮助我们快速适应周围的环境。但这样的刻板印象真的是完完全全对我们很有帮助吗?

我们也经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就是说同一类人表现也都会不一样,就像别人说都会说北上广深,有钱人特别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是有钱人,同样也会存在穷人,别人说美国是一个富裕国家,但是同样从美国来中国的人也会有穷人。所以我们对于现实所面临的人或事,都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所谓友善的人,只是他表现出来的表面气质,表面的现象是和蔼友善的,比较容易接近,亲和力比较强。但是这样的一个气质是他后天为了适应环境所形成的呢,还是说他内心的真正态度就是如此呢,这个是不同的。这就像岳不群一样,这会他叫伪君子是因为他表现出的气质是君子气质,但是他私心,他私底下做的事情却和坏人没什么两样,跟君子其实是完全是不符合的,所以我们才会叫的伪君子。所以你觉得是在面对岳不群类似的人的时候,你觉得他是友善的呢还是不友善呢?

所以当我们去和一个人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刻板印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快速地进入一段关系,但是当您需要和一个人进行长久交往的时候,您需要的是从对方表面看到对方本质,从对方外在表现看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而不是固守着最开始的印象,毕竟不会有绝对的好,也不会有绝对的坏。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释梦师杨湛德


友善是人的天性。这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

友善的人心地善良,容易相处,没心眼,待人也客气。因为长时间的对别人像对待亲人一样,也容易被人利用,自然就容易让外人欺负,由于经常性的被一些人利用,也感觉总是如此肯定不行,必须改变策略,为了不让别人利用欺负甚至各种行为、不利因素的事件发生,只能釆取自我防护,因此自我保护就成为不被他人利用的最好方法。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只有釆取尽量少接触,少来往,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被伤害,因此只能在表现形式上单独行动。

因此,即使在婚姻生活中,本分老实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对人也平易近人,婚姻生活中,虽然范围小多了,往往善良的一方就是被动的一方,因为不愿得最对方,宁愿自己受累也不叫冤,因此友善的人往往也受人制约,特别是婆媳关系并不融洽的家庭更容易受到攻击。

这种社会,小人也多,有的人,看到你的家庭幸福了,家庭过的比TA好,心里就不舒服,于是总会找一些借口,来接近你,只有接近了你,才有机会从中做些动作,因为对方知道你是好说话的人,心地善良,也容易接近。所以各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从与你接触的过程中,能了解到你们家庭的个人信息,这样,就给这些人找到了突破口,在适当的时机就会传播一些根本就不是你个人说的话或者行动,因为传播的人也怕没有人相信,只能说某天我们在一起了,大家也看到了,这个事情就是TA本人说的等等并不是事实的话,只有如此的添油加醋,外人才会相信。就是因为有以上的这些因素的原因,总是会受到伤害,时间久了,也就总结出不能与这些人有什么来往。只有如此才能保护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