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背上有个血管“监测点”,血管通不通摸摸就知道

 图书 馆员 2018-09-04

腿脚不利索,很多人会怪到“关节炎”或“缺钙”头上,甚至觉得人老了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其实,一走路就腿疼,偶尔还出现脚凉、腿抽筋等症状,可能跟年纪没关系,而是腿上的动脉血管“变硬”了。如果一直忽视它,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可能有截肢的风险。

熊小知今天就帮你卸掉下肢动脉硬化的伪装,教你保护全身血管。

腿疼,也可能是血管太“硬”了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增厚、变硬,逐渐失去弹性,导致管腔狭窄,影响供血的一种血管问题。

血管硬化往往会影响全身:

冠状动脉硬化会让心脏缺氧,出现心绞痛;

脑动脉硬化,情绪激动时,血管容易破,造成脑溢血(中风);

肾动脉硬化,可能影响肾功能。

?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腿部血管变窄、供血不足,出现腿麻、发凉、走路疲劳甚至疼痛,由于症状跟“老寒腿”相似,很容易被忽视。

早期 :脚凉,走路容易累

刚开始,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出现一侧腿脚发凉、怕冷,或走路容易疲劳等。

中期 :一走路就疼

随着病情发展,腿部动脉更加狭窄,只能满足腿部肌肉组织休息时(静息状态)的供血。

这时,稍微多走点路就会腿疼,必须停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行走,这种症状也叫间歇性跛行。

疼痛位置可能是小腿,也可能是大腿。

?后期 :不走路也疼

到了后期,腿部皮肤温度明显下降、色泽苍白或发紫,不走路也会出现腿疼,在夜间入睡时疼痛会加剧,叫做静息痛。

这时腿部血管狭窄已经非严重,是腿部坏死的前兆,应尽快治疗,否则坏死的区域过大,可能有截肢的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容易跟老寒腿、腰椎病混淆,可通过下列症状区别。

1.下肢动脉硬化: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感觉像“腿抽筋”,休息可缓解。

2.腰椎病:一走路就疼,且休息不能缓解,且疼痛是 “窜着痛”的感觉。

3.老寒腿:主要是关节部位发凉、疼痛、僵硬,因此活动受限,可能有关节炎病史。

?一旦出现单侧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血管好不好,摸脚就知道

人体的血管隐藏在皮肤之下,它是否健康从体表看不出来,但可以摸出来。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肢血管健康状况。

位置: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点

?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似有似无,主要与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有关。

?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突然发生了变化,或者左右两侧强弱不对称,可能是腿部血管出现了问题。

不对称: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

双侧都减弱: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要警惕大腿部位的动脉等位置相对较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三高”人群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要多关注足背动脉搏。

6个天敌加速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以前是个“老年病”,近年来却日趋年轻化,临床上最小的患者只有十几岁。

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血管壁上沉积,血管都会走上“硬化”之路。这个过程有快有慢,下面这5个血管天敌会加速它的硬化过程。

1.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脑动脉硬化。

2.“四高”饮食

高糖、高油、高脂、高盐这“四高”饮食,是血管的头号天敌,它们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也容易导致胆固醇、血脂等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

?3.熬夜

长期熬夜,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极易诱发中风甚至猝死。

4.吸烟

烟草是公认的心血管敌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5.久坐

久坐不动影响血液循环,体内的代谢垃圾无法及时排出,逐渐累积,可能损伤血管;坐着的时候下肢肌肉活动会基本关闭,新陈代谢减慢,不可避免要变胖,血管容易被慢慢被堵塞。

6.坏情绪

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老生气、压力大,血管也容易变硬。实际上,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过大有关。

?5招养出“Q弹”好血管

好血管是光滑、有弹性、通畅的,想要养出这样的血管,不妨用好下面几招。

1.管好腰围和体重

体质指数(BMI)最好控制在18.5~24,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大于24为超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大于28则属于肥胖,需要减肥。

另外,男性腰围最好<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否则内脏脂肪可能超标,对心血管不利。

2.吃点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深海鱼中富含有益心血管的欧米伽3脂肪酸(鱼油),建议每周吃2~3次。

?3.每天走六千步

很多心脑血管专家都是坚持锻炼的高手,比如胡大一教授坚持“日行万步”12年,在西藏阿里高原地区时也不间断。

慢跑、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增加机体对氧气的吸入、输送和使用,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或行走六千步。

4.绿茶代替饮料

绿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

建议每天喝1~2杯绿茶,冲泡时的茶水比以1:50为宜,如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

5.久坐族要常抖腿

抖腿这种令人“讨厌”的动作,其实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抖腿可增加腿部供血,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

这虽然为久坐族提供了一个保护血管的懒方法,但不能代替定期锻炼。

?当然,仅做上面这些还不够,40岁以上要注意定期体检,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出现异常,须及时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最后,熊小知要提醒所有人,身体不舒服一定有原因,千万别用“年纪大了”当理由,否则可能会给疾病可乘之机。▲

身体有血栓,会发出2痛,长出2褶,出现2红,占了一个都很危险!

临床研究显示,血栓已成为危害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80%的病例是由于血管中形成血栓而导致的。

就像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而血管堵塞,身体就会一瞬间“垮掉”。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都会导致血管堵塞,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有血栓呢?

身体有血栓,会发出2痛,长出2褶,出现2红,占了一个都很危险!

身体有血栓,会发出两痛:

一、头痛

头痛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但是当你突然地剧烈性头痛,则很有可能是脑溢血或者脑梗塞发作了。

头痛时会伴有抽搐发作,甚至在夜间还可能被头痛痛醒,出现手指麻木、舌根发硬的现象,警惕是脑部血管产生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二、胸痛

平时无胸痛的中老年人,在近一个月突然发生胸痛、胸闷,甚至有大量出汗的现象,就要警惕是心梗了。

临床研究显示,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显,主要是持续胸痛(67%)和大汗(70%);而女性则主要表现为放射痛、后背痛。

一般来讲,疼痛在15分钟内缓解的是心绞痛,而持续性疼痛就要高度怀疑是发生急性心梗了。

身体有血栓,会出现两褶:

一、鼻梁出褶

鼻梁出褶又被叫做“鼻褶心征”,是鼻梁之上出现一道横纹,多发生在体态偏胖,血脂偏高的人身上。

因为血脂偏高,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供血不足。

如果自己的鼻梁上多出好几道褶,就一定要小心了,很可能是冠状动脉阻塞造成的。

二、耳垂出褶

耳垂出褶又被叫做“耳褶心征”,是耳垂上长出一道皱纹,大约呈45度角,多发生在心脏供血不足的人身上。

虽然有耳褶的人,不一定是患上了冠心病,但他们患上冠心病的概率要比常人高8倍。因为耳垂对缺血非常敏感,动脉硬化导致的血流减少会引起耳垂血管断裂,出现侧向的皱纹。

身体有血栓,会出现两红:

一、皮肤上红色条纹

青肿淤伤也是一种类型的血栓,但它并不需要过度担忧,可自行恢复。

最可怕的是肉眼看不到的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会使静脉周围出现红色条纹,触摸手臂或大腿时会有发热感。

如果你身上沿着血管突然出现红色的条纹,摸起来还很温暖,就需要警惕了。

二、腿发红或者变色

腿部发红或者变色是下肢血管堵塞,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所致。

表现为皮肤上没有原因就出现红色或者黑色斑点,你会觉得温温热热的,然后往上伸展脚趾时会感到疼痛,走一会路就感到疲惫,这在医学上叫做“间歇性坡行”。

平时可以高抬脚看双腿:双脚抬起45度,保持30秒的时间,再观察双腿变化。如果一条腿先是变得苍白与蜡黄,放下后腿部又变得潮红,就证明血管出现了堵塞症状。

俗话说:人与血脉同寿,只有血管通畅人才能健康!

因此,预防血栓,养好血管,一定要远离四件事,多吃三样东西!

远离四件事

1、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肥胖,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肥胖者的血管壁上多布满脂肪。

长期摄入高油脂、高糖分食物,就会加速血管老化,促使血管壁变皱,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长期以往会产生血栓。

所以,为了健康,远离暴饮暴食。

2、远离烟草

吸烟不但对肺有所伤害,还会加重血管损伤。吸烟会损伤动脉内皮,造成功能性紊乱不容易愈合。而且抽烟时会加剧小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易诱发脑溢血。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劝你尽早戒烟。

3、远离久坐

最新研究发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是导致血栓的一大诱因,医学专家把这种病称作“电子血栓”。

久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几率。

一旦血栓脱落到肺部,就会导致肺栓塞,造成一瞬间死亡。

因此,远离久坐,保持规律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可以从头到脚促进血液循环。

4、远离基础性疾病

血栓的发生跟很多基础性疾病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高血糖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另外,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使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几率。

所以防治血栓,也要远离基础性疾病。

多吃三样东西:

1、粗粮类食物

中老年人群应该适量的多吃一些粗粮类食物,比如玉米、黑米、荞麦等等。

研究发现:经常吃玉米等粗粮类食物,可帮助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与此同时还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达到软化动脉血管的目的。

因其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减少血管氧化应激、增加血管壁弹性的重要营养素。

2、α-亚麻酸类食物

α-亚麻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

它在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等,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平时适当增加摄入α-亚麻酸的食物,如深海鱼、苏子油等,可以显著地改变血脂状态,减少血液垃圾在血液及血管壁上的残留,起到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补充途径:与深海鱼相比,苏子油α-亚麻酸较高,在66.7%以上,被誉为“陆地深海鱼油”,每日可以将5ml苏子油拌入200ml自制酸奶中,充分拌匀即可。

3、茶类

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它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帮助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平时可以选择喝一些绿茶,对于清除人体自由基、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

【脖子上这块“斑”脾气有点大,头晕眼花中风都跟它有关】听见身后有人叫你,千万不要猛回头。因为……可能发生灵异事件?不,你想多了。熊小知想说的是,猛回头可能让血管崩溃,尤其是颈动脉里面有斑块的人,一旦斑块受刺激脱落,堵在脑血管里,很可能造成脑梗(中风的一种),这件事更可怕。 

听见身后有人叫你,千万不要猛回头。

因为……可能发生灵异事件?

不,你想多了。

熊小知想说的是,猛回头可能让血管崩溃,尤其是颈动脉里面有斑块的人,一旦斑块受刺激脱落,堵在脑血管里,很可能造成脑梗(中风的一种),这件事更可怕。

当然,今天的重点不是“千万别猛回头”,而是怎么对付颈动脉斑块。

斑块是怎样形成的

斑块就像沉积在水管的“水垢”,会让局部血管壁失去弹性、变得僵硬;斑块如果往血管内凸出,还会导致血管内狭窄,影响血液流动速度和流量。

动脉上长斑,就叫动脉粥样硬化,全身的动脉血管都有可能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最大:半数以上的中风都跟它有关。

我国年龄超过40岁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中老年人(45岁以上)已经确诊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即小中风)的病例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与水管中水锈形成的过程有点类似:

血液中的血脂(尤其是坏胆固醇)增加→当血管内膜受损,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

由于颈动脉结构独特、血流速度速度较快,其血管内膜比一般的血管更容易让受损,使得血脂在此处沉积,形成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一个不定时炸弹

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稳定的斑块不会轻易“闹事”,但不稳定的斑块却像个不定时炸弹。

血管变窄,可能头晕

水管中的水锈一点点增加,会导致管腔变窄、水流变小;血管内长斑,同样会造成流过的血液变少,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因而产生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有些人可能没有症状,一部分人有眩晕、昏昏沉沉的症状。

局部缺血,引发小中风

局部脑缺血,可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叫小中风。

一般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无力、说话吐字不清、看东西有重影等,通常持续几分钟或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小中风之后往往紧跟着中风。美国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TIA的复发率是3%~15%,90天内复发率为9%~17%,一年内的患者死亡率达12%。

斑块脱落,引起脑梗

颈动脉斑块本身不稳定,或受到外力刺激(如猛回头),可能破裂产生碎屑。这些碎屑脱落后可能阻塞脑部血管,造成缺血或梗塞。

阻塞小血管:

阻塞较细的血管(腔隙性脑梗死),造成的脑组织缺血面积很小,表现与阻塞的区域相关,可能出现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等,也可能无症状。

阻塞较大血管:

阻塞的血管较粗、形成的脑部坏死组织面积较大,即我们通常说的脑梗(中风)。

一般会出现头晕、昏厥、摔倒,一侧胳膊或腿没有力气,说话含糊不清,一侧身体感觉异常,看不清楚、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偏瘫,甚至有生命危险。

5个元凶加速血管长斑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在我们20岁就开始“发育”了,40岁的时候开始变得明显。但下面这些坏习惯,会让血管加速“长斑”。

1红肉吃太多

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一项最新发现表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中有一种名为alpha-Gal的过敏原。对这种物质过敏的患者,血管中斑块量比非致敏者高30%,这些斑块有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可能性。

2盐和糖摄入超标

吃盐过量易升高血压,降低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建议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长期吃糖过量可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变皱,诱发动脉硬化。

3吸烟、饮酒

主动吸烟和二手烟,都会损伤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引起心肌梗死和中风,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生活中最好戒烟、限酒。

4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脑动脉硬化。

5不爱运动

运动不足,心脏泵血机能弱化,血液流速减慢,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在体内,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作用,血管弹力减弱。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尽快排出体外,加速血管硬化和管壁增厚。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都容易损伤血管,让血管长斑,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建议50岁以上的成年人做一次斑块筛查,有吸烟、酗酒、肥胖、糖尿病或家族遗传史的人,可将筛查时间适当提前。

保护血管,多给生活做“减法”

忙着应酬、忙着吃喝、忙着加班熬夜,其实都是“忙着减寿”。要想保护血管,最好多给生活“做减法”。

1.精细食物要减量

减少热量摄入,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吃太多精制大米、白面做的主食或甜食,也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每日主食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0~400克,其中最好有50克以上粗粮(燕麦、小米等)。

2.久坐不动要减少

久坐不动是引起高血脂和血管斑块的一大杀手。要保护血管,最好保证4~6小时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如果工作性质需久坐,最好每1~2个小时起身走动一下,伸个懒腰、动动胳膊腿。

3.多喝白水少饮料

多喝白水可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还可养成喝茶的习惯,茶叶中的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调节血压的作用,尤其是绿茶和普洱茶。但不要喝浓茶,更要少喝饮料。

4.少发脾气多睡觉

人体需要“自我恢复”,睡眠时肝脏等器官供血充足,能够有效地处理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激动急躁,能减少血管的负担。

最后,熊小知还要告诉你,精神压力也是压垮血管的一根稻草。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不如学学佛系青年的心态,让“都行、可以、没关系”陪血管健康生活到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